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文|观景说史

序言:

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朝代,就拿明朝来比较,明朝滥杀臣僚如草芥,宋朝却特别优礼臣僚。宋朝优礼臣僚的主要原因是宋太祖传下秘密“誓碑”,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太祖的誓约在北宋历代执行得相当严格,如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皇位,也仅是被流放了事,只是在宋钦宗时开了杀戒。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宋高宗遵守太祖誓约不严格,开了三次杀戒

北宋亡国时,太庙中的秘密“誓碑”已公诸于世,但宋高宗得知此事,却是由被俘的宋徽宗通过曹勋转达。在《松隐文集》卷26《进前十事札子》中提到宋徽宗认为宋钦宗开杀戒,诛斩王黼(fǔ)、朱勔(miǎn)、童贯等人“不详”,要宋高宗引以为训。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遵守太祖誓约虽不严格,也仅开三次杀戒:一次杀张邦昌、宋齐愈等降金媚敌者,一次杀陈东和欧阳澈,一次杀岳飞、张宪和岳雲。

杀陈东和欧阳澈是在宋高宗即位之初。宋高宗罢免李纲,宠信黄潜善和王伯彦,陈东和欧阳澈上书反对。陈东指责宋高宗不该登基即位,如宋钦宗回来如何自处?欧阳澈“语侵宫掖”,涉及宫闱丑闻。宋高宗恼羞成怒,将他们处斩。但是,年轻的皇帝很快就后悔了,他给两位死者赠官派人祭墓。他的弥补措施已无济于事,伪齐刘豫公开为陈东和欧阳澈在应天府立庙,以彰其过。

《要录》卷81记载宋高宗说:“朕初即位,昧于治体,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虽已赠官推恩,犹未足以称朕悔过之意。”

杀岳飞等三人是在宋高宗即位第十五年,他已由深宫的花花太岁变为了深通机谋权术的独夫。宋高宗既已动用屠刀,就绝不会反悔。秦桧死后,他为很多人恢复名誉,以示革除弊政,却没有给岳飞平反,把罪责诿诸秦桧。金朝完颜亮大举南下,臣僚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和宋芑上奏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宋高宗依然置之不理。宋孝宗即位之初,为了给太上皇保留体面,假称“仰承”宋高宗“圣意”,才给岳飞恢复名誉。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嗜杀成性的秦桧受到约束

《宋史》卷473《秦桧传》记载:“于一德格天阁书赵鼎、李光、胡铨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已。”

秦桧为人暴戾苛酷,他独揽政务期间,淫刑毒罚之滥,在宋朝是没有先例的。不用说抗战派,即使是他的党羽,也动辄反目成仇。赵鼎当过宰相,其实是一个由主守派转变为投降派的人物。李光当过参知政事(副相级别),也只能算是半个抗战派。胡铨是正八品的枢密院编修官,坚决反对降金,力主斩秦桧以谢天下。

秦桧深恨这三人,却未能杀害,唯有赵鼎被迫自杀。当时还有一个不入品的进义副尉刘允中,“以上书希求恩赏,指斥乘舆,及谤讪朝廷”而“弃市”。广西经略安抚使胡舜陟曾得罪秦桧,为弥合嫌隙,特地在秦桧出生地古县立祠,并亲自写记。然而秦桧仍然诬害胡舜陟,使他毙命狱中。宋高宗却认为胡舜陟“罪不至死”,处罚了两名秦桧指派的审理官员。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宋高宗一般仍愿遵守太祖誓约,乐于扮演一个宽厚仁慈之主的角色,故嗜杀成性的秦桧受到了约束。秦桧第二次任相期间真正破例“明正典刑”者,主要是岳飞等三人。岳飞先后任宣抚使、枢密副使等执政级高官,其生命理应由宋太祖誓约保护。宋高宗对岳飞的违约破例,决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宋朝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宋高宗以抗金为名展开

宋高宗在杀害岳飞等三人前,解除了岳飞等官高权重的大将兵柄。在此之前,就已经酝酿了好几年,然而岳飞并非是对兵柄恋恋不舍之人,绍兴十年秋,他被迫班师后,就愤而辞职。当时宋金形势严峻,宋高宗并没有顺水推舟,他回诏说,“方资长算,助予远图,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所请宜不允”。

