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枋头之战:传奇战神慕容垂率骑兵尾追700里,8000骑完败桓温5万人

枋头之战:传奇战神慕容垂率骑兵尾追700里,8000骑完败桓温5万人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步骑对决,是十六国南北朝南北战争的主流。骑兵战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发展出了完善成熟的战术。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双马镫出现。骑士可以借助马镫稳定地坐在马上,进行强有力的冲刺,以及稳定性非常高的射击。

第二,马铠形成。战马穿上铠甲,可以抵挡步兵对战马的射击,提高冲阵时战马的存活率。而一旦战马接近敌步兵,步兵就只有挨宰的份儿了。

第三,骑兵主用武器从戟变为马槊。马槊主要用于高速击刺,战马快速奔驰时,挟带的动能非常强大,马槊可以轻易地冲开步兵的盾牌。

南朝不得不认真研究怎么对付北朝骑兵的恐怖战术,这是军界名将们不得不认真琢磨的大事。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朝和南朝分别出了两个杰出之士,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在步骑兵战术方面作出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并在实战中为世人奉上一场经典的步骑大对决。

一位是前燕吴王慕容垂。此人多智略,善用兵,是一代名将。但因为才能太过突出,反被前燕皇帝慕容暐所猜忌,不得不自请闲居避祸。

枋头之战:传奇战神慕容垂率骑兵尾追700里,8000骑完败桓温5万人

一位是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此人绍庾氏之余绪,掌控东晋荆梁益江等八州军政大权,乃是东晋第一大权臣。《晋书》列传将其与东晋初年权倾朝野的王敦合为一传,正是由于他的性质与王敦相类。

枋头之战:传奇战神慕容垂率骑兵尾追700里,8000骑完败桓温5万人

但桓温又与王敦颇多不同之处。他为人深沉有大度,虽为权臣,为东晋也立下不少功劳。当年他遣兵入蜀,灭掉十六国之一的成汉。又两次率兵北伐,收复西晋旧都洛阳,功劳远远超过王敦。他图谋取代东晋司马氏的意图也十分强烈,经常赤裸裸地对僚属表达篡晋的意思,乃至于狂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东晋皇帝和王、谢两大士族对他又恨又怕,每每桓温提出要北伐,他们便想尽办法掣肘,以免桓温功劳太大,颠覆了司马王朝。在他们眼中,桓温是一个比王敦力量更大、城府更深、目标更大的怪物,故而,有人竟以篡魏的司马懿与之类比。

奸雄之所以是奸雄,就在于能为人之所难为。公元369年,东晋太和四年,雄心勃勃的桓温压服东晋朝中反对之声,率军5万北伐前燕,为篡位自立积攒最后的资本。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桓温虽然在东晋内部已然无敌,却漏算了北朝赋闲在家的天才将军慕容垂。在那场艰苦的战斗中,他终于彻底弄明白了,“无可奈何”到底是什么意思。

桓温大军起初进展十分顺利。一来他准备充分,物资粮秣比较充足,士卒也都是他多年锻炼出的百战之兵。二来前燕君、相无能,贤才远遁,内政十分紊乱,对东晋的入侵也完全没有准备。

桓温自淮南入山东,然后顺黄河水道西进,连克湖陆(今山东鱼台,在鲁西南)、黄墟(今河南兰考,在豫东)、林渚(今河南新郑),燕军连战连败,防线缩回黄河以北,前燕邺都一夕数惊,君臣讨论,要弃邺都逃回龙城故都,以避桓温的兵威。

枋头之战:传奇战神慕容垂率骑兵尾追700里,8000骑完败桓温5万人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在国运危急之际,一直闲居避祸的慕容垂站了出来。

虽然前燕的现任皇帝和前任皇帝都对他十分猜忌,但是大燕国的江山,是慕容垂父子兄弟拼杀得来的,不容这个废柴皇帝就此葬送。

慕容垂是个用兵的行家,他十分明白,在燕军屡败之际,收拾残局、稳定军心的难度有多大。何况他面对的是东晋立国以来,最善于用兵的桓温。

慕容垂之所以是名将,不只因为善用兵,更因为他对国家、对民族有着强烈的担当。他顶着东晋军的巨大压力,率领二万余兵马,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南下与桓温决战。

