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这个成语,知道了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孟母到底从什么地方迁到什么地方。
话说孟母也像今天的千万父母一样,对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视。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他们家离墓地很近,所以他常常可以看到人们跪拜、哭嚎的样子。
孟子呢,也不知道害怕,闲来无事,还和邻居的小伙伴们玩起了办丧事的游戏。
孟母看到了,当然焦虑啦,心里一直在想: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得赶紧离开!
于是呢,母子俩就搬到了市场旁边居住,市场旁总不会有人办丧事吧?
住了一段时间,还不错,但是孟子是个好学的孩子,要么学商人“包子、馒头,好吃的包子馒头,快来看快来买呀。”要么学顾客讨价还价“便宜一点点啦。”表演得像极了。
孟母看到此景,才不会有什么骄傲自豪的感觉呢,自己的儿子是不可能往演员方向发展的,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商人,这个地方不适合儿子住,她不禁忧从中来,暗暗打算:得搬得搬。
古时候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并不难,他们很快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居住。
学什么像什么的孟子这回学会了作拱打揖、进退朝堂等宾主相见的各种礼仪,慢慢地,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是一个让老母亲放心的乖宝宝啦。
老母亲终于发出感慨:这才是我孩子应该久留的地方。于是他们就定居在学校附近了。
在孟母的影响下,在环境的熏陶下,故事最后如我们所料,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了六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最终成为儒家大咖,走上人生巅峰。
说孟子厉害,其实孟子的母亲更不简单。作为单身母亲,独自带娃已经很辛苦,为了孩子的未来,还多次给孟子换环境,让他无限靠近有志向有智慧的人,可谓用心良苦。
现代的父母何尝不是想方设法给孩子最好的呢?
他们给孩子提供的环境比过去好多了,但为什么有些孩子们还不领情,成绩甚至人品都不好呢?
发出这个感慨,是因为看到一个孩子街头打骂自己的母亲,母亲打回去,那孩子还打得更凶,拳打脚踢,用尽全力,母亲也不怕,也上前和儿子对战。最后还是路人看不下去了,上前规劝才缓和了一下。
真是良心喂了狗了!
发生这样的事,我只能感叹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
这个母亲估计也没有孟母那么敏感,发现一点苗头不对,就立马采取措施解决。
在家的时候,处理问题的方法难道就是暴力吗?
看孩子一身名牌,母亲的衣着打扮也不差,在街头如此厮打起来,如果被人偷拍上传到网络,自己看后是什么感想?
为人母亲的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委屈?为人儿子的会不会有一丝丝后悔呢?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我已经多次看到了。我从开始的生气到后来的麻木,明白一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他们,就要好好教,而不是好好宠,如果你一开始就给他们过多的溺爱,宠出一个白眼狼,宠出一个暴力狂,宠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最后你必然会受到伤害,毁了他们,悔了自己。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孟母三迁这个典故里悟出一些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