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在古代,每逢重阳,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是为重阳节四大习俗,文人墨客在登高饮宴中,无法躲避的是望乡思乡的心绪,因此,在大量重阳登高的诗词中,很多诗人都抒发了自己远离家乡、思念家人的情感,思乡却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特别是重阳节这样的节日,思念之情更深切,所以,重阳诗歌中的乡思、乡情和家国之感跃然纸上,让我们这些后人读来更有一种特别的文学美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是重阳节诗词中最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首了,或许也是所有古典诗词中最杰出的诗词之一了吧!
这首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场景,展示了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因此,整首诗中的每一句都已成为流传千古万代的经典绝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不愧是写情的绝对高手,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 ”,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让人脑海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再加上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 ,“人比黄花瘦”更有了深厚的寄托,整首词读来意味无穷,因此诗句也为千古传诵之佳句。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唐 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李煜,李后主,又一个悲情高手,他的哪首诗有高昂、热烈的情绪?有明媚灿烂的心境?好像没有,多的是伤春悲秋的愁苦,“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诗写于暮秋时分,红叶飘落满地。重阳日登高望远,佩茱萸,赏紫菊。菊花香气随风遍布庭院。看寒烟笼细雨,细雨蒙如烟,听秋雁悲鸣,一派暮秋气象,不由得愁从中来,新愁往恨并生,年年如此。读这样的诗句,让人心里灰暗,眼里出水。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 李清照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又是悲情高手李清照的诗词。此诗为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人在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然是写抑郁之情,却也没有绝望之意。感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整首词意境悲凉凄冷。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读来特别新颖、别致,词约而意丰。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古人咏白菊之诗甚多,而能写得如此有情有境有趣者罕见。
《九月十日即事》 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世上只有一个李白!大诗人永远有与众不同的角度和发现。在李白笔下的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诗人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
《蝶恋花·明月枝头香满路》宋 吴文英
明月枝头香满路。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
倒照秦眉天镜古。
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诗人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了边塞表面安宁,内含干戈杀伐之气的独特景象;记叙了节日里,边廷豪迈粗犷的庆祝活动;也表现了诗人安不忘危的谨慎和苦中作乐的洒脱的精神境界。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
感谢关注黄爱西东的头条号,感谢阅读、收藏、赞赏和点评,愿与大家分享美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