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谈古论金之前发布的《表海大国,悉封齐王:韩信语「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真相考》中,我们曾经提到:

齐孝王(刘将闾)曾经在坚守城池的过程中为了敷衍叛乱方面与他们也也有过共谋,此时因为惧怕,就饮毒药自杀了。汉景帝听闻其死讯之后,认为齐国只是由于受到逼迫威胁才与叛乱集团有共谋,并不能归罪于齐国,于是立孝王的太子刘寿为齐王,这就是齐懿王,刘肥家族在齐国的统治得到了延续。

汉景帝本身正是西汉进一步走向秦政的关键人物,从他其实是以「清君侧」为标榜的吴楚七国之乱针对的对象看,他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对诸侯国仁慈宽厚的人。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

然而,即使汉景帝意识到吴楚七国之乱是原先楚地的各路诸侯(吴王和楚王)以及齐地的各路诸侯(相对比较坚决的胶西王刘雄渠、胶东王刘昂、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和狐疑观望、首鼠两端的齐孝王刘将闾)对他力推大一统政策的反动和反对,他还是必须尊重和服从汉朝既有的秩序安排,换言之,即使汉景帝对齐孝王刘将闾及其后继者的忠诚度充满怀疑,但他还是不敢也没有能力破坏从他的祖父汉高祖时代就开始的政治原则,不得不以宽恕和不计前嫌的姿态以孝王坚守有功为理由,立孝王的太子刘寿为齐王。

刘寿在位二十二年,于公元前132年去世,谥号懿,是为齐懿王,其子刘次昌嗣位,这位新齐王,遇到了雄才大略或者换种说法在秦政道路上走得更远的汉武帝刘彻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汉武帝刘彻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汉武帝时期疆域和周边国际形势

刘次昌,也就是后来的齐厉王生年不详,可是当时肯定年龄不大,他所统治的齐国虽然不能和曾祖父齐悼惠王刘肥的齐国相提并论,但是相比从原先齐国分出来济北、济南、城阳、胶东、胶西、淄川等诸侯国,地盘还是要大很多,实力也更强。

后来汉武帝在自己的宠妃王夫人去世前,答应封她的儿子刘闳(?—前110,汉武帝的次子)为齐王时这么说:

关东之国无大於齐者。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菑中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於齐者矣。(关东的诸侯国,没有比齐国更大的。齐国东边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时只临菑城就有十万户,天下肥沃富庶的土地没有超过齐国的了。)

也就是说,齐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卓越优点,汉武帝心里门清。

刘次昌年少无知,齐国的权力掌握在母亲纪太后手中,从某种意义上,刘次昌当齐王,恰如《笑傲江湖》中武功低微的林震南拥有辟邪剑谱无异于三岁小孩拿着黄金走在闹市里,大家都羡慕嫉妒,都想据为己有,但这么多年始终没人动手,为什么?除了需要有余沧海式的足够的贪婪和嚣张之外,还需要有一个余人彦(余沧海的儿子,他被林平之杀死成为余沧海挑了福威镖局的借口)

齐国事件的余人彦恰巧是一个齐国国都土生土长的齐国人主父偃。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史记》是记载这一历史时间段史事最权威的史书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汉书》的重要性不遑多让

主父偃的事迹大家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再赘述,只说说他和齐国的交集。

他和齐国的交集首先是他本身就是齐国人。在齐国时,主父偃最早学的是所谓长短纵横之术,后来才紧跟时代脉搏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但是不知道是情商低还是倒霉催的,他在老家齐国受到儒生的鄙视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抵达长安的主父偃因为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一年之中升迁四次。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名义上是推恩施德,实际上是剖分诸侯国削弱其实力。

之后,主父偃一则是为了实践自己向汉武帝建言献策的「大一统」政治理念,二来出于试图嫁女给刘次昌为妃嫔不成反而受到纪太后羞辱试图疯狂报复,他就向汉武帝举报刘次昌与胞姐乱伦,正中下怀的汉武帝马上任命主父偃为齐国国相,前往临淄查证审问其事。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举报人前来查案,摆明了就是要弄死齐王

少年齐王刘次昌看到举报者前来查案,自知无法幸免,遂饮鸩自杀,刘次昌无后,「国除,地入于汉为郡县」。汉武帝把刘次昌的谥号定为厉,言下之意就是你虽然自绝于朝廷,也还是有罪之人。

汉景帝第七子、汉武帝的皇兄赵敬肃王刘彭祖不免兔死狐悲,遂弹劾主父偃,丞相公孙弘又进言为齐厉王身死国除不平,汉武帝就又族灭了主父偃——主父偃倒是实现了他所谓「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人生理想。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对汉武帝来说,主父偃是最廉价的筹码和代价

从常理来说,既然主父偃有罪,齐厉王刘次昌就该昭雪,就算两人在不同的方面都有问题和罪过,齐国应该按照兴灭继絶的原则复国,但是已经将事情推进到这一步的汉武帝,怎么可能再将富饶强大的齐地交到别人手中。

史记·三王世家》中附载的汉宣帝时经学家褚少孙议论齐怀王刘闳受封等问题的内容如是说:

齐地多变诈,不习於礼义,故戒之曰「恭朕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於义,使君子怠慢。悉若心,信执其中,天禄长终。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齐王之国,左右维持以礼义,不幸中年早夭。然全身无过,如其策意。(齐地的人多变奸诈,不通礼义,所以天子告诫齐王说:“敬受朕的诏令,要想到天命是固定不变的。人能爱好善德,才能昭显光明。若不图道义,则使辅臣懈怠。竭尽你的心力,真心实意地执持中正之道,就能永保天禄。如有邪曲不善,就会伤害你的国家,伤害你自身。”齐王到了封国,左右大臣能以礼义维系护持,不幸齐王中年夭折。然而他一生无过失,遵照了给他的策文之意。)

「齐地多变诈,不习於礼义」的这个说法,和当年韩信所说的「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其实是完全一个意思,从前203到前117年,80多年过去了,齐国其实还是那个齐国。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汉武帝灭卫满,必须以将齐地完全郡县化从而可以彻底动员为前提

地入于汉为郡县: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主父偃和齐国的彻底覆灭

汉武帝把半岛也郡县化了

齐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实从齐厉王刘次昌自杀国除的时候就彻底覆灭了,齐怀王刘闳的哪那个为时8年的齐国只是另外一种郡县化,在政治层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构成齐国和齐国文化的菁英群体,还需要汉武帝以自己的死亡造成的结果进行致命一击。

这确实可以算是后话,这次我们真的以后,很以后再讲。

相关阅读

  • 从此后,跟定沛公闹革命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沛公至咸阳,梅轩画舫:lin973421788中华书局《史记》第六册【梅轩曰】此套《史记》共十二册。项伯曾杀人逃到下邳,张良帮他躲避官府追杀,照顾得也非常周到。
  • 淮阴侯韩信的家庭出身之谜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淮阴侯韩信,韩信极有可能出生于韩国王室。一、“不得推择为吏”意思是不能够被推举为官。韩信出生于韩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31。
  • 读史|足智多谋的主父偃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主父偃,他早年学“长短纵横术”辩士之说,晚年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思想与学术比较驳杂。在故乡齐国,主父偃曾广泛结交各个学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物,不仅未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