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a href='https://www.som88.net/tags/shuidiaogetou_mingyuejishiyou_16859_1.html' target='_blank'>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a>》

在本文开头,我们先来共同复习一下苏东坡先生的这首旷世之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写中秋节的文学作品很多,但这一首《明月几时有》是最著名的,在整个华语圈子里,每逢中秋节里这首词也是被无数人提起。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6年,这一年苏轼四十岁,在山东密州做知州,这也是他在密州的最后一年任期。

这首词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前面的短序,第二部分就是正文部分。我们先从序言开始解读。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76年的中秋,苏东坡从晚上一直痛痛快快的喝到天亮,然后就喝高了。一般人喝高了,要么倒头大睡,不省人事;要么成为话唠,抓着人唠叨个没完没了;要么耍酒疯,痛哭流涕,忏悔人生,或化身为怒目金刚,逮谁怼谁……苏东坡当然不是一般人,喝醉了填词,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名篇。所以喝醉和喝醉不一样,人和人更不一样。据苏东坡给朋友的信中所述,说自己喝醉之后写文章、写字之时感觉酒气从十个手指上冒出来,倾泻到纸上,下笔成文,源源不绝。实际上这是夸自己有才气。段誉喝多了能用六脉神剑把酒水从手指上逼出来,苏东坡喝多了能把浩瀚才气通过手指转化为诗词书法,一样都很神奇。“兼怀子由”,就是想念弟弟苏辙。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幸好苏轼在小序中指明了是怀念子由,不然这么深情,这么难忘,这么牵肠挂肚,会让读者误以为他想念的是心中的某个美女。一般来说,写兄弟之情,不会这么缠绵,想念弟弟何至于此呢?这说起来主要因为苏轼和苏辙确实是手足情深,兄弟二人自幼“双宿双飞”,一处读书,一处学习,一起考试,并且同科考中进士,过了几年之后,兄弟两个又一起参加更加难考的制科考试,也是一同考中。宋仁宗主持完考试回到后宫说:“今天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后来轼辙在宋哲宗时期当了副宰相。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都汴梁

苏氏兄弟二人考中进士和制科考试之后,走上了仕途,苏轼去凤翔做官,苏辙也被外放,但他没有去赴任,留在了汴梁侍奉在京为官的父亲苏洵。当时兄弟两个就有一次分别,苏轼专门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这样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说人生在世有很多不可知的地方,人生在世不可测,其实就是兄弟两个分别引发了他对人世叵测的感慨。后来苏轼去杭州做通判,特意先到了苏辙所在的陈州,在弟弟家里住了好几十天,才到杭州赴任。如果不是兄弟情深,不至于此。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那么这次苏轼在山东密州做知州,苏辙在齐州(现山东济南)做官,按说都在山东做官,两个人应该可以互相走动,但是不行,除非朝廷允许,否则官员和官员之间不能私下拜访,所以这一次分别,整整五年没有见面。苏轼在密州过得并不愉快,因为这一时期正是杰出的改革家王安石实行“熙宁变法”之际,苏轼和苏辙对王安石的变法有诸多不同意见,二人到地方为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主持新法的官员与他们政见不同。

密州和杭州没有可比性,密州和汴梁更是天壤之别,环境比较差,自然灾害也比较多,苏轼在此做官相当累。正是因为累,遭遇了一些波折坎坷,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良深,反而使他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十年生死两茫茫”,当然也包括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见古人说,文章憎命达,是有几分道理的。欧阳修也说,诗穷而后工。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美丽的中秋之夜,团圆的夜晚,尤其引发苏轼的思念亲人之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点化而来,这很正常,词作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苏轼这一问,并不是天气预报方面的问题,他也不是诸葛亮,知晓天文,他这是人生之问。实际上是借着这样的设问是为了说出一段心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什么时候有我不知道,天上的宫阙是不是中秋,我也不知道。我只想乘风归去,我不想再呆这儿。为什么呢?人间烦恼多啊。而且我呆在这人间,弟弟见不着,亲人也见不着,现实的境况又让我十分郁闷,所以我不如乘风归去。可正要乘风归去,转念一想,高处也有高处的难处啊,天上也有天上的烦恼,嫦娥也有嫦娥的烦恼,所以又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没办法,自己找台阶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暂时伴着月光跳一支舞吧,一时之间恍恍惚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天上人间分不清楚,为什么?因为喝得大醉。苏轼其实是借着一股酒劲,在这里故意说了一些迷迷恍恍的话,是为了给底下带出意思来。人虽大醉,但其实很清醒,写的是心中的烦恼,既是见不到兄弟的烦恼,也是仕途人生的烦恼。

既然不去高处,还得留在人间,怎么样才能回到人间呢?苏轼用了一种非常高妙的手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要说刚才是挂在半截,上不去下不来,现在的办法就是顺着月光来到了人间。月光照着红色的楼阁,又照到装饰精美的窗户,然后照在了他自己的身上。苏轼这时候什么状况?“照无眠”。古代失眠是很痛苦的,因为那时没有手机,不像我们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读读“头条号”,苏轼只有躺着干瞪眼。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月光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别再埋怨了,然并卵啊。这是自我开解呢。苏轼这个人,他写“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到眼前的美景,那道士问这么好的美景有什么用呢?周郎也不在了,曹操也不在了,那些伟大的英雄都随着江水流逝了,我们这些人像小虾米似的,这不是很悲伤吗?苏轼就告诉他说,你别这么想,你得放长眼光,只要当下拥有的,就是你永恒拥有的。

苏轼劝道士的时候振振有词,那是在给别人做思想工作的时候说的。这首《水调歌头》里他给自己做思想工作,他自己很烦恼,然后他一样振振有词,月亮不可能永远都这么圆,你不要在中秋节看到月亮圆,就追求它永远都是这么圆,所以引出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天下之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残缺也是一种美,如果都全了,人生就没有答案了,那有意义吗?或者说人生都是标准答案,那还有追求吗?所以苏轼一方面抒发情感上的牵挂,一方面在解答自己人生当中的困扰。这是苏轼诗词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都是在自我安慰。

正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且自己也想明白了,这些从古到今就不能完美,所以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月光上,只有月光才是永恒的。我们把情感寄托在月光上,我们的情感就是永恒的。人生很难相聚,但如果共同仰望一轮明月,我们就仿佛在一处相聚。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的这种哲思,这样一种情感的期待,之所以我们大家有着高度的认同,就是因这个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也有太多的阴晴圆缺,但是都让苏轼用一个办法解决了,什么办法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就是为什么每到过中秋的时候,大家都要同赏一轮明月,明月成为了聚合我们和家人的情感的象征;明月也成为了聚合中华民族各族儿女之间的一个象征。

借助明月表达友情,表达千里情牵,表达相聚,表达对于不能相聚却渴望能够相聚,同时又把这种情感上升到全体华人都能认同的高度,苏轼的这首词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之一。这也是苏轼对中秋题材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苏轼对于明月象征着千里情牵,千里相聚的这个主题的一次提升。

杰出的诗人,总在文学史上有不同寻常的表现,中秋题材的文学作品,年年都会有,但只有到了公元1076年,这个题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辟出了一个新境界。

夜读:苏轼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敬请关注“山枫说文化与历史”,本人必定投桃报李,及时回关。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提出意见,与作者互相交流。

相关阅读

  • 论苏轼的豪放词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豪放词,前三首基本可以算作豪放词,后三首虽然也可以勉强划入豪放词,但“放”的成分多于“豪”的成分。这类豪放词,数量虽然不多,但的确与众不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