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文章阅读 >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居功至伟,自然可以当仁不让地称为“抗倭英雄”。

但能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呢?

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那么,“倭寇”,自然是指来自倭国的强盗。

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倭寇的定义就是:“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

但是,日本明史专家山根幸夫却认为,应该把倭寇分成两个时期来研究,前期是以日本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组成;后期的主体却是中国的中小商人阶层。

台湾学者吴大昕在山根幸夫思想的指导下,认为倭寇属于明代中国华南社会史的一部分,而不为日本的侵略问题。即明朝倭患只是中国内部的事,不存在外来侵略问题。

不难看出,如果按照山根幸夫和吴大昕的说法来衡量,称戚继光为“抗倭英雄”没有问题,但绝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近年来,更有人在山根幸夫和吴大昕说法的基础上,大发怪论,说戚继光从来就没杀过一个日本人,杀的都是中国人。

这个问题,真得好好分析分析。

的确,明朝中期曾参与剿倭的将领王忬通过调查,当时他所面对的“倭寇”头领约有百余人,他在向皇帝的报告中说,其中“雄狡著名”者,都是本国之人,如“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等。

另外,戚继光的上司胡宗宪也曾编写了一本《筹海图编》,在这本书里列出的十四股势力最大的“倭寇”,其头目同样全部是中国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山根幸夫所认定的“后期倭寇组成主体为中国的中小商人阶层”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明史·日本志》中也记载有“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的说法。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即彼时的“倭寇”成份,三成是日本人,七成是中国人。

也就是说,说“倭寇的组成主体就是中国人”那没有问题。

但“主体”不等于“主导”。

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明万历朝授殿阁中书张萱辑,广东博罗人,别号西园,著作有《西园闻见录》,记载了上起洪武、下迄万历的政事,书中节录的大量奏疏多出邸报,史料价值较高,有助于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职官制度之演变。

该书卷五十六〈兵部五〉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萧显者,广东人,书生也。多谋善战,为王直所惮。江南之事,显实首之。获华亭泾人杨元祥,问以城中金帛数。元祥言:“府库之藏已迁入苏州,不若南翔之富也。”遂导之以南。……至南翔,市人乘屋而以瓦石击贼,贼颇有伤者。显命真倭数人,登屋斩众,遂溃去。时商贾辏于南翔,金宝山积,贼取之不能尽,大快意而去。元祥因乞归,显必欲携之见船主。船主,日本人,不知何名也。显见叩头,陈元祥之功,杀牛羊以祭海,因厚遗之,将遣三十倭人,送至其家,元祥辞,乃给以令箭而归。

这段文字浅白,应该很容易读懂。

说的是广东书生萧显多谋善战,加入倭寇队伍后,深为王直所忌惮。

王忬和胡宗宪的报告材料里没有提到萧显此人,而都一致声称王直是最大的倭寇头子。但是,我们看,王直非常忌惮萧显,却无奈之何。可见,王直在倭寇中的地位,还远比不上萧显。

文中也提到了,倭寇涂炭江南,“显实首之”——即萧显的罪恶最大。

其中,萧显曾领群倭劫持华亭泾人杨元祥,前往南翔抢掠。

南翔民众的抵抗非常顽强,“乘屋而以瓦石击贼”,甚至爬上房顶用砖瓦石块进行还击,“贼颇有伤者”。

萧显一看不行了,“命真倭数人”,登屋斩众,将百姓杀散。

这里说的真倭,就是《明史·日本志》中说的“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中的“真倭”,即真正的倭国人、真正的日本人。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不难看出,我们史书里对真正的日本人和从倭的中国人,是区分得很清的。

那么,关于萧显的身份,显而易见,只是个二鬼子、带路党,他一看南翔的老百姓太过凶悍,难于摆平,就只能让自己的“真主子”上场。

也有人说,萧显这是“命”真倭上场,是在施发号令,他才是“主子”。

别着急,继续看完全文——“元祥因乞归,显必欲携之见船主。船主,日本人,不知何名也。显见叩头,陈元祥之功,杀牛羊以祭海,因厚遗之,将遣三十倭人,送至其家,元祥辞,乃给以令箭而归。”

