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有明一代,自朱元璋开国以来,历经风风雨雨,起起伏伏,既有永乐大帝七下西洋,远征塞外的雄姿,也有土木堡之变全军覆灭,皇都被围的窘迫,然一路有惊无险地走过了近二百年的时间。
二百年后的大明,已经步入终老,早已不复当年风采,朝政紊乱,贪腐成风,内斗不断,眼瞧着行将就木,再无回天之力的时刻,一个偶然的机遇给了明王朝焕发第二春的机会,明穆宗隆庆皇帝病逝,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荣登九五,他的老师,他一辈子的恩人,也是一辈子的仇人,万历前十年大明实际的掌舵者——张居正,荣登首辅大位。
张居正任首辅十年,忙活的主要也就是两项工作。
第1、 推行后世所称道的"张居正改革",也就是给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续命,当然他做到了,经过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国家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边境宁定,他实现了自己的从政的目标。
第2、 培养他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学生——万历皇帝朱翊钧,理想很丰满,他梦想将他的学生培养成千年罕见的有道明君,在他魂归九泉之后可以继承他的政策,将大明王朝发扬光大。
可惜的是,他十年的努力却成为失败教育最鲜活的样板,朱翊钧在他去世之后不仅对张老师本人反攻倒算,更将老师毕生心血彻底扔进垃圾桶。
这十年的教育为什么会失败?是老师不够优秀吗?是学生太笨或者顽劣成性不服管教吗?
恰恰相反,张居正无论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不世出的天才级人物,如果将当今的高考视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年的科举可谓千军万马直钢丝,多少人穷其一生都做不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范进努力了半辈子,只是中了个举人便疯了,而张居正先生仅仅在二十三岁便成为进士中的"战斗机"——庶吉士,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老师是天才级别的,那学生很笨或者说顽劣不服管教吗?
也恰恰相反,朱翊钧的聪颖在当时也是有口皆碑的。平常的小孩5岁尚是在只知玩耍的年纪,而这个年龄的朱翊钧就能够读书了,并且他的勤奋刻苦也得到了满朝大臣的一致赞扬,张老师安排自己的皇帝学生每天太阳露头就要听讲经书,史书,可以说除了吃饭、上朝、睡觉,朱翊钧的工作就是在张老师的安排下不断学习,要知道,在当年的大明朝,作为皇帝的朱翊钧可是没有所谓的寒暑假的,如此刻苦的学生,放到今天,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天才级的老师,聪颖非凡而又刻苦异常的学生,却造就了最失败的教育。那这场教育的失败是什么造成的?
张居正作为老师,他太过于强势,他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封建礼法严苛的古代,张居正是朱翊钧的老师,这一点毋庸置疑,尊师重教也是一个学生的义务,作为学生的朱翊钧对张老师的尊敬可谓无以复加,对张老师言听计从,毕恭毕敬,就是他妈决定的事儿,张老师说不行,作为学生的朱翊钧也要亲自说服他妈按张老师的意思办,学生做到这个份上,还要什么自行车?
而作为老师,张居正先生显然做的太过分了,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但他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明确的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他学生的身份,他的学生即使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他也是大明天下至高无上的王者,而王者有王者的尊严,张老师的教育强势到将朱翊钧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例如,一次小皇帝在读《论语》时,将一句"色勃如也"中的"勃"念成"背",此时张居正大声呵斥"这字应该读'勃'",小皇帝的表现更令人吃惊,朱翊钧"悚然而惊",吓得一激灵,要知道这可是皇帝,张老师这完全是不把皇帝当干部,拿皇帝当儿子训,如此的教育方式给朱翊钧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
再者,小皇帝仅仅因为一次醉酒过失,调戏宫女,张老师便要给他的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训,下了一道罪己诏,可怜的小皇帝跪地苦苦哀求都没有用,因为此时的张老师能量实在太过于强大,他的老师是在朝廷一手遮天,更是得到老太后的无条件支持,连太监中的王者,他的"大伴"也是张老师的死党,他虽名为皇帝,实则没有权力,也没有尊严,此时的他看着眼前的老师,已经怒从心头起,他的张老师,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威胁到了他作为帝皇的尊严。
压倒这段师生之谊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张老师自我的言行不一。无论朱翊钧受到张老师多少的压迫,朱翊钧作为皇帝他是明事理的,他心里非常明白,他的老师为了教育他,为了他的天下到底付出了多少,他也始终坚信,他的老师是一位业务强悍,学渊天下的超级牛人,而且还是清正廉洁的典范。因为他的老师日常耳提面命,要求他勤俭自律,以天下为重,不该花的钱不能花。
学生的心里本以为他的老师也是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尊敬的老师,却是说一套做一套,奢侈腐化,他的世界观崩塌了,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他作为皇帝,享有整个天下,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一个成天约束自己的臣下却在日日花天酒地享受生活,任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这段师生情谊终于化为满腔的仇恨,张居正去世之后不久便迎来了他的学生暴风骤雨般的报复,不仅他生前推行的新政全部废除,他本人更是身败名裂,险些遭到开棺鞭尸,可见他学生的恨到底有多深。
由此万历皇帝开始放不下对文官集团的偏见,再后来,在漫长的"争国本"事件中,一批又一批文官强行违逆他的意志行事,使皇帝陛下彻底失去了对整个朝廷的信任,他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消极怠政,整个国家开始进入一个无序的状态,他的老师刚给大明提的一口气还没喘匀,在万历中后期,这个国家便再也不可逆转地走向衰亡。
张先生真真切切地影响了他皇帝学生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对他学生的家业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力,结果却因为教育的失败而走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
他从来以自己的尺度塑造自己的学生,而不考虑他学生的感受,也不考虑学生作为一个皇帝的尊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却以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场教育的悲剧或许可以给当今时代的老师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