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走进年画村,感受年画魅力
观景九龙山,一览山水田园
置身玫瑰谷,尽享玫瑰芬芳……
从自然山水,到历史文化
在风景如画的绵竹大地上
青山碧水
鸟啼虫鸣
让前来旅游的人们流连忘返
绵竹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绵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的发展定位,将文旅名城建设作为绵竹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全市“六大会战”之一的重要工作全力推进。
近年来,绵竹人发扬“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依托绵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推动绵竹全域旅游发展,着力建设文旅名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绵竹大地一片勃勃生机。
一、
多点串联
乡村旅游全面开花
绵竹自古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美誉,历史文化厚重且特色鲜明——
“
绵竹年画蜚声中外
剑南美酒享誉神州
德孝文化世代传承
”
汉有五忠,宋有三贤,晚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境内保存的历史古迹众多——有诸葛双忠祠、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宗教文化浓厚,有“天下第一禅林”祥符寺、道教圣地严仙观、川西灵隐三溪寺、千年名刹吉祥寺等著名寺庙。
绵竹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51%,旅游要素齐备资源较好,尤其是拥有全球三大大马士革玫瑰主产区之一的国家玫瑰公园、云湖国家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全国最好的医疗热温泉、全省最大的滑翔运动基地等优质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绵竹多年来致力于旅游开发,倾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同时节会搭台经济唱戏,梨花节、玫瑰采摘节、赏果节、年画节、生态年猪节……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有力推动了绵竹乡村游的发展。
近年来,绵竹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旅游产品种类层次分明,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品质体验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小景点50余处,成功打造了中国绵竹年画村、乡遇画里、年俗村、九龙山——麓棠山旅游景区、剑南老街、月季园、画境绵竹乡村旅游综合体等旅游景区,全市特色农家乐达5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有20余家。
从孝德年画村、土门麓棠温泉、金花玄郎村、遵道棚花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等沿山周边景区景点、线路被一一串联,形成了集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独具绵竹特色的旅游线路,形成了文化体验游、特色乡村游、休闲度假游、山地避暑游等旅游产品,确立了“酒乡画境、美丽绵竹”的旅游品牌。
绵竹市还与成都、绵阳、阿坝等市州的18个县(市、区)发起成立大九寨环线旅游黄金走廊区域联盟,现已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国家级地震遗址1处,4A级景区3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3A级景区2处。
据悉,2018年,绵竹全年接待游客706万人次,同比增长34.12%;旅游总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未来几年,全市旅游业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快速发展态势。
二、
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
实现“乡村游、兴乡村”
绵竹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游,兴乡村”目标过程中推出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品牌。
项目以一个中心,转型发展示范区和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四个品牌,推进四个创建为总体思路,以绵竹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底,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地貌,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全面推进业态、文态、生态和农文体旅融合发展。
以目前已建成的画境绵竹·九龙里、画境绵竹·年画里、画境绵竹·玫瑰里、画境绵竹·童话里等8个乡村旅游综合体为基础,打响画境绵竹乡村旅游综合体品牌。
其中画境绵竹·九龙里项目包含服务综合体,熊猫茶舍,杨家林盘,花厢·九龙山院子,绵竹绿道①号营地,九龙镇农业产业园、农业采摘体验园等多个子项目。
