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众所周知,汉武帝在一生中,干过很多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比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中国的学术思想。另一个就是用推恩令巩固皇权统治。
主父偃帮汉武帝搞的推恩令,终结了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让大汉从秦朝延续下来的郡县制得以站稳脚跟。
推恩令一出,从此以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古代社会由封建制,真正走向中央集权制。
推恩令是怎么回事呢?
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了很多有功之臣。这些人有了领地后慢慢强大,便威胁到了皇权。虽然异姓王后来都被灭了,但刘姓藩王做大了,对国家同样也不安全。
考虑到这些,为了江山的稳固,削藩成为了汉朝皇帝迫在眉睫之事。
汉景帝时期,因为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战乱虽平定,但诸侯王权力的隐患仍然是皇帝的心腹大患。
汉武帝继位后,绞尽脑汁想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又怕引起七国之乱那样的反抗,怎么办呢?
主父偃这时候站了出来,献上推恩令的主意。本来汉朝王室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诸侯王数代之后,王室力量依旧强大。
推恩令,是令诸侯王裂土推恩,分封子弟。这样,一个强大的诸侯王国,将越分越小,直到再也对中央形成不了威胁。
这个主意相当阴损,诸侯王即使回过味儿来,也很难去反对。因为反对推恩令,不仅得罪皇帝,连自己的儿孙都一块儿得罪了。执行推恩令之后的诸侯王,只能享受吃喝玩乐,再无野心,也没有能力造反了。
主父偃这么大的功劳,为何汉武帝还要杀他呢?
主父偃死的凄凉,甚至只有一个姓孔的人给他收拾。他当年穷困潦倒,家人都不愿意搭理他,飞黄腾达后又宣布和家人绝交。何以至此?只因主父偃为人狭隘刻薄。
主父偃是临淄人,从小学纵横术。齐地是儒家发源地,他那一套自然吃不开,混了几十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堂。他穷困潦倒,只好北上燕赵等地碰运气,怎奈生不逢时,他那一套若是在战国时期可能有销路,大汉时期只能碰一鼻子灰。
狭隘的人,不会从自己身上找毛病。于是,他将自己受的气都记在了燕王、赵王头上。
走投无路,主父偃只好用最后的办法,诣阙上书。他的运气终于报表一回了,得到了汉武帝的召见,从此平步青云。
主父偃几十年不得志,难免有些愤世、狭隘刻薄。于是在得志后,到处揭发人的污点,不留余地。
人们都怕他这张嘴,劝他做人要留余地。他却回答:“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意思是,我从小就学习四十多年,如果不能实现志向,父母不认你,兄弟排斥你,宾客抛弃我,我倒霉已经很久了。丈夫不吃生五鼎,死就五鼎烹了!我朝思暮想,所以倒行逆施的。
他在燕国受气,在抓到机会后,立即告发燕王,使燕王丢了性命。后来又告发齐王,因为齐王之死,留下了把柄,被赵王抓住机会,狠狠的捅了一刀。其实赵王也是因为主父偃爱记仇,做事不留余地,之前燕王之死,他怕有一天主父偃告发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
《圣经》中有一个故事,众人抓到一个妓女,把她带到耶稣跟前,准备按照律法,用石头砸死她。耶稣说,你们中有谁觉得自己是无罪的就去向她扔石头吧。众人听了,都没有扔石头,一个接一个散了。
主父偃偏做投石头的人,所以他一出事,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大臣们,可算是得到机会了,纷纷出来落井下石。最后,主父偃被汉武帝处死。
主父偃之死,凶手其实是他自己。主父偃的故事给我们警示:为人处世,不要将事情做绝,要给人留余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