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文 • 远近
图 • 众人都是、小螃蟹、成都市文物管理处
在成都市北郊的磨盘山南麓,有一座带有浓烈牧野风情的古墓,掩映在一片绿林之中。这座全用砖石砌筑的穹隆顶建筑乍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大帐篷两边各带了一个小帐篷。虽然墓穴内早已空无一物,但打磨精细的青石,雕刻精美的力士及龙凤纹饰,仍然显现出墓主人生前的华贵。这里就是五代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的归藏之所在,史称“和陵”。
这个“和陵”是在成都众多“国保”寻访中难度最大的一处。一是路径复杂,二是不开放。所以,想要寻访大多都要碰运气。
作为运气爆表能一睹这处“国保”真容的寻访者之一,就不得不拿出些干货来与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了。
修缮后的孟知祥墓实拍
干货一:墓葬平面图与剖视图,来源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文献资料。
墓葬平面图
(成都市文物管理处)
墓葬剖视图
(成都市文物管理处)
这种全用石头砌筑带北方草原建筑风格的穹窿顶结构的墓室,南方十分罕见。
在深处西南内地的成都,怎么会出现如孟知祥墓那样颇具北方建筑风格及草原文化色彩的陵墓呢?
这要归结于孟知祥本人的经历。他虽出身汉族官吏家庭,但其实归属沙陀部众(沙陀源出突厥别部,即突厥族之后裔),故不免受其文化传统及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孟知祥墓的建筑风格毫无疑问与北方的穹窿有关,显然是穹窿居室文化在墓葬中的反映。
孟知祥墓外侧帐篷状
干货二:已有千余年历史的二十二级青砖石阶。
青石墓道
这里科普一下,孟知祥墓建筑风格特殊,分为羡道及墓室两部分。羡道有二十二级阶梯,就是上图这样青幽斑驳的青砖石阶。
干货三:神兽守卫的牌楼式建筑墓门到底长什么样?
墓门整体印象
羡道尽头便是牌楼式墓门建筑,屋脊两端为鸱吻,屋脊上刻龙凤,龙首吻脊。
鸱吻神兽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神兽饰物)
龙首吻脊
墓门彩枋四柱,柱上刻有青龙、白虎。原来墓门口左右还各有一个高1.1米,身披甲胄、手执剑斧的守门卫士的圆雕石像,现存四川省博物馆。
墓门左侧浮雕
墓门右侧浮雕
墓门两壁彩绘男女宫人,由于风雨的侵蚀,壁画脱落严重,不过我们在相关资料上还是找到了两张摹本。
墓室壁画宫人(摹本)(成都市文物管理处)
干货四:券拱甬道与圆锥形穹窿顶的真实面貌。
从券拱甬道进入墓室的门有两道,一道是石闸门,高1.6米,宽2.65米,厚0.22米,十分坚固。第二道门是双扇石门,石门上一尺多长的牛尾铁锁被砸烂,且西扇石门上有一个可供出入的洞口,应是墓被盗时留下的痕迹。
券拱甬道
双扇石门顶部
墓室并列有左、中、右三室,为圆锥形穹窿顶,中为主室,两旁有耳室各一,结构相同,与主室相通。另外刚刚在剖视图中看到的两个小圆即为耳室,它们高6米、直径3.4米,是放置随葬品的地方。但由于该墓早年被盗,故出土文物不多。
圆锥形穹窿顶
干货五:重头戏,陵墓主室的皇家威仪。
主室,高8.16米、直径6.5米,为孟知祥和福庆长公主的棺椁陈放处,棺椁置须弥座青石棺台,台长5.1米、宽2.7米、高2.1米。棺台分为三层,底层绕以莲瓣,前后各有裸身卷发力士5人,作跪地负棺状;上层四周各有巨龙二条,为双龙戏珠浮雕,仍可见皇室威仪。
弥座青石棺台
棺床龙形浮雕
裸身卷发力士
最后划个重点。
孟知祥墓全用青石砌成,大量采用石灰作粘合剂,是一座工程浩大、结构独特的大墓;这种类型的陵墓,在全国都不多见。一千多年以来,它经历了多次地震,砌体和地面均未变形,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技巧。
微信号:cdfzjn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