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在我的眼中,袁崇焕的一生好像都充斥着悲剧色彩,有的人说他认为民族英雄,但是也有人骂他是大汉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袁崇焕最终的下场是十分的凄惨,是受尽屈辱和折磨而死的,并且一直都受百姓的唾骂,据记载袁崇焕死的时候全城的百姓都在争相争抢他的肉的五脏六腑,那么在历史上袁崇焕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大汉奸"呢?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兵不可撤,城不可弃,民不可移,田不可荒。且兵法有进无退,锦、右一带,既安设兵将,藏卸粮料,部署厅官,安有不守而撤之?万万无是理。脱一动移,示敌以弱,非但东奴,即西虏亦轻中国。前柳河之失,皆缘若辈贪功,自为送死。乃因此而撤城堡、动居民,锦、右摇动,宁、前震惊,关门失障,非本道之所敢任者矣。 ——袁崇焕

青年时代

袁崇焕念书准备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一次,秋天举行,在现在来看就像我们的中招考试一样,大都在省城桂林考试,由指定的主考官主持,考试分为三场,每场时间是三天,考中即为举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当时袁崇焕是在广西桂林丙午科参加乡试中,考中了举人。这一年的他23岁。在当时,对于全国的刻苦考生来说,考中举人是一件大事。举人的名额,不同的省地其数量也不同,能中举的人数不多,读书之人中举,既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件大喜事。当年袁崇焕是23岁中举虽然在现在来说在这个年龄已经很晚了,但在当时,他的年龄其实并不算太大,甚至可以说已经是比较早的考中了举人。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新编京剧《袁崇焕》剧照

袁崇焕中举后,像其他举子一样,要去参加会试。会试每三年一次,就像是现在的高考一样,乡试在第二年春天举行,在北京贡院,由礼部主办,皇帝指定的高级官员主考。对于外省的来京考试的人给路费和驿马。满面风光,风光进京。考场叫做贡院,考生按考号依次入号,关门上锁。考试分为三场,每场时间三天。当袁崇焕中举后,继续发奋读书,一直参加会试,但一直都不顺利,屡战屡败,一直没有考上。换句话来说,他从中举人到中进士,中间大概是经过13年。连续12年,一共有四次机会,他都没有取得进士的功名。这足以证明了当时考试的难度之高。

历经坎坷之后,他虽然萌生了知难而退,从此归隐山林的念头,但实际却并没有放弃考学,而是愈挫愈奋,更加努力学习,逆流而上,时时告诉自己一定要金榜题名。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袁崇焕在之后的一次会试考中,成为贡士。但袁崇焕明白,这并不是结束,因为接着还有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 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那才算是真正的金榜题名。

明朝确立的制度规定,每三年考一次进士,共分为会试和殿试两次考试。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除了皇帝之外无人在考试之前知道题目,这就大大的确保了考试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在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在京城通过会试和殿试,考中了万历己未科进士。与他同年的状元是庄际昌,所以万历己未科的进士则又称"庄际昌榜"进士。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投笔从戎

袁崇焕进士出身,他性格特点概括来讲是"三敢",就是"敢走险路,敢犯上司,敢违圣颜"。袁崇焕当时的上司是辽东经略王在晋,他并没有什么深谋远虑,并不会采纳袁崇焕的建议,不容得人与他争辩。袁崇焕在当时却人微言轻,争辩不得,为了国家的安定,思索之后,便将自己的意见奏告了当时的首辅叶向高。尽管袁崇焕是为了国家更好,但当时的越级呈报犯了官场大忌,这既表现了他的勇敢,却又反映了他的蛮劲。叶向高不明情况,不能够做出决断。就派出天启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出关巡边,了解边情,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当时王在晋的主张是尽弃山海关外城池、台堡、土地和军民,实行退守山海关的消极防御策略。立即遭到了巡边大学士孙承宗的批评。在经过孙承宗"推心告语,凡七昼夜"的苦心劝告,王在晋却仍固执己见,冥顽不化。无奈之下孙承宗只好上奏朝廷,请求免王在晋辽东经略的全部职务,当皇帝看到这封奏折之后,立即下令免除王在晋的职务,任命孙承宗接替王在晋的职位。孙承宗上任后,广泛的采纳袁崇焕等人的建议。孙承宗、袁崇焕等在辽西建立山海关至锦州的关宁锦军事防线,阻止后金继续侵犯,戍守边关,保卫京城。

宁远大捷

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指导下,对于边地安全的管理也颇有成效,令后金不敢再犯。就在这时,孙崇宗遭到了小人的算计,被罢免了职务。皇帝命令当时魏忠贤的党羽高第来接替孙崇宗的一切职务。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当后金听说明朝边关将领被撤职之后,立即发动六万大军,再次入侵辽东。在战争面前,懦弱无能的高第下令全军撤入山海关之内,实行鸵鸟政策,然而由孙承宗一手栽培出来的大将袁崇焕并没有服从高第的命令,他发誓要与他所镇守的宁远城同生死共存亡。

当后金大军兵逼到宁远城下是,他们的首领希望袁崇焕投降,但被袁崇焕拒绝。袁崇焕知道后金擅用间谍之策,因此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还发动城内所有民夫,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共同守城。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发现使袁崇焕自己投降不成,在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下令强制攻城。努尔哈赤自领兵以来,从来没有失败过,而且每一战都是以少胜多。这次,他手握六万精锐,以为攻下宁远城,易如反掌。却没有想到,却遭到了袁崇焕等人的殊死抵抗。袁崇焕利用红衣大炮向后金大军不断炮轰,后金士兵死伤惨重。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攻城进行了四日,后金依然被袁崇焕等人阻挡在外。努尔哈赤恼羞成怒,决定亲自上阵指挥,在过程中不料自己也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所击伤。后金军队拼命将努尔哈赤救回,带回营地救治。伤重的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而自己的士兵又伤亡惨重,只有下令撤退。宁远之战最终以袁崇焕的坚持获得胜利而结束。 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

