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清风
廉史
一代文豪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他在密州当太守时,经常从府库里拿出一些余钱剩米,鼓励好心人收养弃婴。一个任期就救活弃婴几百名。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一天,苏东坡应同乡好友之邀,过江游览鄂州西山。傍晚时分,新交文友潘丙驾一叶小舟送东坡回家。就在小船即将靠岸之时,忽见上游飘来一个木盆,盆中传出婴儿哭声。东坡连忙拿起撑篙,将木盆勾至船边,从盆中抱起婴儿,打开包裹的破絮一看,原来是一名女婴!苏东坡惊问潘丙:“这是怎么回事?”潘丙说:“大人有所不知,黄州、鄂州一带,向来就有溺婴之风。一般贫困人家,只养两男一女,多余的就会被溺死或抛弃,特别是多生的女婴,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苏东坡说:“这样下去,那该有多少婴儿要死于襁褓之中。”潘丙说:“那有什么办法呢,如今苛捐杂税又重,穷人家孩子多了养不活。”苏东坡说:“这个孩子我要抱回去。”潘丙问道:“抱回去?你家眷未来,一个大男人怎么照料未满月的婴儿?”东坡说:“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先救她一命再说。”于是,二人道别,各自回家。
话说第二天清早,黄州好友古耕道、郭兴宗登门拜访。见苏东坡怀抱婴儿,哼着儿歌,不禁问道:“苏大人,嫂夫人未到,你怎么先添了一个娃娃?”“啊,这是我昨天从江上捡回来的。”苏东坡接过话头说道:“我只是暂时捡回她一条性命而已,就我目前的状况,要把她抚养成人可就难了。”古耕道说:“这倒好办,我们出点钱粮找个人家代养不就行了。”郭兴宗说:“一个孩子好办,可如今溺婴弃婴成风,我们又如何救得了许多?”苏东坡说:“要不,我们办个育婴会怎么样?”古耕道说:“这个办法好,我们可以发动黄州的殷实大户,多捐钱粮,专门收养贫民弃婴。”郭兴宗补充说:“最好雇请几个有育儿经验的妇女当妈子,将所有的弃婴集中喂养,这样不仅可以将他们抚养成人,还可以教他们读书识字,保不准将来还可以争个进士及第哩!”苏东坡又提醒道:“我们不仅要收养弃婴,还要借助官府的力量,彻底革除溺婴之风。”
他们越说越兴奋,越谈越亮堂。三人商定:由古、郭二人负责通知黄州大户,后天在“兴宗药铺”开会。苏东坡负责向官府上书建言。于是三人道别,各自行动起来。
送走古、郭二人,苏东坡回到书房,写了一封《与朱鄂州书》,恳请他的老朋友——鄂州太守朱寿昌,怜悯无辜,布告乡里,严肃律法,革除溺婴之风。他在信中写道:“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意思是说:您如果能在万死中救婴儿活命,那阴德比昭雪冤情救活成年人还要强十倍。朱寿昌接信后采纳苏东坡的建议,立即着手在鄂州开展救婴活动。
回头再说他们筹办育婴会。那天,黄州城的乡绅名流,齐聚“兴宗药铺”,根据东坡倡议,共商救婴大计,商定每户每年捐资十千。苏东坡尽管经济拮据,也表示每年捐资十千。这就更加激发了各大户的救婴热情。会上,大家一致推举古耕道当会长,郭兴宗管钱粮,继连和尚管账目。育婴会从此正式开始收养弃婴。之后,常有路人将弃婴送来,也有不孕不育夫妇前来领养,每年救活弃婴上百名。由于苏东坡的倡导,黄州府的爱婴之风大兴,育婴会也得以世代相传。
来源/网络
编辑/唐弋涵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