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文:一叶浮生
王维,字摩诘,唐朝中期的诗人,后世称呼他为诗佛,一方面是因为他受到母亲的感染而笃信佛教,他的名和字合称起来就是著名的佛经——《维摩诘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维一生生性淡泊、颇得佛性,他入得红尘中,偏又活得潇洒于世外。他有一首小诗,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很久以前,红豆就是相思的代言,但在王维的这首诗之后,这种说法才真正被更多的人熟知。这四句诗,让多少人以为是咏叹王维与太平公主无疾而终的感情,又让多少有情人心生感慨和感动,继而轻轻地将一粒红豆放在对方手中当作定情之物,终生互许,浪漫伊始。为了表达更加刻骨铭心的感情,甚至还衍生出“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深情告白。
只是,王维的这粒红豆,真的是要送给自己的心爱之人吗?恐怕并不是,《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也就是说这首满含相思之意的诗作是写给一个男子的!李龟年这个人不简单,他是唐朝伟大的音乐家,不仅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共同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杜甫见到李龟年,曾挥笔写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名句,那时的李龟年经历天宝之乱,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流落到江南的一个小渔村,经常因谋生计为人演唱,然而大诗人偶然遇见曾经的“当红歌星”,心中难免一阵悸动。无独有偶,王维的这首《相思》也基本上写成于同一时期。杜甫和王维的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其实也是对已然逝去的大唐繁华的思念。
那么,王维是从哪里知道红豆被喻指为相思的呢?在晋代干宝所著的《搜神记》里,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爱情故事。传说在战国时期宋国的一个桑园里,有成群的采桑女忙碌着,好色成性的康王便命人在桑园中修建青陵台,专门用于观赏采桑女。有一天,一个姿容卓绝的女子闯入了康王的眼帘,康王得知是下邳穷士韩凭的妻子何氏,便命令韩凭献妻。面对康王以韩凭的性命相威胁,何氏只好随康王的侍从进了宫。临别时,何氏以诗为誓: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
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为庶人,不乐宋王。
入了宫的何氏一直闷闷不乐,面对让她失去自由的康王,更是烦恼不已,康王无法让美人展颜,便将怨恨都发泄在韩凭身上,他下令让韩凭做了筑城的奴隶,何氏得知后更加痛恨康王,却又无可奈何。她深知此生恐怕再难与爱人重聚,就决心以死殉情。于是她暗中传信给韩凭,故意语意隐晦,信中说: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不料,信被截获,康王看不懂,便找来臣子询问,大臣苏贺道:“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康王将信原封不动地交给了韩凭,韩凭看完信不久之后,就选择先爱人一步,用自缢来殉葬自己的爱恋。得到消息的康王大喜,想要强迫何氏做自己的妃子,而何氏却说:“请允许我上青陵台祭奠亡夫,方能侍奉大王。”康王喜不自胜,立马答应了何氏的请求。
青陵台上,何氏一身素服,漫天红霞映衬着她的面庞,丝毫不减窈窕。何氏登台远望,韩凭的墓遥遥可见,曾经的恩爱夫君,此刻却长眠在冰冷的地下。她越思量,心底越凄凉,突然一个纵身,从高台上跳了下去,同行的侍女只来得及拉住她破碎的衣带,何氏就这样香消玉殒。在她的衣带之上,人们发现了遗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然而早已恼羞成怒的康王,怎会听从她的话?他不仅没有实现何氏的遗愿,还故意把两人的墓一个修在东边,一个修在西边,令他们夫妇可望而不可即。两个荒凉的坟冢默默相望多年,种在坟头的梓树(红豆树)却越长越茂盛,渐渐地树冠有合抱之势,直至完全枝叶相映、同气连枝,每年9~10月份,鲜艳的红豆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可爱。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韩凭城,红豆树逐渐成为相思的代称。
一千年后,王维对着友人,想起了那个古老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红豆色泽晶莹、永不褪色、不蛀不腐,更为奇妙的是红豆的红色由边缘不断向内部加深,竟像是心形曲线围住最赤诚的部分,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们爱与美的解读。
再一千年后,清代文学家王初桐也被一粒小小的红豆,缠住了一生的相思情缘。古风动画《相思》便描绘了他与青梅竹马六娘的爱恋,从不问身份地位的稚子,到终因门第差别而形同陌路的青年,他终是没有将那份红豆爱恋宣之于口,无奈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唤作“红豆痴侬”,用来怀念那一份纯真的爱恋。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已经很少注重仪式感,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大家似乎只留心及时享乐,而忘却了珍重和长情。然而时过境迁,韶华逝去,回首过往的岁月,却并没有留下刻骨铭心的真情,没有一星半点令人怀念和回味的美好,该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王维“愿君多采撷”的红豆,只是想送给那些还不懂“相思”的人啊!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