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文/黄大富
随着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热播同名主题曲爆红,李清照,再一次又被大众所热议,因为那首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是李清照16岁写的。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一直以来都被各个年代的文人雅士所美谈。
她的诗词,是婉约,是豪迈,是绵缠的儿女情长,是忧国忧民的大疆之爱;
除了诗词,世人同样热衷她的情感。
李清照一生中结过两次婚,一段成全了她,李清照鼎峰时期的诗词基本都是在此前写的;
一段差点毁了她,遭遇渣男家暴还锒铛入狱,实令人惋嘘;
那么,这个“千古第一才女”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婚姻呢?她又是如何化解呢?
1.
初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天清晨,李清照或因心里有事,早早醒了。头发随意挽着,套了件薄衫,在院里荡秋千。
院子里花儿还没醒来,露珠尚在滚动,天蒙蒙亮。
一切自在又舒适。
得益于父母亲的开明,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就做常人不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
写诗、作词、读书、游玩、喝酒、赌博,李清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子。
她率真不失可爱,活泼又豪迈。
但是,再是洒脱豪迈,也会少女怀春。都说文人最多情,何况是那么有才情的少女。
荡着秋千,沉醉在自己的思绪里,丝毫没有留意到院子里来了个不速之客。
等她发现时,连忙提起鞋子就跑,慌忙中头上钗饰掉下,一头青丝散落,微风撩起,李清照清丽的脸庞露了出来,回头看清了来人,顿住了跑着的双脚,顺势倚在门边,折了旁边的青梅嗅,眼神却不自觉溜向来者。
眉眼俱笑,满脸含羞。
让向来洒脱的李清照如此反应,来者是何人呢?
此人正是官宦子弟出身的赵明诚。
赵明诚早就耳闻过李清照的名气,文人圈里都在传阅她的诗,皆不敢相信那些诗词是出自一个十几岁姑娘之手。
既叹服于她的才情,更搁不住心里满溢出来的爱慕之心。
一个是当下负盛名的才女,一个是仕途大好的青年才俊, 成就一段佳话似乎不难。
他们各自的父亲政见不同,一个拥护新党,一个守护旧派;
明事理的双方家长,公私分明,没有因自己政见不同而阻止两人。
不得不说,李清照跟赵明诚是幸运的,他们俩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中最重要的天时,如果没有这个刚好的天时,再郎有情,妾有意,也不可能结为连理。
这个天时就是刚刚上位的宋徽宗对两党是持中态度,两党间的矛盾趋于缓和,所以两家觉得虽然政见不同,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均同意了两人的婚姻。
但也为李清照后面跌宕艰辛的人生经历,埋下了伏笔。
2.
相守: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有情人终成眷属,李清照和赵明诚终是依了自己的心,两人结为秦晋之好。
丈夫赵明诚虽生在官宦之家,却没有那么纨绔子弟的陋习,好爱都是风雅的收藏字画。
婚后,赵明诚把多年收藏而来的金石字画取出让夫人李清照品鉴。
李清照不仅会诗词,对字画赏鉴亦有一定眼光,每每都能说到点子上。
这让赵明诚如获至宝,两人新婚燕尔,加上又有共同爱好,用如胶似漆来形容也不为过。
那天,李清照看到有个卖花郎挑了花卖,花红叶绿,露水晶莹,煞是娇媚,就欢喜买了。
回家后出神欣赏着花,花儿是如此美丽,如果人也能跟花一样美丽就好了,花儿总是能让人联想到女人,不知,他会不会觉得花比我更美呢?于是把买来的花插在鬓上,让他来评评,到底是花好看,还是人更美。
虽然心里早有答案,但还是要亲口听他说。
很难想象这是写出:“生当为人杰,死亦做鬼雄”魄气豪迈诗句的李清照的行为。
人啊,陷入爱情里,行为思想都会如同稚子,古人也是,今人也是。
俩人再是情深意浓,见面的时候总是不多,因为那时候的赵明诚还是学生,每月只有初一,十五能回家。
赵明诚回来的前一天,李清照会把赵明诚跟自己的一些旧衣物整理打包好,等着赵明诚回来。
赵明诚回来后,两人手牵着手,带上旧衣物,先到典当铺里把旧衣物当了,带着典当得来的钱物再到市集上去淘金石字画。
对于这项赵明诚九岁就开始的爱好,做为夫人的李清照是相当支持,即使没钱需要典当衣饰也在所不惜,如此豁达通透的人生伴侣,实是可遇不可求。
有一所住宿就好,能吃饱就行,李清照对于物质的需求是极低的,比起物欲,李清照更看重精神世界的满足。
有天,有个人拿了幅徐熙的《牡丹图》来给赵明诚,开价20万。
在那个年代,即便是富家子弟,一下子拿出20万也是有困难的,何况是还是学生未任官职的赵明诚。
无奈只得归还,两人为此惆怅无奈不乐了许多天。
所以,李清照跟赵明诚的爱情,为什么会让人津津乐道,原因在于李清照的通透。
3.
