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蝶恋花》
尽日惊风吹木叶。
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
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
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
一纸寄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栾月。
①惊风:狂风。
②天山:在新疆中部。此处是以天山代指塞外之山。
③去去:一步一步地远行,越去越远。丁零:古代少数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张守义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此处是借指塞外极边之地。
④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⑤销歇:衰败零落。
这首词表现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在这里,尽日狂风呼啸,极目望去,天山脚下树叶尽落,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渐行渐远已经让人愁不自胜了,更何况还是在行役当中的伤别。若想行人的客愁能够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会像春花一样地凋萎。而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又当如何呢?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而此时不也正有人孤独地对着团圆明月,怀念着我这远在天山的人吗?
此词以低回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描写了人在羁旅之中的相思情怀。词的上片写华丽阔远的秋景,暗暗隐含了思乡之情;而到了下片直抒思乡情怀。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看似与纳兰的往日风格不符,但细细品味,依然是有着清淡似流水的情怀在其中。
上片起首的这句便是点名节令,“尽日惊风吹木叶”。可以从字句中判断出这是秋天的景色,风吹落树叶,寥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展现在人们眼前。而后又是一处苍茫无边的景色描写:“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从远近高低的不同层面,分别去描写眼前所见到的景物,纳兰的这开篇前两句仿佛就是一幅山水画,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山脉,天山脚下,积雪盈盈,满目苍白,令人感受这景色的荒凉。苍凉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除了山脉,还有凄凉与悲哀的情绪。
旅客的哀愁无法化解,在上片的最后一句话里,纳兰用了“不绝”来写出愁绪的蔓延无期。“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这一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了一幅十分寥廓而凄凉的秋季图。
下片则是进一步通过抒情,将内心的愁绪表达出来,十分有力。“若道客愁容易辍。”如果想让愁绪停止,那么只有一个办法,纳兰看似是抒情,其实是表达了内心的想法,“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
原来,纳兰真正忧愁的是,红颜已逝,人生匆匆。生老病死这样平淡无奇的事情,在纳兰看来,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所以,他借词发挥,将内心的愁绪写成一幅秋日图,让大家在他的描绘中,辗转反侧,终于在最后找到答案。
“一纸寄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栾月。”写好书信,擦干眼泪,想到此刻远方也定有一个人,在窗前痴等他这个远在天山脚下的人。夜里寂寥,最后哀愁都化作了相思之泪。
这首词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将词里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发展到了极致。在最后的一片哀思中,整首词戛然而止。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是这首词最大的特色。所抒发的情感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纳兰诗词
「最受欢迎纳兰词容若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纳兰词解读」诗词 | 纳兰词 | 古文 | 唯美| 短篇 | 随笔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