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2017年5月24日,即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余庆建县416周年纪念日。
明朝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在贵州建卫所,推行改土归流。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立贵州布政使司(也就是省政府)后,播州宣慰司及其属下的29个土司还和朝廷和平共处了两百多年。若不是宣慰使杨应龙反明,这一大片世袭土司还不知道要延续到什么时候?
杨应龙管辖的土司,本来就是“改土归流”的绊脚石,他背叛明朝,正好,明朝就趁此机会,调集大军将其统治下的播州宣慰司及其属下土司悉数革除,强力推行改土归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平播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贵州巡抚郭子章上奏神宗皇帝,建议以其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军民府,并将余庆、白泥两土司之地合置余泥县。神宗皇帝基本接受了郭子章的建议。不过,第二年(1601年)四月二十九日,批定的不是余泥县,而是余庆县,并与新设的瓮安县、湄潭县、黄平州一起从四川播州(即今遵义)划归贵州布政使司辖下的平越府管辖。余庆长官司改为余庆土县丞,白泥长官司改称余庆土主簿,与朝廷委任的流官一起,实行“土流兼治”。
余庆建县后,郭巡抚非常重视余庆的发展,给余庆做了很多实事、好事,以致150多年后,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蒋深任余庆知县修建名宦祠时,还把郭公作为余庆第一名宦供奉于祠中,并在他纂修的《余庆县志·名宦》一节中对郭公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二十七年巡抚贵州,历十年,习知民隐,凡所施设,永垂利泽,尤善奖拔士类,经其品题,率成名宿。著《黔记》六十卷,经济卓然。先是播州酋杨应龙作乱,王师屡征不克。天子拊髀,廷臣交荐,子章匹马入黔,增兵饷,扼要害,立赏格,士气百倍,兴师才百余日,擒应龙诛之。播州平,始经理播州为平越等郡县。独于余庆设城垣、筑三堰、立三关、置三驿、修木根坡、置官坟,为功最深。故至今余人颂其勋庸,比之诸葛武侯、关壮缪焉!”
诸葛武侯即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死后追谥武侯;关壮缪即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大将,死后追谥壮缪侯,后人尊为武圣人供奉在香火上。余庆人把郭公比作诸葛武侯、关壮缪,赞美郭公的忠义,勤政为民,说明郭公在余庆影响之巨,在余庆人民心目中地位之崇高。
这里,郭公与贵州省有关、与平播之战有关的事,我们姑且不说,单把郭公“独于余庆设城垣、筑三堰、立三关、置三驿、修木根坡、置官坟”这些“为功最深”的事,分别介绍一下。
在介绍这些事情之前,还应讲一件蒋公没有讲到的大事,那就是一建县,郭公就给余庆推荐了一位好父母官,得到朝廷恩准。这位好父母官叫袁尚纪,也是一位国家级的文化名人,也为余庆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是个大大的清官,蒋公把他排为余庆第二名名宦,说他“以永宁州知州摄县事,捐俸倡建学宫,崇祀先圣,以安人心,以收民望。田立上中下三则,丁随田办。余人感之勿替”等等。
