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一半是纯洁的白雪,一半是随时喷发的火焰,有人说,富士山正是日本人性格最好的象征。“自杀森林”青木原就在富士山脚下。

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中国新闻周刊》文 | 王璐

图 | Toby de Silva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10日总第811期《中国新闻周刊》

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杂志(ID:china-newsweek)

平安时代的日本并不平安。

公元864年,日本的贞观六年,躁动不安的富士山终于迎来了一次大喷发。火山灰遮蔽了太阳,白昼变成了黑夜,滚烫的熔岩和炽热的火光勾勒出富士山的轮廓。从半山腰开始生长起来的原始森林顷刻间化为乌有。天皇为了镇定火山的愤怒,授予富士山“正四位”的官位。

然而,富士山的“愤怒”却并未就此平息,它以另外的方式牢牢地生长在熔岩凝固后的土壤里。后人称之为“青木之原”,又叫做“自杀森林”。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青木原地形图,这里地形复杂,植被茂盛,气候多变,地下又有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因此孕育了许多“流言”:指南针在此会失灵;GPS在青木原无法工作;飞机无法途经于此。

自杀这个课题

一生从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的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断言:日本人渲染自杀就像美国人渲染犯罪一样,而且是带着与美国人欣赏犯罪相同的情感来欣赏自杀的。比起戕害他人的事件,他们对戕害自己更津津乐道,满足了某种需要。

谈论日本人和自杀,也满足了大多数猎奇者的“某种需要”。以至于在任何关于日本人自杀的话题后面,缀上多么耸人听闻的数字都不显得离奇。比如,“2014年,日本总共有超过2.5万人自杀,平均一天70人”;“奈良有一座小寺庙叫做‘暴死寺’,每天前来上香祈祷上苍,希望能暴死身亡的日本老人不下四五百人”;“从1998年到2011年期间,每年平均自杀者超过3万人,每15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等等。

事实上,据日本警察厅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自杀人数为21897人,其中男性15121人,女性6776人,与1993年自杀人数34427人相比,呈下降趋势。在“自杀”这一话题下,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统计基准和频率,因此比较哪国自杀死亡率更高是一件并不客观的事。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自杀报告书》,也并未对各国自杀率进行排名。然而,不久前,日本厚生劳动省却制作了一份《自杀对策白皮书》,“悄悄”对世界各国自杀死亡率(每10万人口中的自杀人数)做了比较。

结果显示,日本的自杀死亡率世界排名第六,是发达国家中排名最高的。其中,日本女性的自杀率排名第三。厚生省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减少悲剧的发生,二是为了了解本国人民出现的困难。《白皮书》中特别指出:如何减少20?40岁自杀死亡率,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自杀这个课题,由日本人自己来解,最恰当不过。日本NHK的记者高桥英辅的妹妹就曾经自杀未遂,这让高桥开始思考背后的原因,“世界自杀率高的国家,如日本,都是小学教育非常严格的国家。这些人很早就对人生有个计划性的东西,一辈子就朝着这个目标走,如果走不通,就难免有一种失落甚至绝望感,扛不住就会一死了之。”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为了防止游人迷路,森林步道两侧通常会树立“禁止入内”的告示牌,但这里却是护林员搜救的“入口”。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在森林里露营的人多半没有想好是否要完成最后一步。早野梓有时候会遇到躲在帐篷里不肯出来的游客,他会反复确认对方是否知道回去的路,并告诉他,再好好想一想,我很担心你。

在死亡中绽放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人对于自杀有着某种近乎迷信的崇拜。

三岛由纪夫在切腹自杀之前曾在书中写道:“当我们意识到,美是如何地远离于我们而存在。而其存在方式,又如何令我们可望而不可即,我们会永远地离开这个物质世界,而美,却会永存其中——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选择,向美发起冲击的唯一办法就是死亡。”

同样,曾经历过四次自杀未遂,最终死于自杀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也笃信“人若能将自己心甘情愿地进入长眠,即使可能不幸,但却肯定是平和的,我什么时候能够自杀呢?”

