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本文作者:俗人俗语俗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这首《满江红》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您可知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仅是岳武穆之壮志,更是千年以前西域大漠,那困守孤城的忠烈汉军在绝境中演绎的气冲霄汉之真实历史?义重于生,孤城的守将名耿恭。
东汉耿氏满门将 累世功名二百秋
耿恭,字伯宗,慷慨多大略,是赫赫有名的东汉耿氏家族将才之一。其叔父是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大将,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音"演"),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东汉耿氏是整个东汉历史上,伴随该朝兴衰的一大家族。自光武中兴直到建安之末(三国之初),耿氏家族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的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官员达几十上百人。
大将军、将军、中郎将、护羌校尉这些官职均为军职,刺史也握有军权。三世为将,为道家所忌,但东汉耿氏却在二百年的东汉史中,将星满门,世代荣享功名。《后汉书》的作者,史家范晔悟道说,这难道是天让耿氏用兵,来以杀止杀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何耿氏独能兴隆呢!
耿氏三英战北虏 四杰衔命屯西域
耿恭的故事发生在西域。西域在汉武帝时期始通,意义深远,不仅开拓了两条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佛教也得以经由此路传入汉地,使中原佛光普照,礼义圆明。对两汉来说,西域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北方匈奴在秦汉时期一直为患边塞,因此两汉都奉行"断匈奴右臂"政策,内置西域,外联乌孙。乌孙是西域以北大国,控弦十万,亲汉朝,汉武帝时,同汉结亲,汉宣帝时,曾出兵五万助汉攻破匈奴。
但是到王莽篡汉时,匈奴趁乱重新控制了西域。东汉开国后,西域诸国感汉威德,不堪匈奴重税之苦,派遣王子们同赴洛阳请求大汉派驻官员重新管辖。但光武帝一朝,因国内初定,无暇外顾。
公元73年~74年(永平十六年~十七年),汉明帝遣将发兵进击匈奴,其中,就包括耿氏同辈三兄弟(皆为耿况之孙)——好畤侯耿忠、驸马都尉耿秉、司马耿恭。
公元74年冬,前、后车师归降,东汉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陈睦任西域都护,领兵二千人,屯乌垒;耿恭、关宠任戊己校尉,各领兵数百人,分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车师前王部柳中城。此时,陈睦、耿恭、关宠屯于丝路北路,司马班超已领命在丝路南路展开了成功的外交活动。
耿恭到任后,马上拟官方文书发与乌孙。乌孙收到东汉文书,全国上下万分欢喜,立即派出使者向汉贡献名马,又将汉宣帝时所赐的公主博具奉上,表示愿遣子入侍,耿恭于是派使者带上金帛,迎其侍子。
以寡敌众智取胜 匈奴惊谓汉兵神
东汉置西域都护不久,公元75年(年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单于派左鹿蠡王领骑兵二万出击车师。耿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相救,然而,终因兵力对比悬殊,救兵全部战死。
匈奴于是破杀车师后王安得,进而进攻耿恭所守的金蒲城。刚刚击杀车师后王的匈奴,士气正盛,耿恭奋力在城上与敌搏战。面对城下二万匈奴骑兵,耿恭明白,以寡敌众,不能力搏,需以智取胜。
耿恭于是把毒药涂抹在箭头上,对城下的匈奴兵众说:"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然后用强弩发箭射杀敌兵。虏兵中箭者,创伤处都沸腾起来,兵士惊恐,军心动摇。
逢天公助汉,刮起暴风,降下骤雨,耿恭乘势领兵出城,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互相传语说:"汉兵神,真可畏也!"于是退兵离去。
据孤城渴榨粪汁 拜神明枯泉飞液
匈奴撤兵后,耿恭认为金蒲城不易守,南道的疏勒城傍有涧水可以固守,遂于五月引兵据守疏勒城。七月,匈奴果然卷土重来,耿恭在当地招募了数千名先锋,众先锋直驰虏阵,匈奴骑兵散走,失利的匈奴就在城下占据断绝了涧水。