生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
赵明诚去太学院上学后,李清照一人独自在家。
环望家里,没了赵明诚的家,似乎也不俱温暖,让人心生寂落,偏逢佳节,可自己却是孤零零一人,赏着菊酌着酒,一时伤感涌上心头倍感委屈,感叹自己比眼前的菊花都还瘦,何时,才能常团聚?
如果此时的李清照能预知到后面的事情,或许,这种常离别但尚能见面的情况亦能令她倍感知足。
在两人甜蜜相守两年后,朝中局势逐渐发生改变。
持中的宋徽宗转而支持新党,旧党人员开始受到排挤,打压,继而被降旨逐出京城贬回老家。李清照不得不满怀苦楚,跟丈夫离别。
期间,李清照做了件在当时堪称“大逆不道”的事,做为儿媳的她竟然写信斥责已贵为宰相的公公。
原因是李清照向手握重权的公公求助,希望他能救救自己父亲李格非,可是公公拒绝了。
“炙手可热心可寒”足以看出李清照是多么的失望,戏剧性的是,没多久,公公也遭到同僚暗算,被贬了官职退位在家,没几天就离世了。
波折还没完,公公去世了,赵家一再被清,直至京城也待不下。
而因祸得福的是,小两口终于可以相守在一起。
李清照应该多少也会有点私心,希望丈夫不再被朝廷启用,这样就两人不必分开了。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能相伴到老。
偏是怕什么来什么,朝廷想起了赵明诚,给了他官职让他去赴任。
此时的大宋正值风雨飘摇,金人不断来犯,左右衡量之后,赵明诚决定自己一人赴任去。
纵是再不舍,李清照也只能同意,因为她身负重任,要保护好赵明诚多年收藏的文物。
一边是放不下的爱人,一边是舍不了的金石字画,两边都是生命里的最重,但注定要分开,有多苦,也只有李清照知道罢了。
102205
4.
死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荡时局,战乱不断,文物丢失。
如果说仅是如此,李清照还能安慰自己。
战,总是会停的;文物丢失也还能再找;只是,人死了,还能复活么?
赵明诚毫无预兆死了。
他先是病了,没有吃对药,然后病情加重,最后撒手而去。
这对李清照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或许,她还曾幻想着,等时局安稳了,等赵明诚退休了,两人就还像年轻时那样,白天一起手搭着手蹒跚去淘金石字画;晚上在烛台下眯着眼赏看白天的战利品,或许一时高兴,还会不顾年迈的身体喝上一盅;那时候《金石录》应该也完成了,闲暇时就捧着两人共同编制的心血,细细砸吧着,这,是多让人向往的生活啊。
不过这一切却随着赵明诚的离去成了永远的不可能。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
再嫁: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才下
李清照的再嫁,并不是说她忘了跟赵明诚往昔的感情,而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乱世飘零中,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居所,除容自己外,身上所剩无几的收藏亦能相对安全些。
想想当年收藏之巨大,整整十余间房舍,即使当年精挑细下带着逃亡的也有十五车,如今就只剩三三两两,对于把这些看成命根子一样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剐心般的疼。
张汝舟带着能照顾她的承认出现,李清照接受了。
哪有什么爱不爱,只不过是对乱世的无奈妥协罢了。
李清照不奢望她跟张汝舟能像她跟赵明诚那样琴瑟和鸣,余生,有个遮风挡雨的庇护所,有个能相互照顾的伴侣也就行了,剩下时间,她可以专心编写《金石录》。
可就连这个简单的想法亦不能如愿。
张汝舟撕开了他伪装的面具,逼迫李清照交出剩下的金石字画。
李清照又怒又气,世间怎会有这样无耻的人?
如果交出来,那就不是李清照了。即便对面张汝舟的拳脚,李清照也无畏惧。
为了脱离这个人渣,李清照又做了件惊天大事,她把张汝舟给告了。
那个年代,只有男休女,女的状告丈夫,不管是对是错,皆是需要坐牢的。
但坐牢,那也好过跟那种渣男牵扯在一起。
李清照果断把张汝舟告了,顺便还抖了张汝舟曾犯下的罪。
朝廷审查之后属实,张汝舟被抓。
但李清照还是下狱,不过关了九天后就被放出。
此后,李清照一心编写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
李清照一生,是洒脱,是坎坷,是跌宕,她凭借自己的才情,在那个动荡乱世里留下一抹令人至今津津乐道的绚丽,也给世人留下一笔精彩绝伦的精神财富。
宋代才子辈出,而她独自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做人当如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