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管是通都大邑,还是边鄙小镇,中国人过年都差不多。王安石的《元日》,活脱脱地勾画出国人过年的一些关键元素,例如贴门神对联,放烟花爆竹等,其中贴门神可谓国人最看重的民俗。大门门神要恶,这样才能驱魔辟邪,因此秦琼、敬德这样的武将是首选。右边贴秦琼,左边贴敬德,谁左谁右都有讲究。门神如果贴反了,一年中诸事不顺,左右为难。堂屋里有神龛,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因此堂屋门的门神以包拯、文天祥这样的文官为主,寓意着加官进爵。至于其他的厨房、卧室甚至牲口圈舍,门神也是各有讲究,因地制宜。
杂七杂八算下来,年前国人需要采购的门神每家每户少说也需要十来幅,这样海量的需求自然就催生了不少门神产地。门神是年画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年画就属于门神的滥觞。可见年画就是祈福纳祥的艺术,就是乡土中国农人的艺术追求和品位。农人们的要求不多,不外乎吃饱穿暖、连年有余、福寿延年、清洁平安罢了。事实上,大多数年画艺人就是农民,他们农忙时扛起锄头干活,种瓜点豆,自给自足;农闲时拾掇拾掇笔墨纸砚,摊开纸张细勾慢画,悠哉乐哉!
绵竹因为本地产竹,手工作坊式的造纸业异常发达,加上画工甚多,所产年画供不应求,远销云贵川陕乃至东南亚,竟成为当地一大产业。“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真如绵竹貌,芳名不愧小成都。”那些坐贾行商在绵竹采购的特产,除了脍炙人口的绵竹大曲,一定还有美轮美奂的绵竹年画。石桥摊边的射水河码头,十冬腊月整日忙忙碌碌的,一船船的绵竹年画顺河而下到沱江,穿州过县,于是方圆数百里的人家,都因为张贴了绵竹年画而变得五彩斑斓起来。年节时,农人们一边品着绵竹大曲,一边欣赏着绵竹年画,将一年的丰收与富足写进了脸上舒展开的皱纹里。他们记住了绵竹,也记住了绵竹年画和绵竹大曲。
中国年,有年画的绚丽,有大曲的醇香!到绵竹来过中国年,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绵竹历史博物馆里,有可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迎春图》。这是绵竹清末民初画师黄瑞鹄的杰作。黄瑞鹄生于1865年,卒于1938年,终年73岁。绵竹县城北郊人,自幼习画,家境甚贫,是传统的绵竹年画传人之一。于人物画造诣最深,曾为绵竹许多家年画作坊创作粉本(画稿)。他多以历史典故、戏曲故事、风俗民情等内容入画,例如“童趣图”“十八学士游瀛州图”“兰亭雅集图”等。他观察生活细致人微,将生活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中。清末民初,是其画艺藉熟,名声卓著的时期。绵竹富商杜晋臣,不惜巨资延聘他到家作画。以两三年之久完成这件长卷年画迎春图手稿,当时即为画界赞赏不已。
迎春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构成,大致分为四部分:迎春、报春、游春、打春。这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画面中出现了四百多个人物,生动地再现了绵竹清代迎春巡游的盛况。“迎春图”在表现技法上,作者运用了中围传统的国画工笔兼写意技法,以线描勾勒为主,基本写实,人物形态特别生动逼真。整个色调为暖色基调,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细节多从生活中得来,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氛,堪称是黄瑞鹄的代表作。
2015年,绵竹年画艺人尹天润耗费4年多时间,将这幅年画经典作品雕刻成版,创作出了木版年画《迎春图》,这是《迎春图》自诞生以来唯一的一幅手工雕刻版。这幅用梨花木雕刻成的木版年画《迎春图》,主要采用刊刻的方法进行雕刻,共雕刻人物460余个,其它图案不计其数,木板上游行祭祀人群、亭台楼榭、走卒摊贩等各类图案惟妙惟肖。尹天润自幼喜欢艺术,17岁时开始学习年画刻版,1978年他参与绵竹年画的抢救工作并开始年画创作。
2012年元旦刚过,尹天润便开始着手雕刻《迎春图》,耗费了四年多时间,这幅木版年画《迎春图》终于大功告成。说起创作的初衷,尹天润表示,《迎春图》作为绵竹唯一一幅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年画,以前很多都是通过手绘、临摹来复制,或者用丝网来印刷,由于《迎春图》的场景复杂、人物众多,雕刻起来难度很大,因此一直以来都没有人将这幅作品雕刻成版。作为一位民间艺人,尹天润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件艺术瑰宝用刻版的形式传承下去。后来,这幅木刻版《迎春图》入围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山花奖”。虽然没有最终入选“山花奖”,但对于绵竹乃至德阳民间文艺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创举。
