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宋词赏析——第十一篇「渔家傲」范仲淹

宋词赏析——第十一篇「渔家傲」范仲淹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大家好,我是主编青雲,这里我们带来范仲淹的词一首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描写将士戍边的诗,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词者于1040年至1043年,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的侵略。在深刻领略了边防事务的艰辛,体会戍边生活的苦闷沉重。描画必是细腻、刻画也必将入木三分,让我们来品读这首巨作。

宋词赏析——第十一篇「渔家傲」范仲淹

范仲淹

上篇:

上篇写景,塞外秋景已是凉。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西北边塞的秋天到了,“异”,不同。这风景与江南风光大是不同,衡阳这里引申为南方,大雁南归没有丝毫的留恋。这江南美景与这塞外凉秋,又怎不是一种残酷的反衬;这南归的雁群与这戍边的将士又怎不是一种凄凉的对比呢!

开头即是情感的交织、即是情感的高峰,塞外怎比的江南胜景,塞秋遍是萧瑟;雁不带留恋归南去,可戍边的将士,又是这般无可奈何!未见消沉,已现悲壮。

“四面边声连角起,”军中响起号角声,连带起四面的边声。雁南归,而人未还。尽是悲凉。我们知道宋人,重文抑武,对待外患的侵扰,只是一味退让求全。怎对的起这戍外的将士!又是怎样的悲痛,但这四周而来的声音,如此之宏壮,给人坚守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升腾,那孤城早已紧闭城门。我们也可以在这里看到些许内心的刻画,“孤”写出了内心的孤寂,雁南飞,声音也就剩下了这边声游荡,再无声色;“孤”写出了将士对故乡家人的眷恋,而正因为如此,戍边在外而不曾退却的壮烈。“孤城闭”,夕阳斜下,落黄昏,城门已是早早关闭。极尽萧瑟,却也看得出,将士们未曾懈怠,备战充分,规章严厉。对比而现的一股浓烈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感怀。

宋词赏析——第十一篇「渔家傲」范仲淹

千嶂里

如果说上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达的边塞景图,那么下篇则是细腻的刻画了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钢铁身躯下,竟也是如此地柔情,令人不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让人不由得想起万里之遥的家人。眼下战事未休,破敌无功,又怎能归还!让人想起了那句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何等的壮阔,这是对家人对国家悲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爱家爱国之情尤浓。

燕然未勒来源于《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声悠悠传荡于旷野之上,天气严寒,地上结满了霜。此处写景,更是贴合于上篇的“千嶂里”“长烟落日”,戍边情景如实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欲说还休,只是心里沉重了起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悠悠荡荡的声音、这彻骨的严寒、这份思家忧国的强烈情感。这一切交杂在人的内心中,愈显沉重,愈显壮烈,愈显哀痛。夜已深,可是叫人难以睡去,铮铮铁骨原来包裹着柔情,长久的戍边,将士们早是白了鬓发。这悠悠羌管,不免惹得人泪湿衣襟。

宋词赏析——第十一篇「渔家傲」范仲淹

戍边将士

我静静地合上了书,让自己沉浸在这份壮烈凄惨当中,不由地想起了艾青那首真挚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生我育我的这片土地、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我中华光辉灿烂的上下五千年。

我是眼里常含泪水的青雲,与你共享宋词美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久久为功

相关阅读

  • (夏云)剪得秋光入卷来——秋思四首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衡阳雁去,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剑门道中遇微雨 ( 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