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早已闻名于世。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千百年来,皇帝在五岳祭天祀福,僧人道士在五岳修行念经,善男信女在五岳烧香许愿,名人雅客在五岳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遗迹。这些人文景观与五岳气势恢宏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五岳闻名遐迩,享誉于世。难怪人们登临五岳后,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慨叹。
一、东岳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独尊”的之称。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因此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各朝文人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诗文佳作,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和黄河金带等“四大奇观”。泰山景区分为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丽区六大部分,分布于山体各处的20余处古建筑群和2200余处碑碣石刻,使泰山成为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游览胜地。
除此之外,在中国拥有悠久传统的佛、道两教亦在此兴盛。登高望蓬瀛,万里清风来。泰山以其独特的景观及人文内涵吸引着世人目光,正可谓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庙为华夏第一庙。始建于秦汉之时,宋朝时扩修,是著名帝王宫城式祠庙建筑,为历代帝王的泰山行宫。历代帝王登封泰山先在岱庙内举行大典,然后登山。岱庙占地近10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存一级文物数量在全国2000余座博物馆中居第60位。天贶殿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二、西岳华山
华山亦称太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城南,西距西安市120公里,秦、晋、豫黄河三角洲交汇处,北瞰黄河,南接秦岭,是秦岭的一部分,扼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给人以变幻莫测的仙境美感。
华山东峰 ( 亦称朝阳峰 ) 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所题"万象森罗"四字。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华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鹞子翻身、长空栈道等十分险峻之地。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华山的险峻让人刮目相看,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下棋亭相传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隐士陈抟对弈之地。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三、南岳衡山
衡山又名南山、寿岳。位于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由于气候温润,雨水充沛,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1982年,衡山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衡山七十二群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素以“五岳独秀”著称于世。祝融、紫盖、天柱、石廪、芙蓉被称为"衡岳五峰"。李白诗"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杜甫诗"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给衡山留下不朽的诗句。
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和主峰,传说祝融曾在此游息而得名。紫盖峰峰顶有仙人池,峰下有洞灵崖。芙蓉峰上有见方的讲经石,上镌"天下太平"四字。石廪峰上有风穴雷池诵经坛,传说为陈真人炼丹台遗址;峰下有仙人石室,过者常闻吟诵之声。天柱峰东西两面修有石级步道,直通峰顶,南、北侧峭壁如削,峰南峭壁上锈有"南天柱石"石刻,每字径大一丈五尺,为南岳最大石刻。
衡山是南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是中国南禅、北禅、曹洞宗和禅宗南岳、青原两系之发源地;是中国南方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等。神州祖庙位于南岳衡山门户报信岭,由千年古庙观音殿扩建而成,是一座集佛教、道教、儒教、民间信仰为一体的大型神奇寺庙。
四、北岳恒山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海拔2016.1米。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东西绵延五百里,共有一百零八峰。横跨山西、河北两省,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其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叠嶂拔峙,气势雄伟,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恒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含十三个子景区,辖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景区面积147.51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359.62平方公里。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的东西两主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恒山著名景点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两井只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竭,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五、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嵩山由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为位于少室山的连天峰,海拔1512米。嵩山峻峰奇异,宫观林立,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国古代最早和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亲临嵩山。嵩山不仅风景十分优美,而且文化高度繁荣。道、佛、儒三教荟萃,是三教中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典型代表,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太室山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的少林寺,更是蜚声海内外。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据传,印度名僧菩提达摩禅师曾驻锡于此。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过秦王李世民,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少林寺,唐代以后僧徒在此讲经习武,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瑰宝。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壁画约300多平方米。
塔林在少林寺西300米的山脚下,是自唐朝以来历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1000多年来,已经有250多座,是我国最大的塔林。1983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包括少林寺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