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在道家思想开创者老子的《老子》一书中,对事物的对立统一辩证思维进行了详细深入的阐释,它主要包括三层意思。理解这三点这对于理解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非常关键。今天我们通过《庄子·齐物论》来聊聊这三点。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01

第一:万物都有矛盾、是否、因果的对立两个方面,而整体都是统一的。

体现这一思想最为著名的就是,道家思想关于“有”和“无”的概念了,“无”的概念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在《老子》的第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第二篇中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没有“无”的概念就没有“有”的概念,有和无都是相互的,就像美丑、高矮相对一样。

另外,关于“无”的用处,在《老子》一书中也有精彩论述,他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说: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有之以为利”这里的“有”可以被解释为有利条件,“无之以为用”这里的“无”可以被解释为使得有利条件发挥作用。“有无相生”“利,用”也是一样是不可分离的,这个也就是“道”。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在《庄子·齐物论》中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观点,庄子说“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庄子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统一的。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用了“朝三暮四”的寓言来说明了万物相通,只是不同的分解,最终是统一的道理。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养猴人拿栗子来喂候,他说“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听了很生气,但养猴人反过来说“早上四升,晚上三升”,这样猴子就很开心了,其实东西都是一样多的,只是做了不同的分解和组合,但却影响了猴子的情绪和反应。猴子如此,人很多时候也一样,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只是早晚不一样而已,没有必要去争论和嫉妒。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02

第二:这两个方面是互为因果的,并没有对错、好坏、高下之分。

在《老子》的第五十八章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及“弱者道之用”,也都讲了这个道理,好坏、强弱、对错都是相对的概念,好中蕴含着坏,坏中也蕴含着好,强弱也只是主观的概念。

庄子在《齐物论》中也继承和发扬了这个观点,并且说的更加生动形象,庄子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意思是说,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就深深潜入水底,唯恐避之不及,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们怎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分别!

关于“对错”的相对概念,庄子也阐释的非常细致,庄子说“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意思是说,如果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是对的,我就真的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就真的对了,你就真的错了吗?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之中。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而体现“物我同化”思想的,庄子用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庄周梦蝶”来阐释。他说,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非常愉快和惬意,他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他才知道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和彼此是否真实的,这种境界就叫做物我同化。

03

第三:万物的两面是会相互转换的,事物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中。

这个思想非常重要,《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向相反方向运动变化的力量,到了一个极端之后就会反其道而行,沿着另外一个方向前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物极必反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思想不仅是一种辩证的思想,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并且两个方面是对立和统一的,更重要的是它看到了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会相互转换,时刻都在运动变化的,而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势”。所以要顺势而为非常重要。

这种“物极必反”,了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中都有体现,也是古人对于后人的警示,比如“乐极生悲、居安思危、触底反弹、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不仅让我们可以在荣华富贵的时候,也懂得未雨绸缪,同时,也让我们在极度困难挫折的环境中,也懂得坚持不放弃。

《庄子·齐物论》庄子讲了道家思想的三个境界,你真的读懂了吗?


庄子在《齐物论》中对这种思想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阐释。他说: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这一段是对道家思想深刻的解释,庄子说: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到达了什么样的境界呢?那时有人认为,根本不曾有万物的存在,这是到了最高的境界,但到达了最高的境界,就无以复加了。其次,有人认为万物存在,可是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有人认为万事万物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也没有高下的区别。

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享有盛誉,所以他们的事迹得到记载并流传下来。而昭文的儿子也继承其父亲的事业,终生没有什么作为。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成功吗?那即使是我虽无成就也可说是成功了。像这样便不可以称作成功吗?外界事物和我本身就都没有成功。因此,各种迷乱人心的巧说辩言的炫耀,都是圣哲之人所鄙夷、摒弃的。所以说,各种无用均寄托于有用之中,不追求于平庸的道理,用清明的心去理解和观察万物。

04

好了,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齐物论”是庄子最为著名的一篇,也是最深刻体现道家思想的一篇,其中包括了17小节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思想也非常广博,今天我们讲到了庄子对世界万物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其实是层层递进的。

首先是,万物都有相互对立的两面,有是否、区直、善恶、美丑。其次,万物的两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无相生,美丑、高下都是相对的,不能从主观的观点去说,一面是对的一面是错的,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比如“福倚祸所依,祸倚福所伏”就是这个道理。最后,万物的这种相对性是会相互转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反者道之动”就是这个道理,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世界,成功和失败,美丑,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而且会相互转化,强弱也是,所以老子是“弱者道之用”。

庄子和老子的道家思想的这三层境界,你读懂了吗?欢迎分享。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