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三国演义》在描写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时说:“智与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难容”。这里的“智”可以理解为就是两人的高智商。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两个高智商的人相遇应该会有一种酒逢知己、棋逢对手之感。诸葛亮在哀悼周瑜时就说过“从此天下,更无知音”。两个同等智商的人惺惺相惜,这是正常心态。但是,如果两个高智商的人中,有一个、或两个都有嫉妒情绪,那么,彼此就很难相容了。能不能容得下智商与自己相等、甚至比自己高的人,关系到情感智商问题。在人际交往中,相逢智商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一遇见这样的人就情绪激动,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工作上的精力,全放在注意这个人身上,心中担惊受怕,唯恐他取得成功,最好他捅娄子、出洋相。这种心态必然引发焦虑情绪,最后,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同时又影响了人际关系。当我们要与合作对象一起工作时,这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孙刘联合破曹,就是一次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来看一看,周瑜和诸葛亮在这方面的表现。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周瑜和诸葛亮相逢之初,正是联手破曹之际,两人在一起,首先有一个集体情感智商的问题。所谓集体情感智商,就是参与某件事的人的才能和技术的总和。集体情感智商中的重要部分不是集体成员的平均智商,而是集体的情感智商。把一群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放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够创造高的集体智商。就个人而言,他们可能个个优秀,但是,假如缺乏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由于力量的相互牵制,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可能还不如一般人。集体情感智商是互相协作、默契配合的结果,所谓“总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当孙刘联合时,并不因为周瑜和诸葛亮都是高智商人物,他们的集体情感智商就高;而是要看两人之间如何协作配合。合作得好,才能产生出高的集体情感智商,才能取得成功。“火烧赤壁”可说是集体情感智商取得辉煌成功的典型例子。赤壁之战是刘孙联手对付曹操的一次重要战役,花费了东吴大都督周瑜的大量心思。其中,也有诸葛亮的参与。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第一步为定计。孔明与周瑜各自把自己所想到的计谋写在手上,然后“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是一个“火”字。这样,周瑜才“更无疑矣”。这就是说,周瑜心中虽说已想好了火攻之计,但对这一计策的可行性尚无百分之百的把握,在这种心态下打仗,打的是无把握之战,当然会影响到战争的成败胜负。现在,由于诸葛亮的参与,战斗方案得到了肯定,就不是打无把握之战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周瑜的考虑的确是不周全的,他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风向。而诸葛亮提出火攻,是成竹在胸的,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借东风”。所以,同样一个战斗方案,是周瑜单独决定,还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参与,其内涵与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第二步是诈降。周瑜明留蔡和、蔡中以通消息;暗派黄盖使苦肉计。对此,诸葛亮不是“笑而不言”,就是“袖手旁观”,以宽容之心,静待周瑜成功。他不是不知道周瑜的用心,也不是没能力插上一手,他的不动声色,是对合作对手的尊重和信任,这是集体情感智商中相当重要的因素。

第三步是庞统献连环计。到此为止,周瑜可说是步步顺当,胜券在握。然而,周瑜却忽略了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那就是风向问题。曹操并非等闲之辈,他之所以对周瑜的火攻毫不在意,自有他的根据。因为“凡用火攻,必藉风力”。当时正为隆冬,只有西风北风,而无东风南风。曹兵居于西北之上,东吴兵在南岸,贸然点火,被烧的只能是东吴自己,而不是曹兵。正因如此,曹操才毫不提备。周瑜的这一疏忽从本质上来说是致命的,不可原谅的。他自己在知觉之后,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假如用周瑜的个人智慧,不要说火烧赤壁之计行不通,就连兵败曹操之手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这时,孙刘联盟的集体情感智商就再一次显现了出来。诸葛亮从全局出发,没有坐看周瑜的失败,而是主动请缨,为周瑜“治病”。在诸葛亮探病这一段中,诸葛亮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被描写得非常生动。周瑜言“人有旦夕祸福”,诸葛亮即对“天有不测风云”,暗示周瑜的病乃因天之风云而起;又用服药顺气的“气”,暗示天气;随后,一针见血地点出周瑜的病源在于“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说出自己能“呼风唤雨”。周瑜“闻言大喜,裂然而起”。诸葛亮在理解周瑜的情感、反应这些情感并调控其进一步发展上,做得几乎天衣无缝。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诸葛亮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调控他人情绪、搞好人际关系的根本技能,正是情感智商的核心所在。与之相比,周瑜就逊色好多。