从审美角度看待自杀,是日本人独有的美学观。当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埃米尔·杜尔凯姆认为,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即外部环境及带有某些共性的既成社会思潮和道德标准。

在日本的文化中,意象与死亡相关的审美趣味俯拾皆是。“花数樱花,人数武士”这句格言就反映了日本传统的价值观。樱花一夜之间迅速凋零散尽的壮烈,就犹如战死或自杀的武士。

“樱花肖人,非草非木/美丽蝴蝶,便是妻子/樱花盛开,落英缤纷/随风而去,水做芳魂/今晨飘飘,明日冉冉/樱花樱花,我将效汝。”日军飞行员唱着这支歌,驾着满载炸弹、鱼雷的飞机,撞向敌人军舰,同归于尽。

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自杀同时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的高尚行为。它符合日本人对“义理”的追求。在某些场合,为了履行对名誉的“义理”自杀是应该采取的最高尚行为。

“义务”和“义理”是两个必须履行又截然不同的概念。“义务”包括“忠”“孝”以及“任务”,而“义理”却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日本辞书上是这样解释的:“义理,正当的道理;人应该遵循的道路;为向社会谢罪而不情愿地做的某种事情。”

研究者们相信,根据日本人的信条,自杀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就能够洗清自己的污名,恢复名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要重光葵宣称:“人类即使作为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有不少场合,为了名誉,在生死之间选择了死,所以在精神上就有了与其依靠生,不如依靠死来求生存的场合。我们日本人对这一点是知道得很清楚的。”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死亡是人生一切事件最有破坏性和组织性的一桩——恐怕就是宗教信仰的源泉。”日本可能是印证这一说法最好的样本。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日本人信仰神道教和佛教的人占多数。复古神道的经典中,《古事记传》和平田的《古道大义》认为,人死后不分贵贱,都要到“黄泉国”去受苦,平田认为,人死后要到住在神的“幽世”去受审,“显世”(现世)是离世,“幽世”才是本世,即使灵魂的世界,人死以后才开始真正的生活,所以人死以后就可以安心了。

森林会照顾自己,人反而不会

青木原被称为做“自杀森林”,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上世纪60年代,松本清张的小说《萧瑟树林》将林海与“自杀”联系在了一起。1993年,鹤见济写出了《完全自杀手册》更是将富士山河口湖町树海评为最适合自杀的地点。

鹤见济写作这本书原本是想要劝慰人们珍惜生命,他在后记中写道,“想活的话就要活得自在,想死的话也要死得自在。”书中他用法医学分析了各种自杀的方法,他不主张对死亡进行道德上的批判。这本书尽管很快被禁,但却在日本年轻群体中掀起了很大的波澜,直到今天,青木原树海里发现的遗物中,书籍类最多的依然是这本书的打印本或手抄本,其次是支离破碎的色情杂志。

“我觉得自杀不是一种英雄式的离开方式。”日本地质学家早野梓说。他已经在青木原工作了三十余年,原本主要研究火山和富士山域植被,工作之余,他还承担了护林员的工作,这份工作让他成为了连接生死之人。

“森林自己会照顾自己,人反而不会。”每天,他在森林中寻找神情恍惚的“游人”。青木原很大,大到没有熟悉道路的人指引,很容易在林中迷失方向,因为地下矿物的缘故,指南针在这里也常常失效。很多心存去意又犹疑不决的轻生者,会在自己走过的路上绑上各种颜色的丝带、绳索,“这样他们就还有机会走回来”。

“沿着这些绳索,你总能有所发现。”在一部关于青木原的纪录片中,早野梓坦言:“如果他们去意已决,那么一进入森林就会上吊自尽。当他们留下遗书或遗物等类似的东西时,他们多半还在犹豫不决。”

纪录片中,一个人将一米多高的人形布偶,颠倒过来,以五寸钉牢牢地钉在树干上。“这是他对社会的嘲讽,就像一个诅咒。”在一旁,一块木板以同样的方式钉在另一棵树上,上面写着:“自尽遗书:我因生命始终黯淡无光而来,不要寻找我。”早野梓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其实是踏实的,“能够这样做,说明这个人现在多半已经安全回家了。”

据不确切的统计,青木原里的尸体每年有一百具左右被人“发现”。自杀的方式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大多数都是上吊,还有一部分人吞了安眠药,但成功率并不高,他们会生还一两天后死于虚弱。”早野梓说。对青木原附近的居民而言,这里是一片不祥之地,“本地小孩子从小就被告知不要靠近森林,森林是危险的地方,而本地人就算自杀,也不会选择这里。”

摄影师Toby de Silva曾经深入青木原拍摄了一组图片。在这里,她不仅拍摄了散落在林间的“私物”,也将诡异的氛围凝固在画面当中。“你在这里注意到的首先是寂静,一种诡异的静谧将你包围,这里没有虫鸣也没有鸟叫。如果你偶然遇到其他人,他们也全然不会发出一点声响,像幽灵一样,他们只是出现、经过、然后消失。”

