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64岁的明成祖朱棣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路程,回首过往,他半生明争暗斗,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靖难之役,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登基为帝,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朱棣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确有帝王之才。转而二十余载,从迁都北京到捍卫版图,从郑和下西洋到编修《永乐大典》,大明王朝在朱棣的治理下日益强大,作为帝王,他无疑是成功的。但最为一个人,他又是不快乐的,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未解开的结。
就当朱棣以为自己将带着心结死不瞑目时,一个人神秘男人却从千里之外给他送来了解药。这天深夜时分,朱棣已经就寝,但他却突然被近旁的侍卫叫醒,就当朱棣打算发火时,侍卫说:“胡濙(yíng)回来了!”本来怒火中烧的朱棣,听到了胡濙的名字忽然惊坐而起,并立刻下旨召见了这个叫胡濙的人。那么,这个胡濙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朱棣要在午夜时分迫不及待地召见他呢?
胡濙,字源洁,号洁庵,建文二年进士,朱棣登基后,胡濙被升任户科都给事中(后来又屡次升官)。给事中原本是一个小官,但胡濙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却超过了一品大员,因为,胡濙是朱棣最信任的人,他在帮朱棣做一件最为机密的事情——寻找朱允炆的下落。靖难之役朱棣攻入南京皇宫时,朱允炆不知所踪,生死不明。朱棣是造反登基,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让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总是担心有朝一日朱允炆会突然冒出来,振臂一呼号召天下讨伐朱棣。
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而朱棣是篡位称帝,得位不正。所以,朱允炆就是朱棣的那块心病。朱棣为了找寻朱允炆的下落可谓煞费苦心。有传闻称朱允炆是化装成和尚逃出生天的,而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有可能是知情人,朱棣因此关了溥洽半辈子,直到姚广孝临终留遗言请求放了溥洽。就连郑和下西洋也与寻找朱允炆有莫大的关系,当时有说法认为朱允炆是出海逃难了,于是朱棣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出海寻找朱允炆下落。
但是,朱棣费尽心机二十年,却始终没有朱允炆的一丝一毫消息。而胡濙则成了朱棣最后的救命稻草,朱棣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胡濙对朱棣是绝对的忠诚,他奉命寻找朱允炆已经将近二十年,不放过任何一点机会,从未想过放弃。古人讲究孝道,有“父母在不远行”的旧俗,而胡濙为了寻找朱允炆不但远离父母四处漂泊,甚至连母亲去世都没能回来守丧,这在古代是大不孝的表现。因为,胡濙最后一次出游前,朱棣对他说,没有朱允炆的消息就不要回来。
这一夜,朱棣之所以这么兴奋,就是因为他知道胡濙回来了,必然是带回来朱允炆的消息,或生或死,结果已定。朱棣等了二十多年,他不能再等了,所以纵然是在半夜,他也要第一时间见到胡濙,尽快得知那个终极答案。对于此事,《明史》记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也就是说,朱棣召见胡濙后二人彻夜长谈,谈完之后朱棣的心结就彻底被打开,至于二人到底说了什么则没有记载,也没有人知道。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胡濙确实带回了朱允炆的消息,而且是好消息。胡濙的好消息无非分为以下几个版本:第一,朱允炆已经死了,胡濙找到了他的尸骨,确定了他的死讯。第二,胡濙找到了朱允炆,并将其灭口,永绝后患。第三,朱允炆没有死,但是胡濙见到了朱允炆并且与之深入交谈过,朱允炆已经完全放下了(很可能是出家为僧了)。
胡濙确定朱允炆绝对不会起兵反抗朱棣。这是大多历史学家最认同的一种可能性。总之,朱棣听完胡濙的好消息后就释然了。次年,朱棣驾崩于北征回师途中,终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