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对于唐诗而言,很多人误以为都是格律诗。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在唐朝诗歌文化的繁盛,各种诗体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仅是格律诗,还有古风、古体诗、乐府都蓬勃发展,只不过因为格律诗在所学的课本和唐诗选集中收集最多,所以给人以这个错觉。
当然,格律诗在唐朝,从一个新兴的文学体裁一跃而兴,且最能代表大唐文学地位的。它将长期以来人们对诗歌平仄、对仗、声韵的探索进行规范,虽然形式上有所固定,给人呆板难学之感,但在一代又一代才华横溢的唐朝诗人的演绎下,却是抑扬顿挫,歌咏起来连绵不绝。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大类,而绝句又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在此之中,最为考验作者水平和功底的,又当属七言律诗。它要求四句对仗,另外四句押韵,能做好七律的必定是格律诗诗人中的高手。
律诗之中的高手众多,而且声名显赫,李颀、刘禹锡、王维等等无一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古往今来,对此三人评价甚高,但他们要成为律诗第一人,显然还不够资格,因为在他们之前,还有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那就是诗圣杜甫。
在杜甫之前,有一首七律被誉为状元,那就是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不仅让后人叫好,甚至连诗仙李白都自愧不如。他在游览黄鹤楼时,看到此诗,都不由搁笔罢作,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不光如此,受此诗影响,李白还仿造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然而,在杜甫的《登高》一出,七律诗的头把交椅似乎就易主了,学界普遍认为,这首诗的水平更在《黄鹤楼》之上,足以彰显诗圣晚年已经将诗歌的声律把控到了极致的水平。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享有这么大名气的这首诗,想必很多人都应该学过。前四句就是写登高所望的景色,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让人难以忘怀。随后,诗人的情绪虽然有些悲凉,但仍然有一种英雄的豪气,更奠定了全诗的磅礴之气。
后四句进入抒情的环节,诗人回顾自己的坎坷经历,将国家的频繁战乱和自己的壮志难酬相结合,展现一幅国家衰亡,人之老去的凄凉景象。这种老病孤愁的苍凉,正是诗人心绪不佳,感慨万千的根源,更是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绪宣泄。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人生最为寥落之际。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国家本来应该要走上正轨,然而地方军阀又互相争斗,导致民不聊生。他本来入好友严武的幕府,尚有人照顾,而严武病逝后,他离开了本想终老的成都草堂,来到夔州。在此三年时间,杜甫生活困窘,年老多病,因此登高远眺,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这首诗八句皆对,看起来却不露痕迹,难怪有人说,“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当然,小珏认为对此诗评价最为到位的,还是胡应麟在《诗薮》所说:
作诗大法,唯在格律精严,词调稳契,使句意高远,纵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体卑陋,虽一字莫移,何补其拙?如老杜”风急天高“乃唐七言律诗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