宁锦大捷

过了一段时间,努尔哈赤身患重病不治身亡。天启七年(1627)五月,当时已经取得朝鲜之战胜利的皇太极,率兵向袁崇焕进行攻打,说是要为努尔哈赤报仇。在其强势攻势之下,大、小凌河守城的人全都溃逃,处于优势的皇太极乘势围住锦州。袁崇焕急忙派祖大寿率精兵4000人,绕到敌后,又派出水军东出,试图从背后发起攻击。援兵才刚刚出发,而敌兵已至宁远城下。机智的袁崇焕故伎重演,用重炮打击攻城之敌。当时与袁崇焕不和的满桂,也率兵来增援,合击敌军。导致后金军队伤亡惨重,城外濠沟尸积如山,后金军队不得已而撤出宁远,进而集中力量攻打锦州。锦州守城之兵奋力抵抗,外部援军也纷纷赶到,后金军队没办法只能全面撤退,临撤时,却毁掉了大、小凌河两座城池。这就是有名的"宁锦大捷"。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努尔哈赤剧照

袁崇焕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当时的朝廷里暗波涌动,局势混乱,袁崇焕不善于阿谀奉承,敢于直言,魏忠贤认为袁崇焕处处与自己为敌,一直在坏自己的好事,于是一直给袁崇焕使绊子,袁崇焕看清了官场的阴暗,心中的满腔热血被消耗的所剩无几,于是辞官归乡。暂时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活。

反间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觉得袁崇焕是个可用之人,所以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在此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并极力推荐祖大寿等三人,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并将袁崇焕封为太子少保,赐蟒衣。但是在崇祯二年,后金入关直逼京都,袁崇焕千里救援,却被朝中大臣及多疑的崇祯怀疑是袁崇焕故意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有勾结。再加上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大罪弹劾袁崇焕,而此时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找人抓来了两名明宫的小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听见两个满清将领的窃窃私语,说是袁崇焕与自己有秘密约定,皇太极再故意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这些话就传入了明思宗的耳中。明思宗中计,听信了谣言。以为袁崇焕谋反。崇祯二年十二月,袁崇焕下狱。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崇祯皇帝剧照

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袁崇焕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到了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面不改色。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将自己的一生总结出来,说出来自己的遗言。当时刽子手将袁崇焕的肉一片片割下来,百姓们纷纷付钱,将袁崇焕的肉生吃,顷刻之间,肉无影无踪。随后,刽子手又将袁崇焕开膛破肚,将袁崇焕的五脏六腑取出,百姓们又都买下来,和烧酒一起生吞下去。其场面是鲜血淋淋的。这么血腥的画面我想想就觉得可怕。此时袁崇焕年仅四十七岁。

身后名

在现在,每个人对袁崇焕的看法褒贬不一,在我的眼中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有毅力,有魄力,有智谋的忠臣。他的仁智,令人感叹,他的勇气,令人钦佩。令人赞颂;勇与廉,令人钦佩。他是具有爱国精神的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他在自己的职位上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时时刻刻表现着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爱国不是用自己的嘴说说而已,在袁崇焕身上,我看到的是通过实际行动来爱国,翻开了历史泛黄的史册,回首着历史的天空,袁崇焕的所作所为是渗透在整个民族的光辉史册中的,永不褪色。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我认为袁崇焕的死是一场重大悲剧。他是大仁大智之人,一个肱股之臣。回想袁崇焕的一生,在青年时代,一直坚持自己的目标,奋勇向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在维护国家安定的时候将自己的生死抛之脑后,为了领土安全付出一切。在备受冷落之后再受重用是,并没有怨恨朝廷。仍然忠心耿耿。最后却遭人陷害,死时不光彩,连个全尸都没留下。惨死街头。这怎么能不是一场悲剧呢?

在研究了袁崇焕近二三十年的阎崇年笔下,袁崇焕是一位能与许多流传千古的名人比肩,堪称中华民族的榜样,可惜却冤死在明思宗的手下。死时饱受折磨,但心灵受到的伤痛比肉体更深。我想,在袁崇焕死时,一定对于朝廷是非常失望了,寒心与皇帝对自己的做法。自己一生历经坎坷,一心只为国家,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后人还误会与自己,这是多么可悲啊。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其实袁崇焕是千古忠臣,他之所以被长期误解,是因为清朝反间计的保密工作做得非经常好。当时皇帝的昏庸,为了维护自己皇室的面子,并不公开这些资料,让人们一直误会着袁崇焕。很多年之后,直到乾隆年间,清朝皇帝认为袁崇焕这位前朝的栋梁之臣是一片赤胆忠心,一个忠心耿耿的英雄,但却一直被人们看作是里通外国的乱臣贼子,心有不忍,觉得这对于袁崇焕来说一点都不公平。于是就下令公布了皇太极时期的内府密档,真相方大白于天下。这才还了袁崇焕的清白。

“他(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剑桥中国明代史》

参考文献

《下第》——姚合

《剑桥中国明代史》

《袁崇焕传》--梁启超

《明史·袁崇焕传》

相关阅读

  • 千古奇案——袁崇焕之死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袁崇焕,先看一下维基百科的说法: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或又字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4]。明
  • 撇去夸张,用史实还原袁崇焕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袁崇焕,有人说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百年难得的优良将领,最后却惨遭凌迟是千古奇冤;有人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为了功名不惜牺牲军民,实为大明的叛徒;有人说他是东林党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