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出自《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三位贾元春的判词。这两句概括了贾元春悲喜交加的一生。曾经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绚烂一时的初春之景,最终也不过归于平淡。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是秦可卿魂归太虚幻境之际,托梦给王熙凤的忠告。无论迎春、探春和惜春如何美好,都比不上一朝成为贵妃的元春来得荣耀。更何况三春命运坎坷,屡遭磨难。三春过后,自然是落红无数,各安天命。
煊赫一时的贾府随着“元迎探惜”的各安天命,也走到了繁华的尽头。人犹如此,更何况草木呢?所以,多情的人们才会尤其在意草木的绚烂与凋零,常常对“万紫千红总是春”抱有一种惜春之情。不忍看到百花凋零,落红无数,更是在其中寄寓自己的国恨家愁之苦。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的这首《摸鱼儿》,正是寄寓国恨家愁的代表之作,与曹公笔下对于金陵十二钗香消玉殒抑或命途多舛的归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被称为“词中之龙”的豪放词客,上阕写暮春之至,春意阑珊;下阙写美人迟暮,报国无路,全词婉转凄恻,而又沉郁顿挫。
韶华易逝,暮春已至,如何能禁得起再几度的风吹雨打,本来就害怕旖旎春光的归去。一直怀有一种惜春之情,甚至害怕春天百花盛放得太早,也就凋零得太早,更何况现在已是满地落英堆积,让人看了空悲伤,满心埋怨又有谁听?
多希望春天在此刻就能停住离去的脚步,可转眼间春光已经悄悄地离去。芳草无情,已在天涯外,遮断了春的归路。枉费了雕梁画栋屋檐下的蜘蛛殷勤把网织,只为留住那漫天飞舞的片片柳絮,让春意永驻。
当年曾被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失宠之后不也是被打入长门冷宫之中。她一次次望断君心君不至,重新被宠幸的美好约定一次又一次被延误。殊不知,只因自己太美丽而遭人嫉恨。纵使千金买得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又如何,此情脉脉能与谁诉说。
此载歌载舞衣袂飘飘又如何,难道没有看见杨玉环与赵飞燕早已尘归尘,土归土。哪一个不曾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又有哪一个修得善终呢?人生苦处莫过于这样的闲愁。莫要独自登楼凭栏远眺,夕阳西下的萧瑟之景,映照在烟柳之上,徒增满城飞絮的烦恼。
豪放如稼轩,也饱含惜春之情。他害怕蹉跎了美好的韶光,失去了收复中原最好的机会。他痛恨小人谗言,辜负了满身的才学与抱负,他不想“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更渴望身体力行地“沙场秋点兵”,重振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勇霸气。
可辛弃疾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能默默苦吟“脉脉此情谁诉”。正如曹雪芹用了一场繁华的红楼之梦,让我们看到了“三春去后诸芳尽”,辛弃疾也用一生难酬的恢复之志,让我们看到了“玉环飞燕皆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