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1、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译文】大地不昭昭为明而美丑皆收,大水不潦潦为大而川泽皆纳,大火不燎燎为盛而草木皆容,王德不尧尧为高而贵贱皆亲,才能做千万人的首领。
【解析】《老子》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一个什么样的领导,都应当有汇聚百川的胸襟。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最起码的标准。

2、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译文】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
【解析】一个人行走在社会上,品行和修养是很重要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摈弃不好的思想品行。这就是所谓的见贤思齐。

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译文】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
【解析】俗语说:跟好人学好人,跟着端公(做法事的)跳假神。学好人,就是要在行动上与好人保持一致。榜样的感染力量是无穷的。
夏桀被干辛、推哆所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穀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遗羞于天下。

4、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译文】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把事情做好,是从来没有的事。
【解析】人应当讲规矩,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士人作了最高领导,他也必须有法度。即使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也都有法度。用矩划成方形,用圆规划圆形,用绳墨划成直线,用悬锤定好偏正,这是做事和处世的原则性问题。

5、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译文】爱人利人的人,天必定给他降福;相互厌恶和残害人的人,天必定给他降祸。
【解析】只有爱人民、利人民,人民才会爱戴他,福也会降临在他的身上。反之,那些仇视人民、残害人民的人,人民必然会奋起反抗,推翻他的统治,大祸也必然降临。
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大禹、商汤、周文王等,他们以维护百姓的利益为己任,为民请命、万死不辞,因此人民受戴他们,拥护他们,从而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而那些暴君如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等,他们对人民实行暴政,搜刮民脂民膏,人民终于不忍受其辱,起来推翻其统治。所以,他们所得到的福祸,不是世外神仙降给他们的,而是由人民的爱憎造成的。

6、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译文】凡是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凡是不肖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
【解析】古代有一种选人方式叫进贤,就是说,推举贤人来做官。所谓的贤人就是品行高尚,脱离低级趣味。一个人能有这样的品行,那么他做事就能做好,做官就能做一个好官。

7、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
【译文】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试问,你怎么做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最好是做贤人。那做贤人的道理又是怎样的呢?
【解析】有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力气的赶快助人,有钱财的努力分人,有道的人勉力教人。如此,饿的人就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就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就可以得到治理。如果饿的人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可以得到治理,这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

8、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
【译文】古时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刑法政治的时候,人们用言语表达的意见,也因人而异。所以一人就有一种意见,两人就有两种意见,十人就有十种意见。
【解析】当人越多,不同的意见越多的时候,就要善于从中遴选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又强的意见建议,然后加以实行。这样就避免了无法决断的局面。

9、小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译文】看见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看见很多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懂得白和黑的区别。少尝一点苦味就说是苦的,多尝些苦味却说是甜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懂得苦和甜的区别。
【解析】一个人原来认为做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但是当许多人都做这件事情时,他便认为做这件事情是对的。这是社会性的压迫。少数人需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不被外部环境影响。

10、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译文】古时有话说,君子不在水中照镜子,而是以人作镜子。在水中照镜,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镜,则可以知吉凶。
【解析】唐代谋臣魏征曾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就能知道凶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