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草书鉴赏】第105篇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草书鉴赏】第105篇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草书鉴赏】第105篇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草书】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草书鉴赏】第105篇

郭赋林,1959年生人,字 釜麟;堂号:赋集堂主,慈林居士;学者、诗人、社会活动家,著名书画家、慈善家、艺术品鉴定专家。他出生于书法世家,“为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游仙诗的祖师、中国风水学鼻祖郭璞”的后人,自幼受父亲和祖父的启迪。秉承祖荫,初萌家教,钟情绘画、书法,临、摹、读、览先祖郭璞书法,同时,以唐欧虞入手、上溯魏晋得龙门之骨力,下沿颜鲁公、赵松雪、取麻姑、告身三门记之筋骨。行书于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永禅师学字文,气势磅礴走宋代大家米芾、岳飞之气运。几十年不辍,遍读典籍。踏遍山河大川,广访名家石刻,广拜贤师,潜心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下,直根于北方黑土地,驰磅礴之气运,汲中原之灵性,慧兰亭之雅风,拓中华古韵之风范,吸华夏之精髓,堪称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

郭赋林先生,不断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探索过程中体会:书法发乎于笔, 运乎于心,呕心沥血,苦苦探索,深悟古意,在笔笔有宗,字字有法,章章有道中潜心精研。进而在书法的艺术基础上 ,不断追求笔墨的变化 ,并着重书出作品的意境与精髓,同时,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将传统书法精神与哲学、美学相融合,从而打造出一种全新的书法艺术风格,在创作、创新中见其深厚的笔墨功底。多年文化底蕴的积累。展现作品充满创意的艺术构思,努力追求独具个性的艺术书风。其书体真·草·隶·篆·行,无论焦墨、浓墨、淡墨、轻重、虚实、枯润都笔笔清晰,气运生动,这已经成为其书法艺术的主要特点。

郭赋林之书风,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更注重作品布局谋篇之气运。体现古人六书之意,表现精、气、神、骨、肉、血交融的理论,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笔势追求大尺幅、震荡性、榜书的视觉效果和冲力,多以侧峰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书体线条、墨韵处处都透着艺术之美,洋溢着独特的审美气息,颇具独到的北方豪放派风格。

他的翰墨之玄妙,章法之严谨,沉着稳健的表达隐于其作品之中,深得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的赞誉。

在雍容中见清峻,在清峻中见挺拔,在挺拔中见英武,在英武中见儒雅。郭赋林先生他的作品予以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喷发而出。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书法师注册教师,中国社会艺术榜书委员会会员,全国名家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北方的年》总顾问,中国中央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原培训部主任,《水墨丹青栏目》特约书画家,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会员,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釜麟艺术馆 馆长,釜麟书画院 院长,嘉豪典藏(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赋林先生于2014年,在钓鱼台国宾馆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为助航中国梦亲笔题写: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其作品被纳入中共中央党校《慈善中国》大型系列丛书;同年并为中共中央党校书写《党魂》、《中国梦》、《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墨舞风云》等作品。2014年8月郭赋林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由公共外交中心举办的中外文化友好交流活动,其作品《无声》被外国使臣收藏。2015年3月日,郭赋林老师的典籍:《询道》、《问道》、《书道》、三部曲著作第一卷完成。2014年至2017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成功举办郭赋林个人书画大型展览,展览主要内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水墨艺术精髓”。以文化兴企结合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国内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草书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唐】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草书鉴赏】第105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全用赋体写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注释译文

⑴终南山:又称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ú)斯:复姓。山人: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掩映的山峦深处。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柴门,以荆棘编制。

⑺青萝:即女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得所憩:得到休息之所,指被人留宿。

⑼挥:举杯。

⑽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⑾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谓夜已深。一作“星河稀”。

⑿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道家语,忘记世俗的机心。此指心地旷达淡泊,与世无争。机,机巧之心。

白话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作品鉴赏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作者简介

著名书画家郭赋林【草书鉴赏】第105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相关阅读

  • 米芾巅峰之作《舞鹤赋》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赫然而出,是米芾在56岁时艺术巅峰之作,是失传于世的珍品;原藏宋皇室,后又藏于元皇宫。元文宗任命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学博士,以鉴定书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