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文章阅读
菊花,凌霜绽妍,与梅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
如果说冬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幽香,与世无争,是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青竹,修长挺直,筛风弄月,是雅士坚贞不屈的精神。
那么秋菊,才是兼有烈士、高士和雅士的三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西下,东篱旁一丛黄菊凌霜独绽,不与群芳争艳,怡然自处。
它不畏严寒的风采,傲然不屈的品格,超尘脱俗的灵魂,一直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爱国诗人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才子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代诗人郑思肖赞“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文人自古多爱菊,诗文丹青妙相融。
菊,花中隐士
晋代陶渊明独爱菊,宅边是菊、三径有菊、东篱艺菊、诗中有菊,生活中更是常常“寰露掇其英”。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令古往今来历代文人艳羡不已。
他退隐湖畔,结庐而居,东篱采菊,朝观“云无心以出岫”,夕闻“鸟倦飞而知返”,听清泉嘀嗒,松涛拍岸,人生之乐,何不在此?
菊花,身为四君子之一,不同于梅兰竹,太过高雅,只能清赏赋情,它更多了一丝人间烟火气。处世而不入世,入世而脱于世,正是花中的隐士。
正如归隐的诗人一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更别说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了。他偏安一隅,不为“五斗米折腰”,上不愧于天,下无愧于地,安贫乐道足矣。
菊,全身是宝
据记载,菊花,“苗可入菜,花可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宋代诗人苏辙曾言“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加之古代玄学中素来推崇饮菊可轻身延年益寿,是人们最爱的保健食材之一。
菊花可入菜,最著名的莫属“菊花肉”,玲珑剔透,荤中有素,鲜甜可口,还有“菊花羹”,清淡味美,风味尤佳。
近来著名的故宫菊花火锅,大众更是好评如潮(除了太贵)。它隶属于豫菜系,盛行于晚清宫廷内,如今再度发扬光大,蕴含着菊花文化的生生不息。
更有菊花茶,清热解毒;菊花枕,安神明目;菊花酒,延年益寿。
古代文人爱酒,重阳节必不少菊花酒,陶渊明有诗云“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便是称赞了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
菊有百用,从此又多了一层可品味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高度,正如司空图所言:“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菊,清雅脱俗
当然,菊花的清雅脱俗,不止藏于唇齿之间,也蕴含在文人情怀之中。
历代以来,远从京都帝王宫廷,商贾豪门到黎民百姓,近至当今中国各城市的人民群众,每年都会早秋天举行菊花会、菊展和菊式等各种形式的赏菊活动。
菊花是我国几个著名城市的市花,如北京,开封,南通,太原等。在日本,菊花是皇室贵族的身份象征,代表着高风亮节,不屈不挠。
自古以来,以菊花做清供,则是文人插花的癖好。
清供始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源于佛供,产生于汉唐以后,唐宋时期人们就以菊花做清供之品。
晚明时代的文人插花,大抵都喜欢用菊花,以菊花为隐逸高洁之象征。
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先生就喜欢用菊花搭配竹叶来插瓶,著名的《瓶花图》就是数朵菊花,配上细竹叶,高风亮节,可见隐者之真性情。
清代“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的任熏,他所绘菊花立轴为瓶供菊花,虽仅仅只有三支,然花枝肥硕,色调清丽,富贵之象不输牡丹,令人观之趣味盎然。
不论是诗人还是画家,对于菊花,均无厌弃之意。他们的口中,菊一直都是高风亮节之物,是高洁之士的代表,是与世无争的隐君子。
菊之风采,真非三言两语所能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