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天江苏南通如皋)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他最有名的一首词应该就是《清平乐》。
据说这首词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应制词要写得典雅庄重,即使皇帝与后妃们玩赏之际,一时高兴而让词臣作词,对于这种题材也要写得华贵雍容无伤大雅。唐代李白在沉香亭应制作《清平调》,宋朝初年,柳永因老人星现作《醉蓬莱》词等等,都因偶尔不慎致使前程断送。
宋朝的吴曾说:“王观学士尝应制撰《清平乐》词云云,高太后以为媟渎神宗,翌日罢职,世遂有逐客之号”(《能改斋漫录》)。可见词人王观在宋神宗时曾是翰林学士,因作了这首应制词而罢职被逐。
王观是一位很有风趣的词人。他的词学习柳永,自以为可以“冠柳”。以其整个词作的成就来看,远远不能和柳永相比,但是个别的作品却写得工细轻柔,善用俗语而不粗鄙,王灼评价他的词“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碧鸡漫志》卷二)。今天我们要讲的《木兰花令》就是一首咏柳的词,艺术表现十分新丽,颇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全词如下: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宋朝人咏物的作品很多,但是写的比较成功的却很少。王观咏柳是比较成功的,他善于抓住所咏之物的特性,让它能够人格化,构成一个完整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全词共八句,每两句组成一个意群;四个意群之间联系紧密,语言轻快自然,是作者兴会而成的佳作。
第一个意群点明所咏之物为柳,突出柳的风流本性,全词遂以拟人的方法从各方面来表现它的风流。洛阳古都铜驼街的柳自汉代以来便很著名。据古文献《洛阳记》云:“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铜驼街在洛阳城南,与城西之金谷园都是人们游乐的胜地。唐骆宾王 诗说“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词首先提到铜驼陌上,令人联想到柳的风姿,十分切题。“新正”就是新春正月。词人以赞美的语气强调新春到来之时,显得最俊俏风流的应该就是叶芽青嫩、柔条迎风而舞的柳了。
这首词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述,有意借物喻人,勾画出一个风流、多情、柔美的女性形象。显然作者是有寓意的,而且可能有较为具体的寓意对象。唐宋时文人常常将柳与风尘女子相联系,将她们说是“冶叶倡条”,以为她们有如柳叶柳条那浮媚轻狂,可以由人们任意折取。
这首词所写的女子,他所处的环境为四会之道的街陌,她具有风流多情的心性,婀娜的身姿,她常常送别和相思。从这些情形推测,她当为某以民间歌妓之类的人物。作者处理这种题材是并未贱视为“冶叶倡条”,而是流露出赞美的语气,以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风尘女子优美的形象,有似青泥白莲。王观的词在社会上很受市民欢迎,除当行入律、通俗自然、格调新丽之外,还在于其艺术形象蕴含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较符合中下层社会民众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