《会编》卷206记载说,罢三大将兵权,是出自范同的建议。其实,范同不过是提出具体方案而已。宋高宗显然通过各种途径,洞悉金朝的底蕴,而对偏安东南,有十分把握。所以敢于在交战状态下,断然采取一系列步骤,自毁长城。按宋、金双方记载,自绍兴十年再次开战后,明使的往返始于岳飞罢兵权后约半年,但暗使的往返无疑是要早很多。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要录》卷140记载,绍兴十一年四月乙未,宋高宗诏三大将谈话时说:“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抚之权尚小,今付卿等以枢府本兵之权甚大。卿等宜共为一心,无分彼此,则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顾如兀术,何足扫除乎!”

宋高宗罢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的兵权,本是为了降金,而宋高宗却信誓旦旦,宣称是为了抗金。他给岳飞的诏书说,“朕以虏寇未平,中原未复,更定大计,登用枢臣”,“宜有筹帷之略”,“遂展济时之志”。从他诏三大将谈话来看,按照预谋,当时的有关文件,都持同样的腔调。反倒是秦桧儿子秦熺后来在官史中供认不讳,“方惧金人之平”,“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罢兵权就是要“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罢免三大将,实际上是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宋人罗璧就将北宋初和南宋初的这两件事相提并论,但他认为赵普的建议是“忠谋”,而秦桧的策划是“奸谋”。

岳飞被罢兵权简述

宋高宗和秦桧决定杀岳飞,自然是宫廷秘密。秦桧的党羽王次翁时任参知政事,他的儿子王伯庠撰《王次翁叙纪》说:“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皆〕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上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举!’飞奉诏,移军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诛已意。”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通过后来的其他历史记载,这段记载属通篇造谣。宋高宗给岳飞的手诏仅十五份,现全部保存在《鄂国金佗稡编》卷3,并无“社稷存亡,在卿此举”一语。岳飞得知金军攻淮西,三次主动上奏,要求出兵,并建议乘虚而入直捣开封和洛阳。但宋高宗不批准,只令他援淮西。岳飞二月九日接到第一份手诏,即决定十一日出兵。当时,岳飞虽然身患重感冒,依然亲率背嵬军为前锋。

我们翻开当时宋高宗令岳飞援淮西的十五份手诏,褒美之词简直溢于言表,“卿忠智冠世”,“朕度破敌成功,非卿不可”,“朕素以社稷之计,倚重于卿”,“卿见苦寒嗽,乃能勉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这些甘言美语的后面,却已埋伏了杀机。

岳飞虽然出兵较早,因张俊从中作梗,又折回舒州(一说为池州),当他最后赶到濠州定远县时,张俊、杨沂中、刘锜和韩世忠诸部都相继败退,金军也乘机退遁。三月二十一日后,宋廷通知岳飞去临安朝见。四月二十二日,岳飞刚到临安,宋廷立即任命他的幕僚朱芾和李若虚为地方官。这两人“自军中随飞赴行在,上将罢飞兵柄,故先出之”。对于出谋划策的幕僚,宋高宗是很疑忌的。二十四日,宋廷宣布韩世忠和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二十七日,宋廷宣布撤销三大将的宣抚使司机构,将他们手下的诸统制人马直属“御前”。岳飞、韩世忠和张俊三大将罢兵权成了既定事实。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是谋害岳飞的前奏

结语:

宋朝的两次杯酒释兵权,固然都是为了赵宋家天下的利益。如果撇开古代的“忠”、“奸”观念,就客观效果而论,宋太祖和赵普的处置,是促进祖国统一的良谋远略;而宋高宗和秦桧的处置,却是制造祖国分裂的倒行逆施。对岳飞个人来说,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罢兵柄,决非为了让他“展济时之志”,恰好是进行谋害岳飞的第一个步骤。

资料参考:《金佗续编》、《金佗稡编》、《松隐文集》、《要录》、《宋史》、《宋会要》等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