关于在余庆设城垣:白泥原无城垣(城墙)。设县后,作为县治所在地,郭公向朝廷申奏,必须建城垣,获准。余庆城垣这项由郭公经理的工程,于万历辛丑年(1601年)开工,第二年(壬寅年)冬建成。工程由镇远守备史良将具体抓,永宁州知州摄县事袁尚纪监理并组织施工,典史向炳协助。整个工程用银1600多两,粮食1500多石,城垣周围317丈,高1丈6尺,垛口330多个。有三个城门,东门叫“来喜”,西门叫“太初”,北门叫“南薰”,门额都是郭公题写的。余庆城墙的修建,在之后的三百多年中,让余庆城中百姓多次免遭战争之苦。可惜这件珍贵的历史工程,中间虽然经过几次维修,但最终没有能够保存下来,城墙砖石被后人拆作他用了。现在还有一两段残墙,四、五米的样子,已引不起人们注意了。
关于筑三堰:蒋深先生《三堰考》说,余庆设县后,郭公“因见余城沿河上下七八里内,田数百顷,并无沟渠蓄水灌溉,倘雨旸不时,必致干旱。于是相水势之高下,筑河为堰,深沟高坎。于康寨之上筑堤名雷公堰,其水灌康寨、上里、麦园等处田若干顷。又于赤土之上分河筑堤名赤土堰,其水即灌赤土田若干顷。复于上里截河筑堤名正官堰,其水灌龙家沟以下至白马庙一带田若干顷。此余邑三堰开创之始也。夫截河流以为堰,引堰水以入沟,放沟水以灌田,俾余民获免旱魃之灾,前贤之泽长矣!”现在三堰中,雷公堰遗址还在,数百年来,几经改造,现在叫康寨大堰。
关于立三关:三关,三个关口,立三关就是扼要害。三关,一是地近瓮安县界的头关,二是县西二十里的中关,三是余庆司的余庆关。万历年间,为了平播的需要,郭公下令拨钱粮给三关,让守关兵士用心把守。平播后裁革。只有中关,成为地名,流传至今。
关于置三驿:驿,驿站、驿传。平播时,差使络绎不绝,郭公特设三驿,负责邮传,保证往来公文的快速传递。每驿的马匹夫役数量、金额都有明确规定。三驿,一是县东城门外的白泥驿,二是县西六十里的岑黄驿(今大乌江镇凉风村境内),三是县西九十里的敖溪驿(古余庆司衙附近)。平播后,俱已裁革无存。
关于修木根坡:平播后,郭公经理贵州。一次,由龙泉(今凤冈县)入湄潭,取道箐口木根坡,过乌江到余庆。见木根坡,“山厉者崒者,如堂如房,车不得轨,马不得驰”,于是“病焉”,很着急,发檄文催宪副刘文光来组织人“披其险塞”,先让“人可步,马可达”。又命令把总李祐负责修建这条路,花二万二千贯钱,用9个月时间,修成了这条长四千四百多尺的路,使“车方轨,马如梭”。郭公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木根坡修路碑铭并序》:
万历庚子(1600年)播平。辛丑(1601年)诏割湄潭、余庆等司属黔。癸卯(1603年)春二月,余以经理斯郡,由龙泉入湄潭,道箐口木根坡,山厉者崒者,如堂如房,车不得轨,马不得驰,余病焉。檄刘宪副文光,稍披其险塞,治为夷陆,高高下下,计人可步,骑可达。而令把总李祐专董其工,始于三月三日,已于十又一月,长至为途四千四百尺有奇,为工百二十七日有奇,费钱二万二千贯有奇。工竣来报,命请勒之石。余纪其岁月而为之铭曰:
木根坡,山如窠,路逶迤,行蹉跎。昔夷区,属牂牁,庚子夏,始平播,弢弓矢,戢干戈。癸卯春,余经过,檄观察,治为途(叶唐何,音驼),剪荆棘,批嵯峨。车方轨,马如梭,步者笑,负者歌。臣奚力,出天家(叶居何,音歌),勒为铭,告行者(叶脂何,阴平声),脱夷习,即中华,亿万载,永不磨。
刻有此铭的巨大石碑,竖立在岩门渡北岸距离江岸100多米的山林中。原来,从县城白泥到敖溪、松烟、湄潭,在未有公路之前,人们来去必经这条路,称为官道。后来,由于公路的替代,森林的覆盖,人们不再走这条路了,便把这块石碑忘记了。我们于2013年6月专程前往察看。石碑风化严重,大半文字都看不清楚了。离此碑脚几米处,还有一块很大的碑扑在地上,面上没有文字,不知朝下的一面有没有文字。
