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著名的情诗在现代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了,但是我们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他就是金末元初的诗人元好问。这句诗出自他的《雁丘词》,这首中词算是写尽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感天动地,流传至今已成为了千古名句之一。元好问作为这首词的作者,不仅是做诗词的能力出众,历史上的元好问还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文学才能也是无出其右的。在史料记载之中,这位学者即使是诗词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
这位文学家兼诗词人出身也是很出色的,据说元好问的祖上曾经是皇族,只是之后的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使得他的祖先不得不隐匿起来,于是才有了他的“元”姓。在经历了数代之后,他曾经显赫无比的身家,也在不断的消耗中日渐的没落了下来。不过即使是没落了也比其他人家强得多,起码他们的家族是世代的读书人,要知道在古代读书就是一件烧钱的事情,所以他的成名之路都是用钱堆砌出来的。
《元诗选》中有关于元好问的记载,书籍之中记载元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也就是说这位诗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极富文学才华,而且据说元好问的名字也是来源于他的好学。他的这个名字既是他的祖辈、父辈对他的期许,同时也是他一生的概括,他确实是展现自己的好学。但是这位才子的运气却不太好,因为自他十六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之后,一直未能考中。直到他而立之年才得以进士及第,随后他便进入官场,他最先担任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编修书籍的小官,但是经过一路晋升最终到了制造。
不过,好景不长,他的朝廷金朝就被灭了,他也随之被囚禁了数年,直到晚年的时候才得以回到自己的故乡。重回故乡的他开始潜心修筑自己的著作,不再问世事,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直到他六十八岁之时在自己的家乡逝世。金元两朝的更迭之时正是文化冲击最为严重的时候,那时身在其中的元好问正是文坛的领军人物,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诗词文章都是他擅长的,其中诗作的成就是最高的。因为时代的特殊性,他的诗作大多都是描写时代、家国以及乱世场景和情感的。
而那句流传千古的绝句是他年少之时的作品,据说,那时候的元好问正值年少,曾与好友一起游学,行到一处之时发现在一湖里殉情而死的大雁,一时之间有感而发故此创作了这句情爱绝句。后来的他就开启了略考不中的经历,在几次之后他就选择了继续读书,在自己家族的祠堂附近的山上读书,此山名为遗山,所以他又自号“遗山山人”。
几年之后,为了躲避战火,他们举家搬迁离开了此地,在后来他终于高中之后,才在官场上大展身手,不过他不幸的身在这样一个朝代的末期,不久之后蒙古军队就围攻了汴京,曾经的朝堂在一夕之间就破灭了。当时的皇帝金哀宗在此时早已逃离京城,但是朝中无主被攻破的速度就更快了。金朝灭亡之后,元好问和大批的官员都被俘虏了起来,并且被押往山东看押了起来,生活一度过的十分的艰难困苦,直到后来才逐渐好转。这位曾经的“天才神童”在经历了科举考试的打击之后,又遭遇了灭国被俘的灾难,可以说他的心性在此之后才真正的成熟起来。
在被看管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他,逐渐获得了一部分的行动自由,在这段时间之内,他深感亡国之痛为了记录历史,他开始选择以诗作记录历史之事。在他的坚持和勤勉之下,终于著成了《中州集》,此书不仅是记录历史表达的,更是元好问对于自己亡国的缅怀。虽然他的政治路途在国家灭亡之后就彻底的被斩断了,但是他的才情却没有就此消失。在他连续做出的佳作被赏识之后,他的名气也开始随之上涨,就连元朝廷也发现了这位才子惊人的才华,当时耶律楚材就非常看好他,并且不计较他的身份想要接纳他。但是此时这位才子却已经年逾五十了,此时的年纪和心境已经都不同于往日了,他不再在乎那些名利了。于是在委婉的拒绝了皇帝的邀请之后,就开始回家隐居,并且开始了他的游历之旅,在他晚年时期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整理他自己的作品和创造新的著作。
可能是经历的比较多的缘故,元好问的交友处世都是随心所欲的,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他的朋友遍及各个领域算是三教九流都在其中,有那文采出众的文人雅士,也有身份高贵的贵族王室,更有农民、僧人等特殊领域“工作者”。而且作为文者的他也是一个爱好书籍的人,据记载,这位才子的家中藏书众多,而且都是一些宋元时期的旧书,在改朝换代之际这样的书是属于禁品之类的东西,不能出现在人前。而且当时的战乱一直都在,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这些“宝物”,元好问把自己的藏书都放在了墙壁之中,最终得以保全,这些书籍之中还有他自己手抄的《庄子》、《春秋》等。
虽则他的才气出众,但是在现代的名气却并不大,甚至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晓他的名字,唯一记忆深刻的还是他的情爱绝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生的时代太过于混乱,两朝交替之际没人会在乎一个略有才气的文人,自然就不会有人给他扬名,名声传不开自然被记载的机会就会变少。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少了之后,想要被后人记住和认识就会变得更加的困难,历史上的文人多如牛毛,能够被大多数人熟知的却是极少数的,显然元好问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