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唐诗中的爱情:哪怕你只看我一眼,也是一种幸福。这个唐朝诗人口占一首《弹筝》,短短20字,唾手抱得美人归。
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有首插曲,叫《传奇》,经王菲带上春晚后,很快就风靡全国: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歌词虽然没有明显的起伏,但却情感饱满,好似一个人在低低地诉说自己的心事,在回想一段属于过往岁月中的温情,因而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
有时,所谓的爱情,就是在人群中那无意的一瞥,两个人从此便相互牵挂,两颗心从此便天长地久。这样的怀愫,在唐诗中,也有许多淋漓尽致地演绎。比如李端的《听筝》,向读者讲述的就是一个纯美的爱情: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是活跃于唐朝大历年间的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大历五年的进士。但是,李端的仕途却不顺利,年轻时曾在江西弋阳做过不入品小吏,中进士后,曾为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
仕途不顺的李端,除了纵情山水,求他仙觅道外,还痴迷诗文。从零星的史料记载中看,少年李端曾潜居庐山,跟随诗僧皎然学诗。《唐才子传》称他“少时居庐山,依皎然读书”,而他在《长安书事寄卢纶》中也回忆了这段山中求学的岁月:“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
安史之乱期间,李端写了大量的写实作品,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人们的伤害和灾难。李端与其同时代的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等人的诗风相近,且相互唱和,时称“大历十才子”。在“大历十才子”中,李端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被誉为“才子中的才子”。
永泰年间,李端为赴考旅居长安,并与唐代宗的驸马、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就是那个醉打金枝的郭暧)相识。期间,李端的诗名已甚,在长安圈粉无数。李端凭借出众的才华,得到驸马郭暧以及升平公主的青睐,从而得以在上层社会的社交圈流连。
居长安期间,李端的诗歌多为赠酬送别类,他才思敏捷,许多都是“立作即成”的临场献诗。比如,李端写给郭暧夫妇的《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人生能如此快马功成,该让人何等羡慕啊?因为他有个好老爹,更有个牛叉的老丈人。难怪李端能一气呵成,因为郭暧的本身就自带风流。
李端虽然诗名出众,但却不是考试型人才,先后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以名落孙山而告终,直到大历五年,李端才进士及第,得授秘书省校书郎。
郭暧经常在家搞些艺术沙龙式的家庭宴聚,李端因诗名出众,而成为郭府常客。郭暧府中有一个名叫镜儿的婢女,容貌极为艳丽,而且她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对她很是喜爱,经常拿眼睛瞟她。李端暗恋镜儿的事后来被郭暧知道了,再聚会时,郭暧便笑着对李端说:“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就把镜儿转赠给您。”
这明摆着是郭暧要白给他送人情啊,写诗这样的事,能难倒李端?李端擎杯在手,在室内踱了几步,一首五绝便脱口而出: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就是:“金色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素手美人坐在玉房前。为博得心上人的温情回眸,故意时时拨错了琴弦。”
李端的这首《听筝》,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该诗篇幅短小,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因而最终入选清人蘅塘退士编著的《唐诗三百首》。诗的前两句,因使用专有名词用来切题外,其大意并不太难理解。而后两句却涉及一个典故,那就是三国时吴国的都督周瑜的故事。
周瑜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是一位精通音乐雅士,这样的儒将,当然是众多女子心中的偶像。周瑜20多岁就已声名鹊起,加以风度翩翩而又才能出众,被吴中人士称为周郎。
乐感超强的周瑜,还有一项特殊本领:只要人们弹奏曲调有所谬误,他一下子就能听出,并会热心向演奏者指出错漏之处。所以,当时在东吴就有一句谚语,叫“曲有误,周郎顾”。正因此,有许多想亲近周郎的姑娘,在周瑜经过时,故意弹错几处,以期盼“周郎顾”。
李端在诗里,就是巧用“周郎顾”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因为用典恰当,表情真切,李端诗成,便赢得了大家的同声喝彩,郭暧也不负诺言,当场便把这美丽的镜儿转赠李端。
因此,爱情中的男女,有时所想得到的并不是太多,哪怕你多看我一眼,也是一种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