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嘉靖三十一年,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率兵击退宁波倭寇。倭寇看俞大猷生猛,惹不起,那就躲呗,于是便跑到松阳去了,当地知县罗拱辰奋力抵御,俞大猷海上阻截,打的倭寇落花流水。奖赏,没有,升官,没有,不知道朝廷哪里进水了,不好意思,停俸。这种事多了,可能俞大猷已经习惯了,不久后他在海上击破倭寇,烧了倭船五十多条,终于赢得了自己的俸禄。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占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军前往讨伐。人家占据了有利地形,想要攻进去,只能爬墙,可俞大猷们爬到一半,倭寇忽然开门杀了出来,他们此时应该在城头防守才对嘛,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弄得明军措手不及,三百个人因此被杀。按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没什么大不了,可朝廷不干啊,尽管倭寇有事儿没事儿就跑过来杀人,从来也没人敢放个屁,但你俞大猷带领人去被杀,就不行,就有罪。虽然有罪,但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嘛,还得给个改正的机会嘛,这不朝廷大手一挥,俞大猷你不要有心里负担,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吧。不久之后,俞大猷在吴淞杀败倭寇,获得胜利,得以免前罪,并赐银币。再不久俞大猷因击败倭寇,升职苏松副总兵。官是升了,但手下只有三百人,屁股还没做热,倭寇两三万人又跑来闹事,这次俞大猷败了,一打一百,哪能不败?朝廷不管这些,估计是朝中大佬们数学不怎么好,败了,没商量,降职呗。
这时严嵩干儿子赵文华又跑来捣乱,不懂军事却天天指手画脚让总督张经出战,张经不想打呀,他已经给倭寇挖好了坑,正等着他们来跳,但又扛不住赵文华,就命令俞大猷出战,俞大猷又不傻,他数学学的还是挺好的,自己300人,倭寇2万人,没法打,谁爱打谁打,老子不动。于是,赵文华催张经,张经催俞大猷,俞大猷没人催了,天天就蹲在窝里不动,不久永顺、保靖的援兵已到,不动的张经动了,蹲窝的俞大猷也动了,大家于王江泾大败倭寇,杀敌一千九百八十多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按说这么大的功劳了,该论功行赏了吧,赏?赏个屁!
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先下狱后斩首,为什么呢,是俞大猷把霉运传给他们了?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当严嵩干儿子赵文华来到他们的地盘上祭海时,不得张总督、李巡抚待见,毕竟这两位封疆大吏官位比赵公子高,结果就因为招待不周,没能让赵公子好好的摆摆谱,赵公子的受不鸟了,自尊心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伤害,于是就联合干爹严嵩给他们挖了个坑,先是上奏说张经消极避战,光拿朝廷的钱,不办朝廷的事,折子递上去后,严嵩严阁老李娜心领神会,没事就在嘉靖耳边念叨张经养寇自重呀,张经避战不出呀。张总督不久就知道了赵公子弹劾他,到他并没有上书辩解,因为他相信胜利马上就要到了,到时让事实说话,一切谣言不就不红儿破了嘛!不久,王江泾大捷传到朝廷,张总督的催命符也就到了,天天忙着炼丹的嘉靖皇帝的脑回路比较发达,估计是重金属吃多了的原因,看着眼前的捷报,迅速联想到赵文华的告状书,严嵩的唠叨,张经呀张经,平时你不动,张文华一弹劾你,你就动,你小子还真养寇自重呀,来人,马上捉拿归案,张总督这边还等着朝廷的嘉奖,结果等来了锦衣卫的手铐。就这样张总督倒了,政治生平太低而倒了!因严嵩、赵文华这两个败类而倒了,赵文华不是不知道张经的部署,正是因为他知道张经马上要打胜仗了才上了那弹劾他,他和严嵩都知道,张经败了,还有一丝活路,如果胜了,必死无疑!赵公子再接再厉,又给李巡抚按了个醉酒失事的帽子,不久这两位朝廷大员就被斩首了。不要脸的赵文华不仅夺了张总督、李巡抚的功劳,还要了他们的老命呀,可怜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了。捎带着我们的俞大猷也因为作战过于勇猛被赵公子当做张经的人进行了降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