关于置官坟:余庆县城白泥镇东郊2公里处,有一块地方,人们习惯称它为“官地”;蒋深先生编纂的《余庆县志》,既写作“官地”,又写作“官山”。为什么叫“官地”或者“官山”呢?很多土生土长的白泥人都知道,因为这是一位叫郭子章的大官买下的地盘。郭公为什么要买这块地盘呢?蒋公《余庆县志》在《区域·山川》中说:“在县东三里,巡抚郭公子章捐买此山,为余邑侨寓窀穸之所。其山广袤数十里,葬者强半邑人,名为官地。”又在《墓冢·义冢官地》中说:“在县治东,即官山也。中丞郭公子章捐资置买。广数百亩,为四方侨寓葬地。至今无论土著客民,葬者强半,人咸德之。以其地为中丞购置,故曰官地。”“巡抚郭公子章捐买此山,为余邑侨寓窀穸之所”,窀穸,读zhunxi,阴平声,墓穴。意思是说,巡抚郭子章捐资买下这么大一片山地,目的是为那些侨居余庆的外地人准备的一个死后安葬的地方。结果呢,“葬者强半邑人”,安葬在官地的大半是余庆本地人。蒋先生在《官山考》中,称“官山”为“郭公山”,说郭公“捐资买此山,大泽如春膏。”“周田以济公,立木以为号。故鬼亦绥安,生民亦永好。信谳于斯诚,岂复论施报。欢声四郊起,喜色动老少。欲为制锦屏,作歌扬政要。”郭公所为,影响深远,蒋先生主张:“功德祀所宜,盍立郭公庙。”说的是应该立一座郭公庙,四时祭祀,以便人们永远记住郭公的功德。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郭公被皇帝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兼制蜀楚军事,与湖广川贵总督李化龙合力剿平了播州杨应龙叛乱,彻底消灭了盘踞播州近八百年、世袭了二十九世的杨氏土司。平播中,郭公带兵经过余庆司,曾有七言律诗感叹当时余庆司的荒凉贫穷景象。
过余庆司
余庆山行踏磴危,幸逢春仲日迟迟。
荒村祭社仍茅屋,新户编门半竹篱。
夹道樱桃开白蕊,隔江杨柳换新枝。
犹闻豺虎当吾路(注),去去埋轮一问之。
原注:时有虎患。
平播胜利后,郭公带兵经过余庆,曾在玉笏山附近的玉虚洞(后人称玉石洞)前歇马,看到玉虚洞的幽静景色,诗兴大发,写了七言律诗《题游玉虚洞》,表达自己的喜悦豪迈之情:
玉虚古洞寂无声,洞口阴阴紫气匀。
八百余年狼穴静(注),三千世界福堂春。
凌空野鹤来巢阁,解语山魈畏近人。
更说琼浆流道左,濯缨漱齿一停轮。
原注:自唐乾符三年至明万历庚子平播共计八百年矣。
平播期间,郭公率军驻扎在余庆境内。离县西五十里有茅坪哨;离县西六十里有凉风哨;离县西一百八十里(这是古说,实际只有70公里)有野猪哨(松烟他山附近)。郭公置买了三哨田地赡养哨兵和护送饷鞘。平播后,这些哨兵和护送饷鞘尽皆裁去,这些田地随里甲轮流耕输。几经周折之后,康熙四十五年,教谕许之獬申详各宪。巡抚陈诜批准,将野猪哨等地田地,拨给余庆学宫,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这些事,在余庆古文庙前水井坎上那根立着的方石柱上都镌刻得非常清楚明白。
余庆正在打造旅游县。人们都说,旅游景区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实,我们余庆在人文方面,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与余庆有关的古代文化名人,有张瓒、郭子章、杨升庵、袁尚纪、钱邦芑及其友人和学生、蒋深及其友人等一大批,论数量在遵义各县市中要算最多的。2005年,市里曾经认定全市100年以上的文化名人为五人,我们县就有袁尚纪、钱邦芑和蒋深三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的事迹整理出来,这不是文化是什么!
当年郭公提倡水利建设,修了三堰。如今,三堰上游修起了团结湖,下游修起了方竹湖,两湖风光绮丽,还发电,成了旅游景点。何止两湖,余庆全县十乡镇,大大小小的水库星罗棋布。更有建构皮滩电站形成的贵州高原第一大湖飞龙湖。如今,把余庆称为水乡,那是名副其实了!刘伯温曾说:“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如今余庆,不敢说胜江南,但要和江南媲美,那是可以夸这个口的。
原标题:余庆人永远不忘郭子章
——纪念余庆建县41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