在“完美的死亡之地”系列照片中,你能看到通往树林深处的路上,布满了绝望的残留物。一包因没有热水冲泡而显得不那么完美的方便面,它可能是某个人最后的晚餐;一包“希望”牌香烟;各种酒瓶;废弃的衣物;色情杂志;用来上吊的绳子和用来割断绳子的厨房刀……

花束,也是经常出现在森林中的物品。不过,它们并不是由轻生者带来的,而是死者的亲属所置。“你以为你是孤独地死去,但其实并不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独的。”早野梓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照顾,要和谐共存,我就是这么想的。”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你以为你是孤独地死去,但其实不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独的。”图中鲜花是死者家属在死者离去的地方安放的。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犹豫不决的人会带着彩色绳索进入森林,以防放弃自杀念头后迷路无法返回。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搜救工作,就从这一团线索开始。

死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在日本,“中二”是20世纪初的流行词语,用来形容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的行为。几年前,日文推特上,一个刚好中学二年级的女生却因一则推文,让人们重新思考荒唐背后的含义。

推文写道:“我想自杀,但是却担心给周围的人带去太多的麻烦。例如:可能让父母花很多钱,也可能会让人们误认为自己是因受欺凌而自杀,给老师招致麻烦。我也不希望父母伤心,所以在网上征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自杀方法。”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死花钱,这个女孩竟然努力打工,希望把自己的后事钱攒齐。

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日本人自杀通常选择在财年结束,也就是3月31日之后,在此之前,他们要把上年度的事务做完交接,而且如果选择跳楼的话,也不会从公司的楼顶跃下,那样会给公司的信誉造成恶劣的影响。有人说,有德行的日本人,会揣好遗书卧轨,甚至要等末班车,以免耽误白天上班族迟到。虽然这样还是会给电车公司添麻烦,但卧轨能够马上被发现,便于收尸,不给警察添麻烦,再花大量时间搜寻失踪人口。

相比较而言,选择在青木原结束生命给大家带来的麻烦可能最少。“待的时间久了,除了一两个徒步者,你遇到的人,更多是穿着西服的中年男子。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那一瞬间,你才能感受到一点点生机,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过去了。而这一切从你走下出租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你觉得自己几乎要崩溃。”Toby de Silva在回忆文字当中这样写道。

这样的“游魂”根本绍彻见得很多。他是日本的一名僧人,因为开设了网站“给那些不想了却生命的人”而成为了首个“自杀劝慰师”。几年前,他的故事登上了《纽约客》杂志,不仅让外国人了解这篇神秘的“自杀森林”,也让更多的日本人走进了自己的内心。

网站刚刚开办时,根本绍彻的邮箱信件多到回不过来,每一封都直接或间接地写着“救命”。为了尽可能多地挽救这些人,根本绍彻一度深陷痛苦不能自拔。随着父亲的离世,他开始意识到,不能再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想象成某种意义重大的道德义务,而应该把它当做平凡无奇的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吃饭一样。

之后他开始试图邀请那些请求帮助的人来到寺庙拜访,通过模拟葬礼、面对面沟通聆听等方式帮助求助者自己走出困境。有一次,一个男人徒步五个小时来到寺庙,这对于他而言是一次壮举,因为他是恐惧出门的宅男,突然之间要他在阳光下走动、出汗、感受身体的运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和任何人有过交流,而现在他即将和一个陌生人诉说自己最私密的感受和想法。当他终于到达寺庙时,他发现自己已经想通了,于是他转过身,走回了家。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诗人寺内寿太郎的名言。然而,审美或许应该停留在审美的层次,生活不该就此终止。早野梓觉得,“尽管现在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的氛围之中,我认为人们还是应该多接触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理解别人的情感,才能和他人和自己和平共处。”

图片故事:自杀森林与日式死亡

总第811期《中国新闻周刊》现已上市,可登录微信公众号进入微店购买

相关阅读

  • 日本古代的奇葩审美——黑黑的牙最美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黑齿常之,在古代,不分男女,都喜欢把牙齿用特制的黑色颜料染成黑黑的女子在成人礼时除了要染黑牙齿之外,还会画“天上眉”这不仅是一种女性美的展示,同时还是贵族阶级的地位
  • 弘一法师生平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0.23—1942.10.13),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