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文/十月波斯菊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铿锵有力,犹在耳畔。
将近一个世纪了,鲁迅,仍然是那簇唤醒我们的熊熊火焰。
再读鲁迅的《呐喊(典藏对照本)》,内心依然澎湃。
1.缘由
鲁迅为什么要写《呐喊》?让我们从他的《自序》中寻找答案。
在自序里,鲁迅很坦荡地叙述了他用笔写文唤醒国人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历程。
序言第一句:“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
鲁迅先生怀揣过怎样的梦?又为了怎样无法忘却的梦写下了《呐喊》?
鲁迅从小为父亲出入质铺和药店,经历家庭从小康到困顿的变故。
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接受西方科学的教育,让他看尽世态炎凉,埋下学医的梦想。
怀着救治像父亲那样被误的病人疾苦,到战争时候去当军医的美好愿望,鲁迅前往日本仙台学医。
一次课堂上的时事画片放映,打破了鲁迅的救死扶伤梦。鲁迅看到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清晰的画面,给鲁迅以强烈的刺激,使他毅然弃医从文。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这是鲁迅对国民性弱点振聋发聩的认识。
然而在当时,像鲁迅那样清醒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太少了。
因挫折的痛苦,鲁迅先生以抄古碑来麻醉自己。金心异的造访,关于“铁屋子”的长谈,又再点燃了鲁迅先生的心头之火。
鲁迅先生意识到整个社会就像一间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需要有人去唤醒熟睡的人。
他勇敢地站出来,去做那个“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他要去惊醒那些麻木的人们,呼唤他们逃离苦难,去抗争、去战斗。
《呐喊》如一道光,照亮了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中国。
“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热风》
2.呐喊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是他对封建社会的第一声呐喊。
一个迫害妄想症“狂人”眼里看到的社会是“人人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的社会。
鲁迅先生奋然呐喊——历史的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
孔乙己为代表的读书人,发出的是困顿失落的呐喊。
勇敢的革命少年,发出的是壮志未酬的呐喊。
N先生的冷笑恶骂,是对忘却逝去革命者的呐喊。
鲁迅先生控诉这“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社会,痛斥“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的民众。
“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3.看客
鲁迅笔下的看客很多。
咸亨酒店的看客,他们聚堆瞎聊,起哄看热闹。当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笑声与快活建立在孔乙己的难堪、窘迫和践踏自尊之上。
集体观看刽子手杀戮革命党人的看客,他们不知革命者为民牺牲,不知蘸有革命者鲜血的馒头根本无法治愈痨病,不知“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认为革命者“疯掉了”,不知“疯掉”是自己。
看客还有不学无术、乱开药方、草菅人命的何小仙,干脆利索治办丧事的五九妈。
看客还是一群在剪辫留辫风波里,见风使舵、冷漠无知的赵七爷、七斤嫂和村民们。
鲁迅先生鞭挞谴责看客的麻木不仁和冷漠无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先生认为,看客乃社会之相和国人之病,乃国民性根源。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明天》
4.阿Q
一部《阿Q正传》,概括了当时国民的人性弱点和精神本质,是鲁迅先生对当时所谓士大夫精神的冷嘲。
阿Q没有姓名,没有家,没有固定职业。人们忙碌的时候,记起他做短工;闲空时,就把他忘却。
阿Q的一生孤苦伶仃,备受欺辱,只能以“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
鲁迅先生写了阿Q的六次受辱和六次精神胜利法。
因被讥笑癞疮疤与人口角,被人打后,阿Q用“儿子打老子”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墙壁撞头,阿Q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再次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阿Q在戏台赌摊赌钱,被庄家一伙扮演衙役捉赌,遭到狂殴,赢得的洋钱全没了。阿Q打了自己嘴巴,觉得就像打了别人一样,心情平和,心满意足。
......
阿Q的精神,是战争失败却仍旧自我安慰和自欺。
阿Q的悲惨结局,是当时备受欺辱的中国的真相,是鲁迅先生寄与国民正视失败、痛定思痛的希望。
“阿Q这人很是面熟,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茅盾
5.女性
《呐喊》小说集里,女性人物众多、栩栩如生。她们的命运关键字:不幸、无奈、忍受与世故。
年轻守寡,恪守封建礼教的单四嫂子,面对丧子之痛,却无力反抗,无法改变自己不公平的命运。
曾经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在生活的艰辛里,变成了一个世俗麻木、贪小便宜的人。
还有留恋过去一切,对当下充满不平的九斤老太,浑身粗俗与泼辣之悍气的七斤嫂等等......
鲁迅先生笔下的女性,无一例外都是悲剧的命运。世人的冷漠和麻木的神经,是悲剧的根源。
“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阿金》
6.重读鲁迅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因为他的胆识和勇气,因为他的热血与温情。
年少的我们,从未读懂过鲁迅。但我们记得鲁镇、未庄、咸亨酒店,记得孔乙己、阿Q、闰土、杨二嫂、九斤老太……记得茴字有四种写法,精神胜利法,记得胯下溜走的猹,记得细脚伶仃的圆规,记得车夫高大的背影,记得一代不如一代,记得院子的两棵枣树。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的重读,都是鲁迅先生对我们不该忘却纪念的提醒。
每一次的重读,他都在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绝不向困难屈服,要有勇气和力量去奋力抗争。
鲁迅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就深深地读懂了我们。那是延续千年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而今天的我们,正是从一遍一遍的重读,去找寻这个伟大的精神,去唤醒我们的斗志,然后以坚定的信念去奔向属于我们的未来。
这,也许就是我们重读鲁迅的原因。
-END-
本文作者:十月波斯菊。热爱生活的一枚文艺天蝎女,愿意与有趣的你,聊一聊有趣的事儿。
《呐喊(典藏对照本)》
作者:鲁迅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即可免费借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库图书馆(ID:bookuu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