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怕上火,就喝王x吉。这句著名的广告词,人尽皆知。然而,从中医上讲,并非如此简单。中医上的火是一类病症,有实火、虚火和郁火之分,需要对症下药才能祛除。
所谓实火是指阳热亢盛,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虚火是相对于实火而言,包括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都属于虚火的范围;而郁火是指阳气郁结,情志抑郁,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
中医诊疗中,针对不同火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不同的药物,如实火可泻、虚火可补、郁火可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中系统的总结了这几种火的祛除药物,可供学者和医者参考。
1升散
升即上升,散即发散。升散火热的中药材包括:
柴胡(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除肌热潮热,寒热往来,小儿骨热疳热,妇人产前产后热。虚劳发热,同人参煎服。)
升麻(解肌肉热,散郁火。)
葛根(解阳明烦热,止骨蒸劳热。)
水萍(暴热身痒,能发汗。)
香附等。
2泻火
实火可泻,泻火的草木类中药材主要包括:
黄连(泻肝胆心脾火,退客热。)
黄芩(泻肺及大肠火,肌肉骨蒸诸热。肺热如火燎,烦躁咳嗽引饮,一味煎服。)
胡黄连(骨蒸劳热,小儿疳热,妇人胎蒸。)
秦艽(阳明湿热,劳热,潮热骨蒸。胆火,胃中伏热。)
青黛(五脏郁火。)
蛇莓、白藓皮、大青(并主时行,腹中大热。)
连翘(少阳、阳明、三焦气分之火。)
青蒿(热在骨间。)
恶实(食前 吞三枚,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灯笼草(骨热肺热。)
积雪草(暴热,小儿热。)
虎杖(压一切热毒。)
茵陈(去湿热。)
景天(身热,小儿惊热。)
钩藤(平心肝火,利小便。同甘草、滑石服,治小儿惊热。)
乌韭(热在肠胃。)
屋游(热在皮肤。)
土马 (骨热烦败。)
大黄(泻诸实热不通,足太阴、手足阳明、厥阴五经血分药。)
楮叶、楝实、羊桃、秦皮、梓白皮(并浴小儿身热。)
栀子(心肺胃小肠火,解郁利小便。)
鼠李根皮(身皮热毒。)
木兰皮(身热面 。)
桑白皮(虚劳肺火。)
地骨皮(泻肺火、肾火、胞中火,补正气,去溲疏(皮肤热,胃中热。)
竹叶、竹茹、竹沥(并主烦热有痰。)
荆沥(热痰。)
另外还有李叶、桃叶、枣叶等果业类药材。
此外,还有一些动物类药材,也是泻火的良药。如:
犀角(泻肝,凉心,清胃,解大热诸毒瓦斯。)
牛黄(凉心肝。)
羚羊角(风热寒热。)
象牙(骨蒸热。)
牛胆、猪胆、熊胆(并除肝火。)
白马胫骨(降火可代芩、连。)
3缓火
缓火可以简单理解为将或变缓,降火之意。缓火的中药材主要包括:
甘草(生用,泻三焦五脏六腑火。)
黄芪(泻阴火,补元气,去虚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人参(与黄芪、甘草三味,为益气泻火、除肌热躁热之圣药,甘温除大热也。)
麦门冬(降心火,门冬三味,为清金滋水泻火止渴止汗生脉之剂。)
天门冬(肺劳风热,丸服。阴虚火动有痰热,同五味子,丸服。妇人骨蒸,同生地黄,丸服。)
葳蕤(五劳七伤虚热。煎服,治发热口乾小便少。)
白术(除胃中热、肌热,止汗。妇人血虚发热,小儿脾虚骨蒸,同茯苓、甘草、芍药煎服。)
茅根、地筋(客热在肠胃。)
甘蕉根 菰根 芦根 天花粉(并主大热烦渴。)
栝蒌根(润肺降火化痰。饮酒发热,同青黛、姜汁丸服。妇人月经不调,夜热痰嗽,同青黛、香附末服。)
还有些药食同源的药材和降火的瓜果类食材。
山药(除烦热,凉而补。)
小麦(客热烦渴,凉心。)
粱米(脾胃客热。)
麻仁(虚劳客热,水煎服。)
梨子(消痰降火,凉心肺。)
柿子(凉肺,压胃热。)
李子(曝食,去骨间劳热。)
乌梅(下气除热。)
马槟榔(热病,嚼食。)
蕉子(凉心。)
甘蔗(解热。)
此外有些动物类也可作为降火的良药,如:
鳖肉(同柴胡诸药,丸服,治骨蒸。)
鸭肉、鸽肉(并解热。)
兔肉(凉补。)
野猪肉、猪肉(肥热人宜食之。)
猪乳、酥酪、醍醐、人乳等。
4滋阴
火大往往伤阴,因而祛火往往和滋阴相互配合。滋阴的中药材主要包括:
生地黄(诸经血热,滋阴退阳。蜜丸服,治女人发热成劳。蜜煎服,治小儿壮热,烦渴昏沉。)
熟地黄(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虚燥。同生地黄为末,姜汁糊丸,治妇人劳热。)
玄参(烦躁骨蒸,滋阴降火,与地黄同功。治胸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为圣剂。同大黄、黄连丸服,治三焦积热。)
当归(血虚发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日夜不退,脉洪如白虎证者,同黄 煎服。)
丹参(冷热劳,风邪留热。同鼠屎末服,主小儿中风,身热拘急。)
牡丹(治少阴厥阴血分伏火,退无汗之骨蒸。)
知母(心烦,骨热劳往来,产后蓐劳,热劳。泻肺命火,滋肾水。)
黄柏(下焦湿热,滋阴降火。)等
以上是对祛火的中药材的分类总结,可供参考。实际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火盛的人,不能因为祛火,而骤用寒凉之物。就像夏天热的受不了,突然吃冰棍,人容易生病一样。火越盛,越要温散;火越急,越要缓降。在用药的过程中,更要分清虚火还是实火,抑或是郁火。弄错了,不仅不能祛火,更可能有害。
关注【本草拾慧】,一起学习本草知识,分享健康养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