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我国自古就有登高望远,临江赋诗的习俗。文人墨客或约三五位好友登高游玩或大宴宾客以诗会友,这些文人墨客的游玩聚会成就了我国灿烂诗书文化。名胜风景伴随着这些千古流传的名篇逐渐流传千古,盛传万代。是文人墨客的诗书成就了这些名胜风景,还是这些名胜风景成就了文人墨客的千古名篇呢?今天就以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中的岳阳楼与《岳阳楼记》为例,来看看文人作品思想与名胜风景交相辉映。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范仲淹

岳阳楼定名

岳阳楼始建于220年前后,据《巴陵县志》记载:“岳阳楼,或曰鲁肃阅军楼也。”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在巴陵操练水兵,修筑巴陵城防,建鲁肃阅军楼即为岳阳楼,最晚应该修建于东汉,距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巴陵城楼

南北朝时期,岳阳楼名字是巴陵城楼。晋太康元年,立巴陵县于此,后置建昌郡。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巴丘)山在湘水右岸。山有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邪阁城也。描写的就是巴陵城。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冈岭,滨阻三江。”随着巴丘城先后改建为巴陵县、巴陵郡,城楼也改称巴陵城楼。岳阳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岳阳一词,但是从诗名字可以看出,当时的名字还是巴陵城楼。

唐朝初年的多名并存

唐朝初期,岳阳楼的名字几经更改,据《岳阳风土记》记载“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寛阔。“城西门楼也”这一句记载可知,岳阳楼当时也称为城西门楼。”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毎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其后,太守于楼北百步复创楼,名曰燕公楼。”这里看出张说曾经扩建岳阳楼,并且经常在这里登楼赋诗,所以叫做燕公楼。据《全唐诗记》载张说及与之唱和的岳州诗称岳阳楼为南楼。唐朝诗人李群玉的诗作《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昔与张湘州,闲登岳阳楼”,可见岳阳楼曾经命名为洞庭驿楼。由此可见,唐朝时期岳阳楼有着:洞庭驿楼、城西门楼、燕公楼、南楼四个名字。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岳阳楼

李白、贾至诗篇定名岳阳楼

唐朝诗歌最早出现岳阳楼名字是在李白与贾至的诗歌当中。根据《全唐诗》收录诗作时间来看,干元初,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贾至《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一题作南州有赠)》都以“岳阳楼”为诗名。从时间上看李白的诗作于干元二年(759),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贾至干元二年(758)贬为岳州司马。宝应元年(762)复为中书舍人。贾至于干元二年(759)至宝应元年(762)为岳州司马,他的诗歌也有可能作于干元二年(759),从时间上似乎难分先后。但是从诗歌描写的景色来看还是能够分辨出早晚。

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 其一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 其二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 其三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从这三句诗来看。诗人所处的季节为秋季,并且是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的深秋时节。再加上是题目中所写初至巴陵,可见诗人最早到达巴陵时间为干元二年深秋。在贾至《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一题作南州有赠)》一诗中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极浦三春草”“楚山晴霭碧”描绘的是春天之景。再加上贾至为干元二年(759)贬为岳州司马,此诗最早也应该作于次年春天,也就是干元三年春天。而李白的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于干元二年(759),显然早于贾至。也就是说诗歌当中出现岳阳楼最早的应该是在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根据地方志记载,当时巴陵城也已经改名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更名为岳阳楼。所以后世诗人、文人再登岳阳楼赋诗之时都称之为岳阳楼。,如李商隐《岳阳楼》、白居易《题岳阳楼》、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刘长卿《岳阳楼》、元稹《岳阳楼》等等都是以岳阳楼称呼。唐朝诗人的频繁登临岳阳楼也说明了当时岳阳楼已经名满天下。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岳阳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这样评价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范仲淹的故事还要从康定元年说起,这一年范仲淹51岁。康定元年已经经历了两上两下的范仲淹,再说出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第三年,再度被启用。康定元年(1040)前后,西夏进犯北宋边境,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宋仁宗无奈,遂起用众望所归的范仲淹,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一起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在防守边塞的战争中,“号令明白,爱抚士卒”,采取正确的策略,军威大振,连宋仁宗都不得不称赞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同时西夏人面对范仲淹驻防的延州也是感慨道:说“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西北三年的战事让范仲淹测地看透了宋朝军事制度的弊端,发现了宋朝军事实力薄弱所在。也写下了心酸的悲壮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决心改革朝政,范仲淹重新被召回东京。不久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一生的理想,担当良相的追求,此刻得以实现。他抓住机遇,提出了十项改革方针。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庆历新政”范仲淹对贪污腐败、尸位素餐的官员,毫不客气。但是一旦动真格,重新分配利益,范仲淹就受到了来自各方反对。结果是相当一批大官僚、地方官和皇室权贵暗中开始串通,组织力量策划铲除范仲淹。庆历四年六月,边事再起,范仲淹请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为陕西、河东宣抚使。随后韩琦、欧阳修等人相继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在经历了无数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然后现实中碰壁,头破血流之后为了家国天下进行的最远的一次探索。可惜这一次的探索与付出再次面对了冰冷的现实。遭到了无情的反对。《宋史》评价范仲淹,说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庆历新政失败后,庆历六年(1046),58岁的范仲淹在贬邓州,这是范仲淹三起三落人生的最后一落。这一年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思想上升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乃范仲淹之名作,写于庆历六年,适时范仲淹与好友滕子京被贬,政治上双双失意,可谓感同身受。然而,两者的表现与心境却大相径庭,同为贬谪,滕子京性格豪迈,常把抑郁悲愤发泄于外,且罕受人言;而范文正公仿若丝毫未有影响,更是在该“记”中巧妙地规劝好友,理应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境平和方能思绪明晰,进而有所作为;同时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一种独有的“忧乐观”。就是《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思想。

