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关于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是“唐诗一哥”的争议,千年来都没有定论。
李白豪放浪漫,杜甫沉郁顿挫,两人的诗风毫不相同,实在难以比较。
不过即使风格迥然不同,两人也有“撞车”的时候。
公元759年,60岁的李白登上岳阳楼,写下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9年后,58岁的杜甫登上岳阳楼,也写下一首《登岳阳楼》。
这两首诗有很多相同之处,一来都是登临诗,而且地点还一样;二来都是两人晚年之作,李白写完这首诗的第三年便去世了,而杜甫这首诗也是写于他逝世的前两年;三来这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
因为有着这诸多巧合,所以后人总爱将这两首诗拿来比较。
那么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先来看看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全文如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我们也知道,在“安史之乱”中因为站错了队伍,落得了个流放夜郎的下场。
幸运的是,当他走到白帝城的时候,就传来赦免的消息。
当时的他是迫不及待地登舟返回江陵,狂喜之余写下了一首《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沿长江顺流而下,到了江夏,遇到了老友江夏太守良宰,在对方的盛情之下,在此地游玩了一阵子。
后来应其他友人之邀,同游洞庭湖,又登上了岳阳楼。
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便是写于此时。
“夏十二”到底是何人不得而知,只知他是李白的好友,姓“夏”,排行十二,故称其为“夏十二”。
被赦免的李白,就像出了笼的鸟儿,所以他的诗中自有一种乐以忘忧的闲适情怀。
整首诗从开头的辽阔之景,到结尾的饮酒放乐无不体现了李白豪放潇洒之态,就像明朝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所言:情中含情,飘飘欲举。
再来看看杜甫的《登岳阳楼》,全文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安史之乱后的杜甫,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成都的浣花草堂度过了人生中最安逸闲适的一段日子。
可是后来一直资助他的严武等人相继离世,杜甫的生活便陷入了困境。
他离开了浣花草堂,一路漂泊,曾在夔州短暂停留,写下千古绝唱《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读来令人伤感不已。
后来他继续流浪,来到岳阳,登上仰慕已久的岳阳楼,凭楼远眺,感慨万千,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需要注意的是晚年的杜甫疾病缠身,基本就是靠药维持着生命。
这首诗的前半部写的是他登上岳阳楼所见的洞庭湖之景,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尤其是颔联的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但是诗歌的后半部却流露出了一种天涯漂泊、怀才不遇、年老体衰的无可奈何、万分压抑的情感,令人不忍卒读。
其实按照后人的评价来看,杜甫应该是更胜一筹。
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入选《唐诗三百首》,还常出现在教科书中。
宋代的刘克庄在《后村诗话》曾说:“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
明代的高棅在《唐诗品汇》也曾说:“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无论是声名地位,还是流传度来看,显然都远不及杜甫的《登岳阳楼》。
但是我总觉得杜甫这首诗太过苍凉,所以还是更倾向于李白的潇洒豁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你更喜欢李白的还是杜甫的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