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戚家军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有着严明的纪律,极高的战术涵养,最前沿的武器装备,在抗倭战争中,几乎百战百胜,创造了对倭寇斩首十余万人的骄人战绩。
不过,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后来几乎很快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无声无息了。尤其是后来在对抗努尔哈赤的后金的时候,变得简直不堪一击。这不能不让后世产生疑问:那支百战百胜的戚家军到哪里去了?为何威震倭寇的戚家军,在抵抗后金时,那么没用呢?
有人说,戚家军之所以沦落,是因为其对付海洋民族倭寇的战术打法,不适合用来对付作为草原民族的后金。
这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倭寇虽然猖獗,给东南沿海的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倭寇并不算国家正规军。戚家军在对付倭寇的时候,所采用的鸳鸯阵打法,灵活多变,抵抗倭寇那种群盗似的进攻很对路,很容易就把倭寇分而歼之。包括戚家军在参与援朝战争的时候,在朝鲜战场上,虽然对付的是日本的正规军,但是因为有丰富的抗倭经验,因此打起来也很对路,也打出了很大的胜利。
不过,当戚家军北调,对付鞑靼及后金的时候,他们的战术打法,确实不适合以骑兵为主,进行集团式冲锋的草原民族。
不过,这种说法虽然有一些道理,但显然是一种肤浅的认识。首先,戚家军并不是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戚家军所打的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大战,都是大兵团围歼,而且基本上是完胜。其次,戚家军的武器装备是很先进的,尤其是火器,威力是比较大的。这对倭寇有用,对鞑靼及后金也同样有用。第三,作为一支战术素养非常高的军队,他不仅对倭寇有威慑力,对其他敌人同样有威慑力。还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要选择对手的说法。
事实上,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北上镇守蓟门的时候,和鞑靼打过几次仗,最后都取得了胜利。鞑靼没办法,只好前往辽东,进犯李成梁。接着戚继光又帮助李成梁打败了鞑靼。
但是,戚家军最终并没有留下来,并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之所以是这样一种结局,我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人事的变迁,生生地把这支戚家军给扼杀了。
戚家军的主帅戚继光在镇守北方的时候,恰逢朝中首辅张居正去世。于是给事中张鼎思便上奏万历皇帝,说戚继光不适合放在北边。于是万历皇帝把戚继光调到广东去了。接着给事中张希皋又弹劾戚继光,戚继光遭到罢免。
这一系列的变故,都是因为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要清算张居正,而戚继光作为张居正最信任的人,自然也在清算之列。
作为主帅的戚继光被清算,戚家军灵魂人物失去了,这个军队的精神肯定就散了。虽然戚家军事实上还在,后来还参加了万历援朝战争,以及对抗努尔哈赤后金的战争。但是,由于戚家军的精神没有传递下来,戚家军的文化遭破坏,所以军队的战斗能力就变弱了。
如果戚继光被肯定,戚继光所倡导的那一套战术打法,必然会获得肯定。正因为戚继光被否定,遭罢免,因此戚继光所倡导的战术,不可能发扬光大。因为谁也不敢大张旗鼓地传承使用。在明朝那种朋党之争异常激烈的生态下,谁要是倡扬戚继光的战术打法,谁肯定就会被打击。因此,就算戚继光的打法不错,对抗击北边的鞑靼或者后金很有效,由于没得到传承,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
后来,戚家军在参加对抗努尔哈赤后金的入侵时,被努尔哈赤给消灭,就是因为戚家军的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造成了这支戚家军已经蜕变成一般军队的缘故。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