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人间要好文 韩愈散文独家漫谈(六):《子产不毁乡校颂》
文/钟百超
一
韩愈,继司马迁之后最伟大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仅有自己的创作理论,而且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现存散文近400余篇,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无所不通,熔铸百家之精华,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令人叹为观止。
韩愈的散文创作,一则以传承并弘扬儒家思想为己任,二则以古文为抒写工具,使之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而垂范千古。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谁也不能够力挽狂澜,扭转局势。
儒家地位急剧下降,儒学日渐式微,“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在“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的历史时期,唯有韩愈高举大旗,主动担当起恢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历史重任,而终于“复归于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是苏轼对韩愈的最高评价。倡导古文运动,把变革文风与儒学复兴结合起来,既推动了散文的发展,也接续了儒学的千年血脉。
作为一代散文大家,韩愈的散文创作,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品读与赏析大师作品,对于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xiāo)。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pǐ),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传颂千古。在封建社会里,能够出现子产这样的贤臣,可谓独绝。文章一开头,韩愈便开门见山地吐露心声,“我思古人,伊郑之侨”。子产,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著名政治家。接着利用对话体的方式,讲述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然后对其做法的结果予以肯定,“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因为不毁乡校,郑国得到很好的治理。
通过对话,除了间接地表达对子产由衷的敬佩之情,更是对他治国理念以及博大胸怀的赞赏。不毁乡校,可以成美。对各种言论,善也吾行,不善吾避。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国就会倾覆灭亡。
据《左传》记载,孔子对子产的做法大为赞赏:“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子产执政二十多年,为郑国做了许多事,唯独不毁乡校传为佳话,并触发韩愈的思古之情。
接着,以周朝的兴衰做对比,进一步渲染言论自由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周朝之所以兴,在于,奉养老人,并听取他们的治国忠告;周朝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周厉王派人监视持不同政见者。因此,韩愈认为,成与败,由此立判。
最后回扣主题,高度赞美子产是执政的范式和榜样,“维是子产,执政之式”。但是,韩愈也不无遗憾地感慨道,“维其不遇,化止一国”,可惜的是,子产没有得到更大的机遇,而只好委屈自己,在一个小诸侯国内实现自己的教化理念。韩愈又接着喟叹说,“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如若采用子产的执政理念,让子产有机会匡扶天下君王,那么,就能政通景明,惠及天下。这里,韩愈明借褒奖子产而暗中贬斥不重用,甚至埋没和践踏人才的社会现状。“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这不仅仅是扼腕长叹,而是满腔的悲愤与怒吼。
文章末尾以“谁其嗣之?我思古人”照应开头,这一叩问,如同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一样,隐含地表达了韩愈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做子产第二。
三
韩愈不仅“文起八代之衰”,而且担负起“道济天下之溺”的重任。这“道”也不纯粹是儒道,而且涵盖更广阔的领域,如治国之道、用人之道等。“我思古人”,也绝不仅仅是聊发思古之情怀,而是通过回顾历史,更好地展望未来。
这篇文章,以赞美子产为主线,通过周朝兴替对比,警醒执政者正确对待民意。“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这一警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2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