通过乡村绿道体系建设,将特色小镇、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园、特色民宿、绿道服务系统等要素集成,构建起“特色小镇+农业体验园区+绿道系统+田园社区”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以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带动“农业+旅游”发展、以特色驿站和营地系统建立集公益和运营为一体的绿道生态链、以盘活川西林盘资源带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等特色亮点。
打造6个主题产业组团:年俗记忆、山地运动、山乡风情、山湖清新、玫瑰温泉、田园休闲。打造对外交通“快进”、市域三环“内畅”、骑行绿道“慢游” 3个交通体系。
绵竹通过进一步活化田园乡村、感知田园城乡生活、推动生活与休闲相互融合,实现层级配置、游居平衡的目标,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度假、田园社区、文化体验、特色民宿、多彩美食等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三、
文旅融合
助推跨越式发展
竹篱凉亭、青砖黛瓦、小桥人家……遵道镇棚花村5组精品民宿核心区一户户极具川西特色的农家小院间,垂柳依依青蓠满墙,成群结队的游人穿行其间怡然自得。
在民宿业主付少平家的院内,青砖粉垣雕梁花窗,以砖木为主的仿古建筑古香古色,年画主题的帘幔床单,清雅不俗很有地方特色,游客们或是品茶、或是参观。
在棚花村精品民宿打造过程中,该村将绵竹年画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不仅建筑墙体绘有绵竹年画,在室内装饰和家具物品中也融入年画图案,村民们还自发在院子里修建凉亭水池,收集石磨石缸假山盆景等老旧器物,房前屋后栽种银杏树,使民宿档次整体得到提升,给人古香古色极具文化韵味的感受,成为“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民宿景区。
棚花村从“村庄”变成“景点”只是绵竹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绵竹按照建设“文旅名城”和“休闲度假目的地”总目标,力求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做“靓”、在提升文化品位上做“特”、在旅游项目上做“精”,守好旅游底色、凸显地域文化、串联美丽风景,“文化+旅游”相融相盛。
九龙镇通过打造滑草滑翔项目、举办国际滑翔伞赛事吸引来自全国的滑翔伞爱好者,通过打造花乡花宿等特色民宿留住了追求时尚的年轻一族,走出了一条文、旅、体旅融合之路,真正将“颜值”变为了“产值”。
而遵道镇则以打造传统四合院为思路,让来自城市的客人在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中,找到一种“复得返自然”的恬静。
同时,通过建村民议事厅、法治广场、文化走廊,培育乡风文明,探索“三治融合”的善治之路;孝德镇年画村在灾后重建中努力挖掘年画文化和当地的“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移成产业优势,建立起一套年画产、供、销的全产业链模式,让古老的年画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5年间,年画村仅年画产品收入,就从480万元增加至3700万元,村域经济总收入从7400万元增至1.1亿元。老百姓乘着文旅融合的春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起了跑马场、农家乐、花博园、水上园等。
走进土门镇沿山一带,万亩玫瑰连成一片,以玫瑰产业为基础,以种植、精深加工、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玫瑰生态全产业链已经形成......
四、
青山变金山
幸福花开别样红
地处九顶山的清平镇矿产资源丰富,老百姓对磷矿产业依赖程度高,大山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清平人。然而,随着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探采矿权清理整顿工作的快速推进,曾依靠资源发展的清平镇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
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清平人怀着壮士断腕的勇气,完成了矿区转型发展的三大美丽蝶变。
矿区变景区
井硐封闭拆除的同时,着手抓生态修复与重建。2017年,成立了旅游协会党支部和旅游发展公司,搭建起村集体参与、公司化运营、老百姓利益共享的镇域发展转型平台。一系列具有清平特色的旅游项目陆续推出,萤飞谷、咖啡吧、山货店、农家乐,吃喝玩乐游购娱一应俱全,曾经的矿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景区。
矿车变火车
为增加景区旅游项目,将矿井中运输磷矿石的小火车改造升级为儿童观光火车,沿途可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一路缓驰,仿佛进入了亦梦亦幻的童话世界。
矿工变三产从业者
转型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和释放人为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为了缓解矿山失业人员再就业难题,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和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失业矿工从事民宿、农家乐、特色咖啡馆、山货经营,如今,由矿工摇身一变的三产从业人员有600余人,推动外出务工800余人,稳妥解决了转型发展的后顾之忧。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绵竹这座文化古城、生态绿城、旅游名城
乘着旅游发展的东风
昂首阔步向前
从“景点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