首先,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此之前,他无法克服自己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置诸葛亮于死地。在此时,他又无法克服自己的焦虑情绪,一病不起,一筹莫展。诸葛亮智慧才能在其之上,这一点他已领教多次,关键时刻却仍想不到向他求援,尚不如鲁肃,“心中忧闷”还知“来见孔明”。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其次,他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也差。诸葛亮自言能医其病,就是有把握解决他心中的问题,对此,他想都没想。诸葛亮问病,他回答说:““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语带讥讽,巴不得诸葛亮立时三刻也生出病来。诸葛亮笑对:“‘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他虽然因为被言中心病而“失色”,却仍不能相信诸葛亮已了解他的心思,仍“作呻吟之声”装病。诸葛亮以人气喻天气,他始“料孔明必知其意”。直到诸葛亮写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药方,他才“大惊”,感叹:“孔明真神人也!”这种反应的迟钝,也是周瑜过分看重自我感觉的结果。总是自以为是,使他对他人的一切都漠然置之,当然也就失去了理解他人情绪的敏感。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更为糟糕的是,诸葛亮在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念旧恶,施以援手,借得东风,成其大功,显示出孙刘联盟集体情感智商的巨大威力,周瑜却反又掉入了情绪的陷阱之中。诸葛亮祭风那天,“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周瑜便埋怨“孔明之言谬矣”,毫无信任之心,反不如鲁肃,倒能坚信“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帽转动,要时间东南风大起,他又在感叹“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之时,“骇然”起了杀心,吩咐丁奉、徐盛各带一百人,从水陆两路进发,“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周瑜妒火中烧,竟毫无反省能力地认为诸葛亮祭完风以后还会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地,等他派人来杀,若如此,也就不是诸葛亮了。周瑜和诸葛亮多次打交道,也多次栽在诸葛亮手中,竟然还这样轻信自己的能力,抱有这样的幻想,实在不像是周瑜这样的高智商人物应该犯的错误。这只能说,由于被嫉妒和愤怒的激情所控制,他的理性思维水平急剧下降。正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在所有的情欲里头,嫉妒是最多疑、最轻信的一种,最容易受奇奇怪怪的幻想支配;但是决不会使头脑灵清,只能叫人糊涂。”这是一个高智商的人所犯的愚蠢的错误。它向我们展示:即使是一个顶尖聪明的人物,也可能被激情与冲动的狂风巨浪冲昏头脑,最后打翻人生的航船。再看诸葛亮,明知周瑜事后会派人来杀害自己,仍以大局为重,从容完成祭风大事。同时,他又周密安排,让赵子龙隔夜就将一只快船停在前面滩口,祭完风,迅即下船,安全脱身,还让前来追赶的徐盛“上覆都督:好好用兵”。这种雅量正是情感智商高出于人的表现。

火烧赤壁,为何“烧”不掉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还不服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影响下,赵子龙也表现得相当出色。当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来”的时候,赵云拈弓搭箭,站在船尾大叫说:“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迫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说完,一箭将徐盛船上的绳索射断。这是极好的公关手段。赵云一是利用自己的声威,二是靠展示自己的本领,既有效地阻止了徐盛的追赶,又不破坏两家盟约。赵云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智商,真所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了。

相关阅读

  • 铜雀台是曹操金屋藏娇的地方吗?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铜雀台,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讲到周瑜从鄱阳回来,鲁肃引诸葛亮来见。商议讨曹的相关事宜,诸葛亮向周瑜献出一计说道:“愚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