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尹钊 李佳梦

马,也许是工业化时代来临前人类最依赖的工具和朋友。自古以来歌颂千里良驹的诗词便是数不胜数。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杜甫说“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杨师道说“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等等等等。马似乎自古便是与潇洒、飘逸、雄健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而且,在许多亦真亦假的民间故事与史卷中,马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伯乐相马的故事至今被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当作坚持不懈的理由,的卢救主的传说为皇叔刘备添上一笔传奇的色彩,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更是对上品良驹的一种极致的赞美。在青史留名的上将,从蒙恬、白起到李广、霍去病等,无一例外都是以横刀立马、纵横驰骋的威武形象为大众所知的。因此,马的成语很多,例如:

伯乐相马、犬马恋主、风车云马、马毛磔、竹马之友、练兵秣马、高头大马

呼牛作马、不识马肝、讳树数马、持戈试马、五马分尸、历兵秣马、宝马香车

倚马千言、秋高马肥、毁车杀马、放马华阳、人仰马翻、悬兵束马、四马攒蹄

兵强马壮、铁马金戈、驽马十舍、洗兵牧马、马迟枚疾、以渴服马

马上墙头、善马熟人、裘马声色、司马青衫、束马悬车、仅容旋马、害群之马、吹牛拍马

谷马砺兵、叩马而谏、溜须拍马、立马万言、骑马寻马、招军买马、土牛木马

竹马之好、马首欲东、倚马可待、放牛归马、骑曹不记马、求马于唐市

鞭长不及马腹、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徐悲鸿,九方皋

在这些成语中,最为人们流传的应该是伯乐相马的故事。由于马的多种用途,因此在选择马的经验方面就积累起一些知识,出现了专门“相马”的人。春秋战国时期,相马者非常活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伯乐。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一块伯乐相马汉画像石

如上图是我们江苏徐州栖山汉墓出土。原石为中棺头档,高宽均为80厘米。画面由十字形双线格进行区划,上为铺首衔环,下为人与马,本图在整个画面的右下。据考证,此即为伯乐相马图,说明相马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根据此汉画像石来讲述伯乐相马的来历。

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有的刻工显得粗糙,构思并不复杂,故此汉画像石稍显简单。然而,艺术的短长,是需要从多方面比较,做全面考察的。有时候表面上某一方面之“短”,却又成为另一面之“长”。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粗与简何尝不是如此。

简单,简陋之“简”与简练,简约之“简”在艺术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艺术修养不高和技术不娴熟的表现,而后者则是剔繁就简,炉火纯青,标志着艺术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徐州汉画像石虽然有不少属于前者,但达到后者地步的也很多。此汉画像石即属于后者。因为要“简”必然着眼于“练”,既练出形象,也练出构图。其造型往往夸饰变化,写意传神,其结构往往意匠别才,巧于务新。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充分发挥,所追求的形象并不以写实、逼真为满足,而是以形写神,着力刻画物象的神情,神意。在以上的画面中,描述伯乐不像一般人着眼于它的形态,而是从上肢和马儿的头部考虑,两肢伸展,翻开马儿的嘴唇,进行查看,显得非常生动。马儿的造型都能控制其动态和力度,并在形态上具有一种韵律之美。在整个构图的处理上,运用分割叠层的手法,将几组不同的人物、场景分割处理,画面分为四个,但仔细看那情节,却是别有意趣。上两格是一对铺手衔环便寓意着门,而汉画像石的左下方由于主人佩剑,表现主人的高贵,右下方所表现的伯乐相马则表现主人的富贵。四格虽小,却如同小小的连环画。此汉画像石为平面造型,平面造型的最大特点是首重物象的轮廓特征,侧面的形象如同影子,因此就像植物学家压制的标本。平整了,也单纯了,在艺术的处理上,也就方便得多了。不论勾线或涂面,都可自由地进行。因为是以侧面轮廓为主,必须是剔繁就简,而对特征的强调,也势必有所夸张。在伯乐相马图中,作者就加强了伯乐的双肢和马头的形象。因此,人和马的姿态、动态和气度无不显示出一种动态和力量。从造型上看,它们是平面的,却又是生动的,在艺术的特点上,有局限才会有无限,真正高超的艺术,都是对自身的超越,显示出一种特有的魅力。而此石就是如此。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钱慧安,伯乐相马图

伯乐,春秋中期秦穆公时人,有说他姓孙,名阳,以善相马著称。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于是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范曾,伯乐相马图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在平时,一谈到相马我们就想到伯乐的相马才能。其实人们还有一个对伯乐更深刻的挖掘,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吕氏春秋》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如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如得一贤人。”可见古今人们都从伯乐相马中意识到人才之重要。

我们在考究历史的时候发现伯乐本人对人才的选用和观察事物的视角都有更深刻的含义和生活的哲理。

在《列子•说符》篇中,秦穆公与伯乐的一段对话更具有哲理性。

秦穆公谓伯乐日:“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彻。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公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取之,牡而骊(纯黑色的马)。穆公不说(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韩敏,伯乐相马

在这段对话中,伯乐没有无原则地鼓吹他的后代,而是实事求是地向秦穆公推荐了相马的九方皋(或作九方堙),这正是我们现在选拔人才的关键,也正是现在选拔人才的要点。同时他还讲了一个深刻意义的道理,即相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这里体现着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外部表现,须要全面观察,对于马是如此,对于其他也是如此。从这幅汉画像石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出汉人对伯乐相马水平的称赞,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伯乐为人的敬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的风云随风飘散,刀光剑影渐渐暗淡,鼓角铮鸣也慢慢远去。然而这一个个故事、一块块汉画像石、一首首寓言传说并没有被岁月的风烟所带走。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们的思维变化深刻地反映着先祖的文化交融,记载着先祖的精神升华,给了我们思想、知识和做人的哲理,也给我们带来了乐趣。

(尹钊,男,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徐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发表收藏论文七十余篇,出版收藏书籍《收藏随笔》、《古代艺术品鉴赏》等。)

相关阅读

  • 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竹批双耳峻,杂谈汉画像石中的伯乐相马图尹钊 李佳梦马,也许是工业化时代来临前人类最依赖的工具和朋友。自古以来歌颂千里良驹的诗词便是数不胜数。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子虚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文\钟百超一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代表人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