从2013年第十二届绵竹年画节开始,绵竹人将《迎春图》用全城巡游的形式再现出来,生动地展现出清代绵竹人欢庆春节的场景。稍感遗憾的就是,《迎春图》描绘的迎春、报春、游春和打春,分明就是带有故事情节的四个篇章,光静态展示根本体现不出当时的场景来。以“打春”为例,即鞭打春牛,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为象征,由春官执鞭,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也是喜庆新春、聚会联欢的形式。
“打春牛”从打土牛开始,过了许多年,土牛又换成纸牛,一个纸糊的牛里面装上五谷,被当作“春牛”,在迎春会上让“勾芒神”举鞭狠打,牛被打倒,纸被打烂,里面的五谷流出来,这象征着打出一年的五谷丰登。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如果绵竹年画节《迎春图》巡游,能将这些迎春的内涵表示出来,那么简直就是川西坝子的一场民俗大戏了。不过,就现在的巡游形式看,尽管还有值得改进之处,但能将《迎春图》呈现出来,也算很不错了。毕竟,迎春巡游除了展示绵竹的年画文化,还会展示绵竹其他的三国文化、茶酒文化等。譬如这次的巡游队伍就分为“三国文化方阵”“大唐国酒方阵”“贡茶飘香方阵”“年画骑车仕女方阵”“老鼠嫁女方阵”等,援建甘洛后,又增加了甘洛方队,也算在与时俱进吧。
数十名身背福袋的春官踩着高跷走向民众,他们一边说着吉祥话,一边从福袋里拿出象征“福气”的年画赠送给大家,将迎春纳福的气氛推向高潮。别样的巡游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到场观看,还有成千上万名游客专程赶至巡游现场,从中央到省市的各家电视台、报纸等媒体,更是不肯放过这样的大戏,没过几天,绵竹年画节的盛况就全国知晓了。
绵竹年画既然是画,肯定离不开雕版、纸张、颜料和画笔,可是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注定会败下阵来。其实这不奇怪,多少传统工艺都没落了,只要挣不了钱,就不会有人来传承,要传承又要能挣钱,才是硬道理。譬如绵竹本地的被单戏,现在属于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艺人陈远立苦恼的是,由于演出被单戏收入少,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已经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残酷之处,这也是传统手工艺需要国家投入资金来保护的缘故。
绵竹年画现在看似风光,其实也曾经没落过。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绵竹及四川的重要革命活动家及领导人王干青是绵竹五福乡人,在诗文、书法、佛学等方面有很高造诣。王干青隐蔽于四川双流县彭家场(今彭镇)建平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时期,看到市上所售之年画技法低劣、色彩惨淡,不禁回忆起绵竹年画之精美艳丽、质朴明快、堪称绝技,以及年画市场的繁荣景象,不胜感概:
城南灯火记当年,列肆画图襁负看。鄂国壁间毛发动,明妃马上鬓毛纤。冠裳想像贞观治,环佩依稀月夜还。不道他乡逢此日,丹青零落不成妍。
1963年,郭沫若在中国美术馆观绵竹年画、汉砖、皮影后,兴笔题诗:
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继子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
可见,经过建国后对绵竹年画的一系列抢救性保护,绵竹年画已经恢复了往日神采。不过,要说绵竹年画的黄金时期,还得算本地修建绵竹年画博物馆和举办年画节后,绵竹年画的名声越来越响,绵竹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产品越来越多。绵竹年画及其衍生品能够挣钱了,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没有谁规定绵竹年画一定得画在纸上,年画元素不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年画载体。观念的改变,让绵竹年画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柳暗花明的新路子。在孝德年画村,就算走马观花,我们至少还可以看到陶版砖雕年画。如今年画村的几处牌坊,全部是用陶版砖雕年画建造的,色彩古朴,图案雅致,有字有画,大气魄,大手笔,更具艺术魅力。秦砖汉瓦可以流传至今,同样经过高温高热锤炼的砖雕年画,难道不可以穿越千年风雨吗?将绵竹年画与建筑装饰材料结合,这其中蕴涵着多么大的一个市场空间啊!
