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原创文/董元奔
烟雨台城迷古道,春色几时好。谁使马群多,一片江山,生遍萋萋草。
未过寒食莺声老,花发应须早。处处是边阴,垂柳垂杨,不为南朝扫。
——(明)屈大均《醉花阴》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他逝世于所隐匿的乡间。其一生大部分岁月处于清代,按理应该算清人,但他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大业,直到1683年台湾郑氏王朝降清才携家隐匿番禹。所以,同样是明代遗民,我把一生主要岁月生活在明代但是降清做了清官的年龄远长于屈大均的钱谦益(1582-1664)算作清人,而把屈大均算作明人。1650年,年轻的屈大均目睹清军在广州的暴行,心中一直存在着的民族仇恨愈发强烈,但是为了保全反清复明的自己的身体,他放下武器到家乡番禹县海云寺削发为僧,直到四年后还俗重新联络义军反清。我想,这首词大概就写于他在海云寺滞留的日子里吧。
屈大均反清一生,但是从这首他的早期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他对复明大业的隐忧的。词中固然有满腔仇恨,但也充斥着无奈和感伤,结句“不为南朝扫”尤显得疲软和无望。
明清易代,是历史的必然。所谓历史的必然,也就是说,这次朝代变更,既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两千年大对抗、大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明代统治者政治黑暗腐朽的必然结果。这是宋元易代的上升式重演。反清复明的义士们应该从宋末元初的那些试图恢复大宋王朝的义士们的故事中思考一些东西,可惜的是,屈大均没有学到这些,钱谦益呢?不好判断。
【说明】插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编辑:董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