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只有在乱世中才会涌现出一批批英勇善战的军事将领,他们勇猛无敌,各地征伐而没有多少败绩。那么作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乱世时期那么又出现了那些名将,他们又如何排名呢?
排名第十:慕容恪
慕容恪(321年—367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太宰,总览大权,却毫无私心,平定内乱,勤于吏治,辅佐幼主,尽心尽责,成为前燕支柱。而在其死后,前燕迅速衰落。去世后谥号为“桓”。他在攻打高句丽是就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破敌军使得高句丽不敢踏入燕国一步,最终由他攻下高句丽。在燕魏大战中更是打败冉闵奠定了他的军事地位,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战,最后返回朝野辅助幼主。历史的评价梁军:“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变强的一段时间。他历事三主,在慕容皝与慕容儁在位时,率军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辅佐幼主慕容暐七年间,前燕政治空前稳定,所以他在燕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慕容儁死后,东晋认为有机可乘,桓温则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在其死后,前秦、东晋先后攻打前燕,前燕也迅速灭亡,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慕容恪对于前燕的重要性。”
排名第九:斛律光
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可以说斛律光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能兵善战他北周的仪同王敬俊、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柱国庸国公可叱雄等可惜的是他由于战功彪炳最后遭奸臣陷害被灭满门虽然最后北周武帝指着诏书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跑到邺城来?”历史上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
排名第八:高敖曹
高敖曹(491年—538年),名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高敖曹善用马槊,勇猛无敌,被时人誉为项羽再世。 元象元年(538年),高敖曹因轻敌败于宇文泰,全军覆没,单骑逃至河阳,被追兵所杀,时年四十八岁。追赠侍中、太师、大司马,谥号忠武。他虽然年少时横行乡里,但当他入朝为官之后他的一生效忠多个君主但是是从效忠高欢之后才开始崭露头角。高欢拥立安定王元朗为帝,高敖曹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仍担任大都督,并随高欢在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击破尔朱兆。532年(中兴二年),高敖曹又随高欢与尔朱兆在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交战。两军交战后,高欢作战不利,率军后撤,尔朱兆趁胜追击。这时,高岳率五百骑兵在前冲锋,斛律敦随后召集败兵,而高敖曹则与蔡俊带领一千兵马从栗园出击,将尔朱兆的军队拦腰截断,大败敌军。不久,高敖曹加封侍中、开府,进爵武城县侯。虽然最后攻打魏朝因为轻敌而输给了宇文泰。但是他的勇武还是不可磨灭的。
排名第七:韦孝宽
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一月,韦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太傅、十二州诸军事、雍州牧,谥号襄。此人的最主要的功绩在于善于揣摩人心,善于使用离间计。北周韦孝宽为人多智善谋,善于使用间谍,不论是他派遣到北齐的间谍,还是他从北齐收买过来的间谍,都很尽职。北齐有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叫斛律光,字明月,能征善战,英武无畏。韦孝宽为了除掉这个敌手,先叫参军曲严编造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这里的升,原指旧时的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歌谣里的百升暗指斛律光的“斛”字。北齐王姓高,歌谣中的“高山”.影射北齐王。“槲树”影射斛律光。这两句歌谣的意思是说:斛律光想要当皇帝,北齐将要垮台了。韦孝宽令间谍们把写有这些歌谣的传单散发到北齐京城邺(今河北临漳)。当时任北齐宰相的祖珽,恰与斛律光有私仇。祖埏见有这样的传单,又添枝加叶渲染扩大,并让小孩子在大街小巷传唱,传得满城风雨,然后将情况汇报给北齐后主高纬。后主不辨真伪.怀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杀了斛律光。韦孝宽没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一名劲敌。王应麟评价他:“韦孝宽知兵而不知义。尉迟迥之讨杨坚,所以存周也。孝宽受周厚恩,乃党坚而灭迥。坚之篡也,孝宽实成之,难以逭春秋之诛矣。”
排名第六:檀道济
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他的一生鲜有败绩,更是和陶渊明结为莫逆之交。更是在粮食紧缺的时候运用计谋机智退兵檀道济却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天晚上,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魏军探子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满满的。他立即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现在显然不能跟檀道济决战。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这就是著名的唱筹量沙。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刘义隆询问殷景仁说:“谁可接替檀道济?”殷景仁回答说:“檀道济因屡立战功,所以有威名,其他职务未必能够胜任。”刘义隆说:“不然,西汉时李广在朝廷,匈奴不敢南侵,能够接替他的还有谁?”
排名第五: 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太元十三年(388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他最出名的就是在“淝水之战”晋孝武帝下诏命令谢玄为先锋,统领徐州、兖州、青州以及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各支军队,和谢石、他的从弟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檀玄、建威将军戴熙、扬武将军陶隐等抗击,共有八万人。谢玄先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五千人奔袭洛涧,首战告捷,很快就杀了梁成和其弟梁云,敌人的步骑兵同时崩溃,争着渡过淮水逃跑。刘牢之派兵追击,活捉敌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获取其军用物资。历史评价孙元晏: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排名第四:宇文泰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556年去世。其子宇文毓继位,追谥曰文皇帝,庙号太祖。号其墓为成陵。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创府兵制;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他的一生参与的战争基本没有失败的宰制关陇、小关争胜、沙苑大战。鏖战东魏。宇文泰一生,正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捩点,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观时而变,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等等更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宇文泰的功业可谓盛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又一位鲜卑族杰出的人物。历史评价梁御:“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
排名第三:陈霸先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掌权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在位三年,于559年驾崩,葬万安陵,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陈书》对陈霸先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陈武帝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排名第二:刘裕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属安徽萧县),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自称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自幼家贫,于公元399年前参军起义,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谯纵、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林邑国全境归附。后计划在422年出征北魏,肃清北狄,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当年刘裕就病逝 了。享年五十九岁,庙号高祖,谥为武皇帝,葬初宁陵。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时势造就的英雄。崔浩评价:“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刘裕者,司马德文之曹操也。”
排名第一:陈庆之
此人排在第一位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了,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天监元年(502年),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大通元年(527年),41岁的陈庆之初次带兵,战涡阳取得大胜。中大通元年(529年),陈庆之攻北魏,孤军深入,后援无继,在北魏军反击下,失败而返。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武”。长子陈昭继承他的职位。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他最出名的莫过于在征讨北魏时率领7000人在黄河周围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对将士们说:“我们到这里以来,屠城略地,实在不少;你们杀了无数的平民。元天穆的士兵与我们都是仇敌。我们只有七千人,敌人有三十余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理当不会让我们生存。我们不能和敌人的骑兵在平原上交锋,应该攻破他们的城垒,各位别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战场。”于是亲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都登上了城墙。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于是攻占了荣阳而且俘虏了杨昱。不久,元天穆等带领军队围城,陈庆之率三千精骑背城而战,击破了元天穆的围攻,鲁安在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都独自逃跑了。陈庆之收缴荥阳的储备,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陈庆之旋即进攻虎牢,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姚思廉《梁书》评价:“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佩,亦一世之荣矣”;“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此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须经本平台同意。
陈庆之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用兵灵活。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在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的演讲让梁军将士没有了任何顾虑,于是梁军在陈庆之指挥下“相率攻城”,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