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仁爱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6月11-12日,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志愿者一行3人应安徽省寿昌公益协会(仁爱孝德项目寿昌协会)邀请,参加了新华九年制义务学校、官桥九年制义务学校和秦栏镇中学孝德颁奖仪式。三所学校共计有60位孝德好少年、6个孝德好班级、6位德艺双馨好老师获得荣誉。
安徽滁州秦栏镇是孝德之乡,古代二十四孝中“弃官寻母”的朱寿昌老家就在此。
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秦栏人,官至司农少卿。其母刘氏,在朱寿昌七岁时被其父遗弃,从此,母子分离50年。宋熙宁初年,他弃官千里寻母,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与母亲重逢。回来后,对其母精心奉养直至送终。朱寿昌母亲在世时怕雷声,逝世后,每逢雷雨大,朱寿昌总要撑把伞到坟头守护。尽孝三年后,宋神宗赵琐嘉其孝义,诏令官复原职。朱寿昌离开秦栏前,到母亲的坟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远陪伴着母亲。
至今,秦栏镇向东一公里处还有一棵千年古柏,相传便是朱寿昌在其母亲的坟旁亲手所植,人称孝子树。
(孝子树,图片来自网络)
当地深厚的孝德文化传承至今,慈善氛围特别好,很多人热心参加慈善公益事业,寿昌公益协会会长李艳便是其中一员。2016年3月,她和一群热心志愿者建立了爱心群,想参加公益事业,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些迷茫。同年8月,她与仁爱相遇。经过交流,发现孝德项目落地秦栏镇最合适不过,从此便带领当地志愿者开始了敬老、孝亲等方面的活动。
几年来,仁爱孝德文化走入当地学校,在青少年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正向引导作用,每年都有在孝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得仁爱“孝德好少年”的称号。
新华九年制义务学校八年级(2)班的侯文静同学是今年评选的“孝德好少年”之一。这个勤谨、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对长辈孝敬有加,在学校对同学热心帮助,得到邻里的交口称赞。
侯文静家中四世同堂,辈分最长的曾祖父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侯文静经常搀扶他在家前屋后散步,每次总是抢着盛饭夹菜给曾祖父吃。
爷爷奶奶疼爱孙女,时常把一些零用钱塞进侯文静的衣袋里,每次侯文静总是欣然接受,然后买来水果和桃酥放在爷爷奶奶的床头。
节假日不上学时,侯文静在家里做完作业,常常主动帮妈妈做家务,洗衣服、拖地、洗碗……每天妈妈送她上学,她都会衷心地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
在学校,有一次下大雨,几个负责晨扫的学生躲在教室里偷懒。侯文静不声不响,一个人将本班的卫生区清扫得干干净净。回到教室时她已经浑身淋湿,同学们见状面面相觑,那几个偷懒的同学更是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当这些孝德好少年被授予奖状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温润如玉的孝德文化就这样传递到孩子们生活中,扎根在他们心底,从此代代相传……
淡淡烟| 撰稿
千里芳草| 校对
球 球| 美编
让 有 力 量 的 人 更 善 良
让 善 良 的 人 更 有 力 量
扫描二维码关注
仁爱慈善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仁爱慈善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