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十年后,再来写纳兰,犹如打开一卷古画,那画卷上的人容色淡远,题跋墨迹业已模糊,看画的人牵动情肠,泪湿春衫,骤然想起的,是那句:“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然而从少年时提笔开始,我就不觉得纳兰是真正的苦情胚子,到现在依然是。
别嫌我俗啊!中国人不是爱摆家世讲出生吗?我们先来看一段亮瞎眼的履历: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性德。
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满族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熟知的“叶赫那拉氏”。清末的时候出了一位更著名的女士——慈禧太后,这是后话了……
纳兰容若(我依然喜欢称他为容若)的父亲是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时人以“相国”称之,官居内阁十三载,权倾一时,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之女(阿济格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
纳兰容若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哲哲,嫁太祖努尔哈赤为妃,生子皇太极,后来皇太极继位为帝,庙号“太宗”。如此算起来,顺治和纳兰容若的母亲是堂兄妹,纳兰明珠是康熙的堂姑父,纳兰容若是康熙的堂弟。
这样开了挂的出身背景,已然不是什么流行的“官二代”、“富二代”可以望其项背的了,就算是皇帝老儿亲生的娃,等闲不受宠的皇子,也无法与他相比!
若说这只是祖上的光辉,纳兰本人也足够聪颖勤勉,修文习武,人品才学皆为一时俊秀。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年仅18岁的容若中顺天府乡试举人;次年,19岁的他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只是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七名进士,康熙十三年,任三等侍卫;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升二等侍卫;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任一等侍卫,官居三品。
可以看出,第一,纳兰是有真才实学的,他是自己考的科举,真刀真枪拼到殿试进士出身,不是靠祖荫;第二,即使是在八旗贵胄中,纳兰容若晋升的速度也是快的。如果不算其他政治风险,他又安于富贵功名的话,到老致仕时混个一品妥妥的没问题。
或许,比之深情颓唐的姿态,容若性格中更值得称赏的,是豪情进取的一面,他虽然是个当之无愧的投胎小能手,却积极努力,自己考中进士,不满意庸庸碌碌,唯命是从的职业(侍卫),一心要有所作为。
不论古今中外,比你有背景,有才华的人,比你有钱,比你还努力,这才是真励志啊!
当然,拜他的家族出身和位居高位的父亲所赐,纳兰容若一辈子都没有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这听起来像是悖论,实际上却是事实。
与生俱来的一切和家族身份所带来的责任包袱,成为他一生无法摆脱枷锁。寒门子弟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金钱、地位、娇妻、美妾,他统统不care。
纵然,世间男子所渴求的一切他都应有尽有,纵然,风度卓然,才名为当世所认可,他依然是不快乐的。如《白马啸西风》里李文秀那句名言:“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帅是真帅,倔也是真倔。
不消说那些捕风捉影的情事(那些八卦留着后面有空慢慢表),咱们只说实事儿。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时年20岁的纳兰容若娶妻卢氏。卢氏出身名门,温柔贤淑,为纳兰所钟爱,两人堪称恩爱夫妻的典范。
可惜天妒良缘,三年之后,卢氏因难产病逝,给纳兰容若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痛。此后,他虽奉命再娶,有妻有妾,甚至还有朋友介绍了红颜知己沈宛,都不能让他的生命再度振奋亮丽起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现在的女孩都念念于他的深情,恨不得以身相许,嫁他为妻,我一直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可不必如此勇于献身,才子薄不薄命不好说,嫁作才子妇的普遍都没有好下场。
以纳兰的心性而言,世事于他本来就如雾里看花,不求甚解,卢氏的死,不过是摧毁了他与尘世最直接的联系而已。他原本就乐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后更心安理得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实在不必过于拔高他。
纳兰一生所求说穿了也简单,不过是共所爱之人厮守,过称心如意的生活,心中淡泊名利,又想要有所作为,行止像个名士,功业比肩英豪。
简单吗?简单。难吗?难。
说他是个苦孩子,未免太自作多情,言过其实了,但他真是痴,别人是一时痴,他是一生痴。
心是这样干净,只容得下最细腻纯粹的感情。
无欲而有所求,看淡了名利,却参不破情执。不知道上天是很吝啬的,给了你一,就不会给二。不明白完美的是梦想,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已然是万事皆足,若能视作万事皆空——那有多好,只差一步啊,就得大自在!不能借假修真,不能随缘勘破,已是如此清醒,能够不为富贵所拘,不为名利所诱,却就此止步不前。
看着他作茧自缚,浪费了如此好的禀赋和机缘。最终还是输给了心底的缺憾和不满足,这才是叫我扼腕长叹的。
不过这样也罢,这样也好,无他一生痴,那得如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