被群倭劫持的华亭泾人杨元祥因为提供了抢劫路线,认为自己立了“大功”,央求饶命回家。萧显却不敢自作主张,带他去见船主,请求船主批准。

这个船主,是日本人。萧显见了他,就得叩头下拜。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后来杨远祥答应“杀牛羊以祭海”,并奉上大量金银,得到了船主的批准,同意派三十个倭人护送他回家。杨远祥推辞掉了,只讨了一支放行令箭跑了回来。

由此可见,台湾学者吴大昕所说“明朝倭患只是中国内部的事,不存在外来侵略问题”是有问题的。

倭寇祸害中国的过程中,固然有中国“二鬼子”在充当帮凶,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日本人!

至于那些说“戚继光从来就没杀过一个日本人,杀的都是中国人”的人,实是无耻。

想当年,戚继光为了克敌制胜、全面剿灭倭寇,不知对倭寇的武器、战法做了多少研究、花了多少心思。

先说说倭寇的武器。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倭寇是拥有大量佛朗机、鸟铳等热兵器的,但这些热兵器并不是日本人的专属,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但倭寇所使用冷兵器中的倭弓、倭刀、长枪这三样,就充斥满了日本人的元素了。

倭弓与我们中国人的弓是不同的,据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四记载:“倭竹弓长八尺,以足踏其弰,立而发矢。矢以海芦为干,以铁为镞。镞阔二寸,为燕尾,重二三两。近身乃发,无不中者。中则人立倒。”

至于倭刀,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四的记载是:“刀长五尺馀,用双刀则及丈馀地。又加手舞六尺,开锋凡一丈八尺。舞动则上下四方尽白,不见其人。”

日本人这种倭刀,又称为野太刀或大太刀,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主要战场兵器之一,刀身长五尺,后用铜护刃一尺,柄长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两,双手使用。

对比一下明军当时使用的腰刀,长仅三尺二寸,重一斤十两,从长度和重量来说,远次于倭刀。

而且,日本刀在整个古代世界都属于最精良的刀具,其锋锐大概仅次于西亚的大马士革钢刀,经常一交手就把明军的刀枪都砍断了,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采九德《倭变事略》记:“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

真倭使用倭刀的刀法,也与中国人不同。

《江南通志》卷一九五记真倭用刀之法为:“左手持刃挺而前,右手刃才数寸。人不虞其右也。近则舒之,长五六尺。削铁如肉”

至于倭寇使用的长枪和标枪,《两朝平攘录》卷四记载:“矟长一丈八尺馀,制亦工致。”《筹海图编》卷二记载:“钯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

在日本战国时代,长枪是常用兵器。但在中国倭乱史料中,主要是倭刀形制与明军装备大不相同,极容易引发明军的恐慌崩溃,所以大家的着眼点还是在倭刀上。

戚继光对倭刀及倭刀的用法,印象极为深刻,他在《纪效新书·手足篇·长刀解》中说:“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善跃,一迸足则丈馀,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胡宗宪、郑若曾等所著《筹海图编》卷二的记述也可作为凭证:“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苍皇仰首,则从下砍来。”

即倭寇使用倭刀非常独特,喜欢跳舞而前,仗着刀长刀快,突然跃起,双手持刀,一刀劈落,被劈到的人或物体,无不一刀分成两段。

戚继光在台州大捷中歼倭千余人,卤获刀、铳、旗、枪、弓、矢、衣甲三千八百七十有奇。

其中,缴获到了一本倭刀的《长刀习法》,里面的文字是用日本文字书写的,里面图画的画法也大异于中国画法,画中的刀,就是日本的长刀。

戚继光因此说:“此倭夷原本,辛酉年阵上得之。”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单此一则记载,就可以证明戚继光杀死的是“真倭”无疑,凭什么会得出“戚继光从来就没杀过一个日本人,杀的都是中国人”之类的奇谈怪论出来呢?

