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亚圣”孟子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亚圣”孟子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点击免费订阅哦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亚圣”孟子

文化导读

新中考来势汹汹,中国传统文化已然渗透到中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中考研究院为小伙伴们带来的传统文化背景大科普,下面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赶快自测一下吧~

中考真题

3.(天津卷)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 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 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背景

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约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亚圣”孟子

孟子的生平经历与孔子相似。他学成以后收徒讲学,有学生数百人,曾率领学 生到齐、宋、滕、魏、鲁、薛等国游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和学说。但是各诸侯国都没有真正釆纳他的主张。孟子晚年归隐乡里,不再出游。

孟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各诸侯国间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 也十分尖锐。孟子竭力反对暴政,反对穷兵黩武,主张仁政,用“仁、义、礼、智、 信”去教化百姓,实现大同世界。他反对激进的变革,力主用温和的说教与稳妥的 改良,保持统治阶级的政治稳定。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亚圣”孟子

孟子与“仁政”

孟子认为,谁能接受他的政治理想,谁能推行“仁政”,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 争相归附。孟子曾接连多次向齐宣王宣传他的“仁政”。他认为,治理人民的事情 决不可轻视。人民如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坚定的道德观念,没有坚定的道德 观念,就没有正确的行为,就会失去方向,奢侈放纵,危害社会。

孟子的文章和思想都收于《孟子》一书中。《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言行、政治观点和政治活动的 儒家经典著作,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在《孟子》七篇著作中,充分发挥了孔子的伦理和政治学说,以及他自己 所主张的“性善论”的思想。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亚圣”孟子

庄暴见孟子

孟子的伦理学说是以拥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 为基础的。他认为伦理观念是人们本性所固有的,因此他提出了仁、义应当并举的 主张,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按伦常的道理办事,便丧失了人的本性。孟子在政治 上主张封建统治阶级“施仁政”、“行王道”,反对暴政;他还十分注意民心的向背, 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主张德治,提出“仁政”、“王道”思想,书中 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及“民贵君轻”的思 想,都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思想遗产。

参考答案

(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2)示例一: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热情好客。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

示例二: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示例三:名言:“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