范仲淹从未登临岳阳楼,《岳阳楼记》极少景色描写

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岳州,被贬期间滕子京做了三件政绩以求能够重新回归朝廷。重修岳阳楼就是滕子京的三件政绩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一副《洞庭晚秋图》并请求范仲淹作记。此时的范仲淹被贬邓州,处境与滕子京极其相似,看见好友的请求于是答应写《岳阳楼记》。“记”是宋代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根据范仲淹的生平记载看,范仲淹极有可能一生都未曾登上岳阳楼。因此所作《岳阳楼记》并不是以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出名,而是借岳阳楼抒发的“先忧后乐”思想闻名于世。清代吴楚材、吴调候《古文观止》评价《岳阳楼记》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幸,非先生其孰能之?这也从侧面说明上述观点,范仲淹没有登临岳阳楼。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登斯楼也,去国还乡”站在顶端看身处世间忧谗畏讥。整篇文章来看,虽然景色描写不多,但着墨之处都是独具视角,大局出发。站在高处看清世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然后拿“去国还乡”与“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对比。看似在写迁客骚人实则在写自己与滕子京的处境。

第二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滕子京虽然为人旷达却常常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被贬处境,不免触景生情“感极而悲者矣”这份境界应该是在规劝友人与自己而写。希望滕子京能够不论身处何处做到不喜不悲,乐观旷达面对。虽然这是一种理想境界,却也表达出了范仲淹的人生追求。

第三重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来源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也就是如家的“优乐”思想一是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二是先忧后乐的忧患意识。也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中最后一段的论述主要便是彰显这两种观念,将整篇文章的主旨升华,而主题得以鲜明地呈现,范公个人的政治追求与高尚人格自然随之凸显。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春和景明

岳阳楼与《岳阳楼记》

从东汉末年,鲁肃初建岳阳楼,到南北朝时期的巴陵城楼,再到唐朝时期多名并存,再到最后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定名岳阳楼,到最后范仲淹一篇隔空《岳阳楼记》。岳阳楼逐渐从一座军事瞭望用楼转变为历史文化名楼。范仲淹之前,岳阳楼已是名满天下。南北朝时期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登临巴陵城楼也就是岳阳楼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元稹等都曾登临岳阳楼,留下名篇传世。到了宋朝时期,北方战乱,文化中心南移,岳阳楼地位更上一层楼。到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之时不仅感叹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前人已经把岳阳楼的美景描写完了,我都不知道该咋写了!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样貌已经被写到每一根头发丝、毛孔了,还用了所有能用的溢美之词,那我就不写样貌,写一下这个人的思想吧!于是《岳阳楼记》不着重写景,而是借岳阳楼天气阴晴变化,描写人心情变化,然后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后将思想上升到“先忧后乐”的崇高境界。将岳阳楼的定位从名胜风景上升到了思想文化风景。简而言之,无《岳阳楼记》岳阳楼以美景名胜名满天下,《岳阳楼记》岳阳楼以名胜风景名满天下再以崇高思想教化天下。岳阳楼的传承不再仅仅传承风景,更实在传承范仲淹的他的忧乐观与爱国情怀!

从岳阳楼与《岳阳楼记》看名胜风景与文人作品思想的交相辉映

先忧后乐

喜欢诗、文化、历史的朋友记得关注我,欢迎转发、评论。

参考文献: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译下[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905-916.

郁贤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范文正公集,清岁寒堂版卷十七第2 页

姚诗德, 郑桂星. 巴陵县志[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8: 62.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M]. 台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6: 1.

郦道元. 水经注[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5: 560.

中华书局. 全唐诗: 卷 414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4580

相关阅读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雅俗共赏)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岳阳楼风景区文化遗产剪影译注诗大雁高飞,带走了我的忧愁烦恼,远处的山峰又衔
  • 【唐诗鉴赏】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
  • 宋词一百首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宋词大全,>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