一场奠定南北走势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桓温挟屡胜之威,自新郑北上,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慕容垂大军亦进至此地,双方隔河对峙,互遣小股部队交战。

桓温连失两战,一将战死,一将被生擒。虽说部队伤亡不大,但晋军的攻势就此中止。桓温此前从未与慕容垂交过手,这两场小仗打下来,他以惊人的战争嗅觉迅速判明,燕军的气势上来了。

由于指挥官能力各有高低,部队战斗力各有高下,古代作战有这么以下几种类别:

1.庸将与庸将作战。由于双方谋略水平都不高,部队行动漏洞百出,故而胜负之数,决定于双方临机发挥,谁的战术恰好符合了战场特点,便能取胜。故而这类战争一般都比较荒诞,结果变化万端。

2.良将与庸将作战。多是良将以滴水不漏的战术布置,抓住庸将的短板,往往能以极少兵力打垮庸将多数兵力。这类战争多是极为精彩的以少胜多之战。

3.良将与良将作战。双方都在极力控制和减少战术层面的失误,彼此都无机可乘,率先发起进攻的往往会暴露弱点,所以在战争的大多数时间里,双方都在静待时机,等对方偶尔出现一点点失误,便迅速抓住时机,施以迅猛有力的攻击。这种战争,往往场面比较枯燥。

慕容垂与桓温的决战便是第三种。

燕军小胜两场,但无法短时间内击败桓温。慕容垂不敢贸然攻击,遂在枋头筑垒与桓温对峙。桓温进不能进,退亦不甘,也只能慢慢等待时机。

然而这毕竟是在前燕的境内作战。慕容垂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等到了机会。

桓温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

南朝北伐,后勤补给一贯依赖水路。这既省力,又不容易被北朝切断补给线。但桓温已打到黄河以北,黄河水道与淮河不通,南方的粮秣不好运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桓温派部将袁真在石门开凿河道,试图把黄河、睢水、淮河连起来。但开河工程量浩大,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桓温的军粮越吃越少,没有得到有效补给。

慕容垂敏锐地看到这个问题,他不紧不慢地继续与桓温对峙。又遣弟弟慕容德率万余骑兵绕出桓温侧后,远程奔袭开河的袁真,并将其击败。

枋头前线晋、燕两军,两个月内未交一阵,但胜负之数已然向慕容垂倾斜。没有军粮,桓温这仗没法儿打了。

桓温不顾一切地下令退军。燕军诸将纷纷自告奋勇追击晋军,均为慕容垂所止,他说:桓温善于用兵,他忌惮我军追袭,必然以最精锐的部队殿后,我军追击必遭大败。

但敌军败象已成,以慕容垂之能,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天大的机会。他令大军暂驻不动,只选出来8000精锐骑兵,一路不疾不徐地跟着晋军,既不与其交战,又不脱离接触。

晋军起初十分惧怕燕军追击,故而提防甚严。但行军十多天,却丝毫不见燕军有攻击的迹象。随着越来越接近东晋国界,晋军中上下都以为燕军并不敢追,因而戒备慢慢放松下来。而慕容垂就像一只追踪猎物的饿狼一样,保持了极其恐怖的耐心,他足足跟踪了700余里,直到判明晋军确实已经足够懈怠时,才突然发起攻击。

燕军这种操作,桓温未始预料不到,但他毫无办法。不走就饿死,走又不能快走,只能稳扎稳打慢慢来。但己方是步兵,体力消耗太大,走的时间越长越于己不利。可是他能怎么办?形势就是这样,双方都明白,谁也改变不了。

慕容垂的攻击地选在了襄邑(今河南睢县)。先前慕容德击败袁真后,也在此地埋伏,他与慕容垂合作,一拦头一击尾,打的疲备不堪的晋军溃不成军。晋军五万余人被消灭一多半,这场声势浩大的北伐,就此被燕军彻底粉碎。

这场火星撞地球式的对决也告一段落。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的桓温退回荆州,终其余生没有与慕容垂再会一面。

相关阅读

  • 后燕慕容垂:胸怀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慕容垂,他的一生,横扫沙场,无往不胜,同时代名将中,几乎没有他的对手,慕容垂也因此获得“战神”的美誉。不过,慕容垂的人气,一方面来自他非凡的军事才能,还有一方面则来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