耿恭城中缺水,于是命兵士凿井,但一直凿到十五丈深仍不得水,吏士渴乏至极,不得已挤出马粪汁饮下解渴。耿恭仰天长叹曰:"昔日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时,人困马乏没有水喝,贰师对天盟誓,拔佩刀刺山,飞泉立时从山体喷涌而出;而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说罢,耿恭恭敬地将衣服整理好,倒身向井再拜,并为吏士们虔诚祈祷。不一会儿,神迹出现,枯井中清泉奔涌而出,军众惊喜非常,全部欢呼雀跃,山呼万岁。
耿恭于是命吏士扬水给城下的匈奴兵看。匈奴大感意外,认为汉军定有神明相助,遂撤兵而去。
食尽穷困煮铠弩 誓死不降炙胡虏
匈奴退去后,八月,汉明帝驾崩,朝中大丧,匈奴抓住机会,再次发起攻势,屯于西域的四位汉将全部遭到攻击。十一月,焉耆、龟兹杀死都护陈睦;北匈奴围关宠于柳中城;之前降汉的车师眼看大汉救兵不至,再次反叛,与北匈奴一同进击耿恭;驻在疏勒盘橐城的班超,也数次遭到龟兹、姑墨的袭击。
耿恭率众吏士奋战,将北匈奴、车师联军击退。但孤城被围,城中粮草日渐断绝,耿恭与吏士们苦苦支撑了数月,挨到最后一粒粮食也吃尽时,就煮铠弩,食其筋革。
绝境中,耿恭与吏士们推诚置腹,誓约同死生,故守城之士皆无二心。时间流逝,吏士们相继饿死,此时只剩下数十人。
匈奴单于知耿恭被困已久,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意欲招降耿恭,且志在必得。单于遣使向耿恭许诺说:"若归降,当封为白屋王,并妻以女子。"
耿恭假意答应招降条件,诱使者上城,亲手将其击杀,炙于城上。"壮志饥餐胡虏肉",汉军壮士节烈以至是哉!匈奴官属看到,号哭而去。单于大怒,增兵围攻耿恭,但始终未能攻下城池。
万死无一生之望 寒夜闻救兵之声
关宠那边情势更加严峻,已是危在旦夕,上书向朝中求救。耿恭也暗自派遣城中军吏范羌到敦煌,请求发兵相救,并发军队冬装。
朝中汉章帝刚即位,立即诏集公卿议事。司空第五伦认为,目前情势不宜派救兵。司徒鲍昱力主发兵相救,鲍昱说:"朝廷遣将到绝域,危机时刻如果抛弃将士于不顾,外则助长蛮夷之暴,内则使死难之臣伤心。这样一来,今后边疆无事则已,倘若匈奴再度兴兵犯塞,陛下将如何遣将呢?"
鲍昱接着说:"耿恭、关宠各仅剩兵吏数十人,匈奴围攻数月不能下,这是二部将士人少势单却尽忠报国的功效啊。如今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领精骑二千,多树幡帜,加速行军,解其危难。匈奴已是疲极之兵,必不敢当,不出四十日,就能迎二部将士还塞。"
汉章帝认为鲍昱之议有理,依奏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遣秦彭、王蒙、皇甫援领张掖、酒泉、敦煌、鄯善兵共七千余人,于公元76年(建初元年)正月,到柳中城进击车师,并攻交河城,北匈奴惊见汉军精锐到来,急速遁逃,车师复降。
柳中之围虽解,但还是稍晚一步,关宠已死。王蒙等人获悉,便欲领兵还师。之前,耿恭派出求援的军吏范羌也随王蒙军一道赶赴救援。见王蒙要还师,范羌极力一再请求诸将继续前行迎救耿恭,但疏勒道远,又时值隆冬,眼望西域荒绝之地,雪山高耸,大漠无垠,诸将不敢也不肯再继续前行了,看范羌坚决,就分兵二千人给他。
疏勒城这边,随着时间的流逝,城中饥寒交迫的吏士死得仅剩二十多人了,他们虽早抱必死之志,但此时更是越来越清晰地感到,必然再无一线生还希望了。
范羌领义兵从昆仑山北迎耿恭,遇大雪丈余深,历尽艰难终于到达疏勒城下。这天夜里,城中突闻兵马声,枕戈待旦的吏士以为敌虏又来攻城,大惊,忙起身准备迎战。但闻范羌在城外遥呼:"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霎时寂静,片刻后,"万岁"呼声响起。城门开启,援军与守城吏士共相持涕泣。
二十六人行且战 十三壮士归玉门
第二天,汉军相随东归。虏兵发现后,前来追杀,汉军且战且行。耿恭的人马,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因之前饥困至极,身体孱弱,一路上,随路死没,等到三月终于还至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人,个个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此情景,感动不已,郑重为他们沐浴更换衣冠,并上疏为十三壮士请功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司徒鲍昱上奏赞曰,耿恭之节超过苏武。耿恭率壮士们返回洛阳后,皆受封赏。
二千年后,看到耿恭疏勒之事,依然为其忠勇节义感到胸内翻涌涕之无从。世世代代,有多少华夏儿女读史至此,都有相同之感触呢?
主要参考文献:
《汉书》
《后汉书》
《资治通监》
《东观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