既然是年画村,那自然得有年画特色了。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一点和白墙灰瓦的川西民居结合,必然呈现出1+1>2的叠加效应。大片雪白的墙壁,如果画上色彩绚丽的绵竹年画,不就可以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吗?选择不易褪色的丙烯颜料,运用绵竹年画的基本技法,采用大面积的色块铺成,将纸上的年画搬到粉墙上去,搬到龙门上去。年画村的农家院落经过艺人的点睛之笔,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人们似乎生活在画卷中了,年画村变得名副其实了。绵竹年画是民间艺术,它是要接地气的,和农家院落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这正是它的最好归宿。
在剑南老街,走进三彩画坊这样的年画作坊,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手绘年画,还有刺绣年画、皮影年画、雕刻年画、陶版年画、剪纸年画、布艺年画等。每一门载体的创新,都凝聚着艺人的智慧。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说,现在的绵竹年画传统与现代结合,从原来的观赏性、实用性,进入生活领域。产品日益丰富,从内容到载体都在创新;年画从平面的到立体的、活态的;还出现了年画舞蹈和年画歌曲等。绵竹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是最好的保护,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公众不断更新的生活需求。
创新是绵竹年画永葆艺术生命的灵魂,活色生香的绵竹年画红红火火,留住了家的味道和土地的厚重,必将成为中国年中浓墨重彩的奇葩!这一点,就连老艺人也开始意识到了,只有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绵竹年画才有出路。譬如在2018年度四川省文联百家“推优工程”中,我市年画艺人尹天润创作的大型组画《丝路天使》能够成功入选,成为德阳市的唯一入选者,就是创新的结果。《丝路天使》(大型组画)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以熊猫为对象,以丝绸之路上各地标志性建筑为背景,以“绵竹木版年画”技法为彩绘手段,把熊猫采用拟人画法,身上穿着我国丝绸之路民族服饰,手上玩着我国丝绸之路民族乐器,表现快快乐乐、和和平平走丝路的美好愿望。
在设计上,圆形构图,整幅构图像枚徽章,犹如12集连续剧,由《大展雄风》开场,中间分别为《放歌壮行》《瑶曲悠扬》《高山之韵》《共享宝藏》《一路福音》《一带锦绣》《年年和平》《悠悠笛声》《热情洋溢》《回声铿锵》组成,最后以《百瑞长久》结尾,串为一线,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如果我们还囿于惯性思维,认为绵竹年画只能画画门神侍女童子和文官,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古人早有范例在前,譬如《三猴烫猪》《耗子嫁女》和《麻雀嫁女》,就是动物题材的经典之作。
年画是绵竹的一张靓丽名片,酒乡因为画城,而变得更加秀美。到绵竹过中国年,赏年画,观巡游,看河灯,品美酒,听川戏,摆龙门阵,喝盖碗茶,你准备好了吗?(彭忠富/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