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庄子·胠箧》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虽然庄子的本意是贬斥抬升圣人的意图,但是在我看来这其中蕴含着两种不同的意思。
即: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不死,大道不止。
我们都知道庄子是道家圣人,而道家崇尚的就是清静无为,且文采斐然,《逍遥游》更是名篇。
所以他的话语中有很多层含义,我就来说说我的两种理解吧。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这里圣人既是指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值得尊敬的人,又是指由他们制定的礼法和制度。
世人直接从字面解释就认为这是庄子作为道家代表攻讦儒家言论,这是曲解,实际上作为崇尚无为的道家根本不会出现这种强势言论。
所以这句话是就事论事,而它的实际含义,应该是只要圣人还存在,他所标榜的礼法和制度就会存在,而礼法和制度只要存在,就会有漏洞,而被大盗去利用。
意思是,圣人所推崇的礼法和制度虽然是好的,但是只能约束住圣人和对圣人认可的人,而别有用心的人,就会用这圣人制定的礼法和制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实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后世也验证了这个说法,比如我们清楚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曲解圣人的意思,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从而创造自己的理论。
而除了上面一层意思,还体现了道家阴阳对立的理论,也就是一种古代的相对论。
意思是,圣人为什么会出现,因为有大盗存在,而大盗的存在,民众就需要圣人带领,如此圣人大盗成了一种相对立又相依存的形态。
大盗的消失,也就代表了没有了恶,而没了恶自然也就没了善,没了善自然没有人能站在高处指点别人,也就不会出现圣人。
那如果没有圣人,就不会有大盗,而圣人还存在,那大盗肯定也存在。
这是一种辩证关系,体现着庄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正如《庄子》中所说:绝圣弃智而天下大治。
没有了善恶,抛弃了智慧高度,清静无为下自然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圣人不死,大道不止
圣人不死,则大道可以一直传承。
其实,这是我从中领悟的道理,庄子作为道家圣人,否定圣人存在,那他的存在也就没了意义。
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大盗当为大道,或者当为盗取大道的大盗。
说着有些啰嗦,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圣人一直存在,他才能去研究世间的道理,然后将之教授给普通人。
道理也就是知识,圣人也就是教授,他们所研究的专业,就是他们所研究的的世间的道理,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大道。
大道三千,只饮一瓢,圣人不死,大道不止。
世间的道理有着万千种,应当专精一种研究,然后只要研究者不死,那关于这种道理的理解就不会消失。
以人力研究世间道理,就如同现在的科学家一样,他们如同天地的大盗一样,不断盗取天地间的知识道理传承下来,让民众去了解天地,认识天地。
这种人民眼中的圣人,在天地来说就是大盗。
结论
无论这句话怎么理解,都能充分体现着庄子的智慧。
当然因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在继承这些古人的智慧时,也应当对它进行筛选,去其糟粕,选其精华,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将之继续发展。
我们要用尊敬的态度面对古人的传承,但也要有发展的眼光去继承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