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高度繁荣,呈现了百花竞放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民歌文化被历史上认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继先秦时期《诗经》、汉朝乐府之后第三次大的繁荣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客观而言,是在政治因素主导下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诸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单进行阐述。
南朝北朝长期对峙,且局部战乱不停,虽然南北朝人民客观上渴望民族的统一和融合,但是南北朝各自王朝为了各自的统治阶级利益,还是会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
南北朝时期,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模式来看,南北差异仍然较大,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各自具有独特的印记,总体上说,南朝民歌多写儿女情怀,风格柔媚,《西洲曲》或以作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则内容较为丰富,形式也较为多样。它的杰出代表就是长篇叙事长诗《木兰诗》。诗中描写年轻女子木兰,毅然穿上戎衣,代你应征,奔赴疆场。及至胜利归来,换上女装,同行的伙伴才发现这位十年征战、英姿飒爽的战士,原来是一位女郎。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文艺创作思想是相当的可贵!
南朝统治者从王室到贵族都耽于享受视听之乐,从现在留存的南朝清商曲来看,无论是产于江南吴地的“吴声歌曲”,还是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西曲歌”,都是围绕当时的首都建业的民间民情而创作的,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
而此时北朝流行的还是体现游牧民族特色的北朝民歌,这类乐府民歌现在多保存于横吹曲辞的横吹曲中,而众所知的是,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的乐曲,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原因,常适用于作军乐,而被中原文化所吸收。
横吹曲是军队中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的特点就是雄浑悲壮、音律恢弘大气。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由出使西域的张骞带来的,但是其时的歌辞并没有流传下来。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期传入到北朝的,一经传入,就成为北朝上层阶级的宠儿,备受其追捧。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隋书˙文学传序》),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设有专门的乐府机关,采集诗歌,配合音乐演唱。南北文风固然迥异,但是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是客观而不可阻挡的,受地理及国家分界的影响,南北文学的交流和影响极其缓慢。更由于隋王朝统一南北时间太短,隋文帝纵情声色,醉心宫体,所以隋也未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只有有数的卢思道和杨素等人,才写出了一些刚健雄浑、情思深挚的作品,显示了隋诗的生气与转机,至于立足现实,转益多师,取长弃短,向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新高峰去攀援突进,只能留给唐朝的黄金一代李白、杜甫等诗人去完成了!
本文版权归头条号作者学道至简,如有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