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余子愚/文
出山复入山,上下皆坡坂。人云行路难,我悔见道晚。嵩少去已遥,伊洛来不远。二程轨辙存,迷途会当返。——汤显祖《渡洛水》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以戏剧《牡丹亭》知名,鲜为人知的是汤显祖不仅在剧本中多次写到洛阳,还曾渡过洛水(即洛河),来到洛阳。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多次写到洛阳,如第十五出《虏谍》:“急切要画图中匹马把西湖哨,且迤递的看花向洛阳道。”第五十一出《榜下》:“他则好看花到洛阳,咱取次擒胡到汴梁(今开封)。”
与《牡丹亭》同列《临川四梦》的《紫钗记》,是汤显祖将处女作《紫萧记》删削润色,易名而成。
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同时借鉴《大宋宣和遗事》的部分情节。演述唐代诗人李益在长安(今西安)流寓时,于元宵夜拾得霍小玉所遗紫玉钗,遂以钗为聘礼,托媒求婚。婚后,李益赴洛阳考中状元,从军立功。卢太尉再三要招李益为婿,反复笼络并软禁李益,还派人到霍小玉处讹传李益已被卢府招赘。霍小玉相思成疾,耗尽家财,无奈中典卖紫玉钗,却又为卢太尉所购得。卢太尉以钗为凭,声言小玉已经改嫁。豪杰之士黄衫客路见不平,在牡丹花盛开之际,将李益扶持到染病已久的小玉处,夫妻遂得重圆。
汤显祖与洛阳颇为有缘,从“人云行路难,我悔见道晚”两句诗可以看出他的洛阳情结。他渡过洛水,看到“嵩少(嵩山)去已遥,伊洛来不远”的风景。同时,洛阳二程(程颢、程颐)的轨辙(指二程创立的理学)仍存,也让他感到“迷途会当返”。
汤显祖一生洁身自好,不肯依附权贵豪强,仕途多不如意。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48岁的汤显祖愤而弃官归里,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出于对洛阳的向往,汤显祖将洛阳写进他的戏剧之中。2009年9月12日,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洛阳国花园举行开机仪式,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终于结缘洛阳。
如果喜欢此文,请加公众号“故事洛阳”(ID luoyangstory)阅读更多内容。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