再有,《明实录》和《明史》里记载,平海卫大捷后,谭纶给朝廷写的报告。该报告中讲:“止据在阵敌杀生擒真倭首功二千二百余名颗,器械称是,夺回被掳男妇三千余人,卫所印信一十五颗。即今福州以南郡县并无一贼。”。这里说得清清楚楚,在平海卫之战中,戚继光斩获的全是“真倭”。

非但平海卫之战斩获的是“真倭”,其实,从戚继光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七月任宁绍台参将始,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二月的蔡丕岭战止的七年半时间,“计全胜八十余战”,每战所斩获的都有“真倭”,尤其在嘉靖四十二三年,杀的几乎都是“真倭”。原因很简单,随着清剿力度不断加强加大,许多跟着“真倭”干的“从贼”纷纷洗手不干,那么,越到后期,倭寇的“纯度”就越高了。

历史学家樊树志在《晚明史》中说,“倭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明朝实施了海禁;而当明政府后来宣布取消海禁政策,“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

樊树志这是颠倒了倭寇与海禁的产生关系。

其实,明朝在初期虽然一度实施海禁,但事实上从来都没有落实过,就是因为有倭寇的入侵,才不得不实施海禁。

但无论是实施海禁还是取消海禁,倭寇都是不断入侵骚扰,而且越演越烈。

大英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杀的都是中国人?没杀过一个日本人?

如嘉靖二十七年,朱纨任浙江巡抚,因为海盗猖獗,从严执行海禁。但他随即遭到了当时朝廷的官员猛烈攻击,最后自杀身亡。

《明史》,卷二百五《朱纨传》记:“自纨死,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

看,谁都不敢再提海禁半个字了,所谓“海禁”就只是一句空话了。

但倭患自动“烟消云散”了吗?

没有!

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倭寇勾结汉奸大规模掠夺东南沿海地区!

实际上,倭寇的“烟消云散”,就是戚继光等人严厉打击的结果。

因为戚继光对待倭寇的态度是: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倭寇被杀怕了,不敢来了,而日本本土也结束了战国时代,对日本人也开始严加管束,倭患才“烟消云散”的。

而也因为倭患的“烟消云散”,明政府也才正式宣布取消海禁。

(以上为覃仕勇著作《大明战神戚继光》之十九)

之一大明战神戚继光的名字寓意深远,您未必了解,来看他的出生与成长

之二战神戚继光自小流露出名将气质,父亲为育其成才,处处从严要求

之三战神戚继光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位严父之外,另外还有一位良师

之四戚继光巡边,遇僧人讲长生之术,他旁边片刻,大发高论,众皆色变

之五戚继光世袭父职,官居四品,却以普通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众人不解

之六“戚继光斩子”属传说,“戚继光惩舅”为史实,来看“惩舅”过程

之七戚继光初赴抗倭战场,被安排在最前沿区域,正可谓:好钢用在刃上

之八戚继光在抗倭战场上初试锋芒,结果大失所望,因此产生了新想法

之九一在日本搞殖民统治的中国人,有班超的英雄气,却被贴上倭寇标签

之十岑港失利,戚继光到义乌募兵,他没告诉别人,自己募兵属以貌取人

之十一名将不愧为名将,戚继光练兵别具一格,成后世练兵典范

之十二传统武术能不能打,名将戚继光有过精辟见解,各种大师该醒醒了

之十三名将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不是武艺,也不是阵法,而是两样东西

之十四戚家军鸳鸯阵在宁海上演处子秀,相当惊艳:歼敌三百,己方零伤亡

之十五戚家军宝刀初出鞘,13战13捷,锋芒毕露,倭寇闻其名莫不心惊

之十六戚家军涉淤泥滩攻岛,以龟速前进,岛上倭寇全乐翻了,争相看热闹

之十七严嵩垮台,胡宗宪惨死,戚继光即遭到雪藏,幸亏一人,得重返战场

之十八戚继光剿倭,从浙江剿到福建,追击倭首,从福建追到安南,壮哉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