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带你走近《资治通鉴》(一)

带你走近《资治通鉴》(一)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带你走近《资治通鉴》(一)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共294卷300多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间我国13朝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借以展示君臣治乱、朝代更替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下面小编通过解答6个问题让各位读者对《资治通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带你走近《资治通鉴》(一)

毕生精力,尽于此书

第一个问题:司马光何许人也?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信阳光山县),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有三件事为人熟知,一是司马光砸缸,二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三是主治编纂《资治通鉴》。司马光幼时喜读《左氏春秋》,少年老成,七岁时砸缸救出同伴上官尚光,上官尚光长大后为感念司马光救命之恩建有“感恩亭”。王安石变法历时近15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触犯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神宗死后变法走向失败。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矛盾不在于要不要改革,而是在如何改革。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司马光将《通志》进呈英宗,英宗看后大为赞赏,命司马光自择官属设立书局继续编纂。

第二个问题:《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一个人写的吗?《资治通鉴》的正式编修,始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然而早在宋英宗志平元年(公元1064年),司马光就已将自己久蓄编修的一部简明编年体通史《历年图》进呈英宗,后于元祐元年收入《稽古录》第二部分,此书已经是《资治通鉴》最早的雏形。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司马光进呈《通志》(《周纪》5卷,《秦纪》3卷,共8卷)得到英宗认可,下诏为司马光专门设立书局,司马光召集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共同讨论编纂,并由刘攽负责撰写两汉部分、刘恕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撰写隋唐五代部分,最后由司马光总其成,由其子司马康担任校对。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资治通鉴终于完稿。不得不提的是,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司马光、宋敏求受诏著作《宋兴以来百官公卿表》,宋敏求去世后赵彦若继之,于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成书,其中《大事记》收录于《稽古录》第三部分。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果然,资治通鉴成书不到两年,司马光便因病去世。《资治通鉴》写上名字的作者是五人,没写名字的还有一大堆,这里面还有英宗和神宗两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当然主要是靠司马光,没有司马光就没有《资治通鉴》。

第三个问题:《资治通鉴》因何得名?司马光著作《历年图》和《通志》的目的在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把历史打造为今人的一面镜子。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神宗继位后,他认为《通志》较之其他史书通俗易懂,就召见司马光,评价此书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资治通鉴》尚未完成,宋神宗撰写并书《<资治通鉴>序》一篇,当面授予司马光。

第四个问题:《资治通鉴》为何不从有史以来就写,又为何止于五代?司马光之所以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是因为他认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周天子正式承认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第一篇为《周纪》,《周纪》开篇为“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司马光认为“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也就是说周天子自坏规矩是周王室衰落的关键。上梁不正下梁歪,无规矩不成方圆,选择这件事作为开篇,这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名字完全符合。至于为何至于五代,就更简单了,五代之后即是北宋,本朝人编本朝史,很多事不能说不敢说,司马光作为一个严谨求实的史学家情愿选择不写,留给后代人来书写北宋史实。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资治通鉴》写政治军事的多,写经济文化的少之又少?在中国的历史上,关军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往往是军事家。在关键历史时期尤其是朝代更迭的时期,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政治就是空谈,经济文化还要靠后排。无论打天下还是守江山,离开了政治和军事就要出问题,经济繁荣的北宋之所以积贫积弱就是源于政治和军事的失策。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守稳政权还得靠枪杆子。为什么建国初期要牺牲农业轻工业发展重工业?你没有原子弹氢弹,其他一切早晚都是扯淡。

第六个问题:《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1912年,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教育家符定一推荐他学习清代著作《通鉴辑览》,为他之后研读《资治通鉴》打下基础;1914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毛主席开始研读《资治通鉴》,这一读就是62年。无论是学生时期还是革命时期,无论行军打仗还是生病卧床,他都手不离卷。即便到了晚年,更是直接把《资治通鉴》放在了床头,打满胶带、写满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就是这本书的状态,主席直言此书读了17遍还要再读。

带你走近《资治通鉴》(一)

一十七遍,每读都受益匪浅,还要再读

相关阅读

  • 资治通鉴系列(一)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资治通鉴简介,很多人都知道《资治通鉴》这本书,却不知道这四个字的含义。这四个字是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
  • 一生至少要读一次《资治通鉴》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资治通鉴,因为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是理清历史脉络最权威、最方便的书。《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通史,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